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5章:物流成本的控制一、什么是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就是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对物流成本按照事先拟定的目标或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物流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限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保证物流成本目标和成本预算的完成。物流成本控制是以完成预定成本目标和预算为目的的成本控制第5章:物流成本的控制二、物流成本控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成本领先、差异化、目标聚集取得更高利润、扩大市场份额、确立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利润增加利润、抑制利润下降第5章:物流成本的控制三、成本控制的程序和内容事前控制:在物流作业之前对影响物流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预测、规划、审核,以便确定目标物流成本。提出对物流功能和物流成本的要求,从根本上避免功能过剩、成本过高的问题;制定物流成本管理控制制度,防范浪费的发生。第5章:物流成本的控制三、成本控制的程序和内容事中控制:在物流作业过程中,也就是物流成本形成过程中,随时对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与目标物流成本进行对比,及时发现不良偏差并纠正,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事中控制应与成本分级责任管理制度结合,以便及时将发现的偏差反馈到相关责任部门。事后控制:物流成本形成后,对实际物流成本的核算、分析和考核。通过对比,确定成本的节约和浪费,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归属,进行考核和奖罚。并对原控制方案检查修正,修订成本控制标准。第5章:物流成本的控制四、物流成本控制的要求成本控制与物流服务质量控制相结合局部控制与整体控制相结合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相结合经济控制与技术控制相结合专业控制与全员控制相结合五、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目标成本法什么是目标成本法:所谓目标成本(TargetCost),是指根据市场调查,根据市场客户需要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愿意为此支付的价格,预计可实现的物流营业收入,扣除目标利润后而必须达成的成本目标值。目标成本法是以实现目标利润为目的,以目标成本为依据,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标成本控制的流程产品定位目标价格目标利润目标成本产品工艺设计设计是否符合目标成本要求将设计产品投产修改次要的产品工艺设计案例:目标成本法应用于助听器成本控制某企业助听器销售价格750元,成本650元,单位盈利100元,并占有市场份额30%。竞争对手推出了采用电脑芯片的助听器,性能提高,售价也提高到1000元,对客户有很大吸引力。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和客户分析认为,相当一部分客户仍然会选择本企业的助听器,并且如果售价降至600元,助听器仍然可以保持其30%的市场份额。如果公司仍然要保证100元的单位盈利,则必须降低成本,重新设计助听器。即目标成本为目标成本=售价-单位盈利=600-100=500元成本降低=650-500=150元依据目标成本,提出以下设计改进方案:增减研究与开发费用替换现有扬声器替换麦克风部件替换开关改变质量检验程序改变包装改变耳机材料方案一-50-30-30-40方案二-50-30-30-40方案三40-50-30-30-40-20-20五、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的特点与优势以顾客为导向求得竞争优势在产品生产前就衡量产品的功能、消费者需求、产品的价格和利润在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就设计好产品的成本,而不是仅仅在制造过程中控制和降低成本。使成本成为参与产品开发的积极因素。(一)目标成本的确定制定目标售价消费者需求研究(功能需求、数量需求、消费群体、承受能力)竞争对手分析(同类产品、品质、功能、服务、售价)当前市场售价分析(价格趋势、需求趋势)提高售价的必要条件(增加功能、提高品质)(一)目标成本的确定确定目标利润目标利润率法该方法以本企业必须达到同类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为目标!目标利润=预计服务收入同类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目标利润=本企业净资产同类企业平均净资产利润率目标利润=本企业总资产同类企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上年利润基数法该方法以未来利润在现有基础上适当稳步增长为目标!目标利润=上年利润利润增长率(一)目标成本的确定制定目标成本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目标利润=预计售价目标作业量–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的可行性分析对初步确定的目标成本是否切实可行进行分析。要根据本企业实际成本的变化趋势和同行业平均成本水平,对某一时期的成本总水平做出预计,看其与目标成本是否大体一致。目标成本确定实例:运输企业的平均营业利润率为15%,运输作业的市场价格为1元/t.km,某运输企业的预计作业量为500万t.km。试确定目标成本?预计收入=预计售价目标作业量=1500万=500万目标利润=预计收入同类企业平均营业利润率=500万15%=75万目标总成本=预计收入–目标利润=500万–75万=425万目标单位成本=425万/500万=0.85元/t.km目标成本确定实例:某批发公司上年度以5元价格买入10万件电器,以平均每件10元卖出。有关经营成本如下:下一年度购销数量不变,但客户要求有10%的折扣,而公司可以从供应商处得到2%的优惠。如果下年购买订单数减少到800,分销装运单位成本降低5元,利润保持与上年一样,则仓储的目标成本是多少?作业成本动因数量单位成本成本额购买购买订单数1000100100000仓储搬运次数800020160000分销分销次数5008040000固定成本100000(二)目标成本的分解什么是目标成本分解?1.将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值自上而下按组织结构进行分解,将其落实到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目的在于明确责任,确定未来各单位、各部门的成本目标。按管理层次分解按管理职能分解2.将总体目标成本分解到各种产品(服务),然后再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分解到各车间(部件)或工序(作业)。(二)目标成本的分解1)企业总体目标成本的分解如果某企业属于多品种生产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先将企业总体目标成本分解为各产品的目标成本。此法在确定每种产品目标营业利润率的基础上,倒推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最终将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合计值与企业总体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并综合平衡,进而确定每种产品的目标成本。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企业i产品的目标成本=企业目标营业利润率)()产品作业量产品目标售价(1}{ii)1(产品目标营业利润率(产品作业量)产品目标售价iii案例:目标成本分解企业有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5000单位,单价600元,流转税165000元,目标利润率23%乙产品:5000单位,单价400元,流转税110000元,目标利润率18%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平均营业利润率20%企业总体目标成本=(5000×600+5000×400)×(1-20%)-(165000+110000)=3725000元甲产品目标成本=5000×600×(1-23%)-165000=2145000元乙产品目标成本=5000×400×(1-18%)-110000=1530000元甲乙产品目标成本之和=3675000元可调整成本=3725000-3675000=50000元(二)目标成本的分解2)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将各产品的目标成本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组织体系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等继续分解。(1)按产品组成分解如果产品由各种零部件装配而成,应按照产品的组成,利用功能评价系数或历史成本构成百分比将产品目标成本分解为各零件或部件的目标成本:产品部件i的目标成本=产品目标成本部件i功能评价系数=产品目标成本部件i历史成本构成百分率序号部件功能系数目标成本分配1主机0.74422982电源0.0698283附件0.0465194箱体0.1395551.0000400序号部件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构成目标成本分配1主机3510.732922电源380.08323附件190.04164箱体720.15604801.00400(二)各产品目标成本的分解(2)按产品生产的流程分解(物流作业流程)产品生产流程i的目标成本=产品目标成本流程i历史成本构成百分率物流作业流程历史成本构成各流程目标成本订单处理15%1230分拣备货40%3280加工包装10%820送货35%2870100%8200物流配送总目标成本分解案例:与基期盈利水平直接挂钩的目标成本分解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上年三种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0%、12%、15%,计划期要求销售利润率增长2%,预计销售收入分别为50万元、30万元、20万元,销售税金分别为5万元、3万元、2万元。要求:确定企业总体的目标成本和各产品的目标成本。1.按基期产品销售利润率计算计划期产品平均销售利润率计划期产品平均销售利润率=20%×0.5+12%×0.3+15%×0.2+2%=18.6%2.计划期总体目标成本=100–10-100×18.6%=71.43.计划期各产品目标成本A产品=50–5-50×22%=34B产品=30–3-30×14%=22.8A产品=20–2-20×17%=14.6(三)目标成本的实现实现目标成本将企业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之内。采用超部门团队方式,打破部门意识,以实现总体目标成本为前提,控制本部门的成本,避免为降低本部门成本而造成其它部门成本增高。考核目标成本的实施效果,实行“成本否决”。六、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目标成本法目标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目标成本法传统成本管理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向导,围绕企业的经营利润目标以基期的成本水平为依据,并考虑计划期的因素变动管理范围对产品进行全面、全过程的管理局限于事中、事后的成本管理管理重点侧重于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及时分析差异侧重于事后分析,提出下期改进的意见管理责任强调目标成本指标的分解归口管理,强调各部门的成本责任,强调执行人参与成本控制强调成本的产生和综合成本,执行人被动参与成本控制七、物流成本控制方法:标准成本法什么是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准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在正常条件下开展物流活动时应该发生的成本。标准成本中基本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是一种“应该成本”。什么是标准成本控制法标准成本法以标准成本为基础,把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区分为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两部分: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成本差异一旦出现了成本差异,即说明实际成本偏离了标准成本,以此为线索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明确责任归属,采取措施降低成本,达到控制目的。(一)标准成本的分类1)理想标准成本是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优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成本。理论上的生产要素耗用量(绝无浪费、绝无废品)最理想的生产要素价格企业最高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利用程度理想标准成本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它的用途是提供一个完美无缺的目标,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8月18日,杭州,吉利远景万人节油赛。当天,远景万人节油赛杭州站比赛在滨江区沿江大道如期举行,现场15名选手百公里平均油耗为4.3L,其冠军则爆出了远景百公里油耗仅1.443L的成绩,令在场的媒体记者、参赛车友及观众惊叹不已。发动机性能司机驾驶经验路况(一)标准成本的分类2)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客观性、科学性现实性、可行性稳定性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是正常标准成本(一)标准成本的分类3)基本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长期标准,不随每期实际发生成本进行修正)。基本标准成本长期保持不变,它可以使各个时期的实际成本以同一标准进行比较,以反映成本的变化。但由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实际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当期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一)标准成本的分类4)现行标准成本根据其适用期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制定的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可以根据下一期可能发生的因素变化而进行修订。它是现行的、随时间和因素变化修正的、适用于现行时期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最
本文标题:物流成本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1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