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为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一篇文言文,全文不足100字,却将为人与为学之道阐述透彻,并把父亲对儿子的谆谆告诫表达深入人心,对当代中学生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学习此文,学生不但可以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常识,更能规划自己的人生志向和笃定学习意志。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初一新生,他们对于如何立志,如何学习,如何修养身心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小学的学习经验不够深刻,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文章和主题思想。加上新接触文言文兼议论文体裁,自主学习起来会感到较棘手,所以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故事导入和写信环节,并让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有所得的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读准字音,熟读成诵,能熟练翻译词语与重要文句。过程与方法:1、质疑法让学生学有所疑;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利用集体智慧学习;3、归纳法使学生学会系统整理知识,学有所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难点:1、熟读成诵,能熟练翻译词语与重要文句;2、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自主学习:检测预习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调动气氛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在诗歌方面的才华,被人们赞誉为神童。 那些有钱人家经常邀请方仲永到自己家来,一方面是为了目睹一下这位神童的才华,另一方面也是显示一下自己爱惜人才。当然,每当方仲永走的时候,那些有钱人家都会给一些钱以表心意。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十分爱钱的人,他把方仲永当成了一棵摇钱树。当没有人邀请的时候,他就领着方仲永主动登门拜访,以求得人家给点小钱。 由于整天跟着父亲东家进西家出,方仲永的学业荒废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由于没有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式加以培养,也渐渐地枯萎了。方仲永长大后,人们从他身上再也看不见一点当初神童的影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你被上天赋予天资,但后天没有志向,不勤学苦练,终不能成才。在这个过程中,父亲的培养方式尤为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另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教诲。一起来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二)解释标题,走进作者诫,告诫、劝勉。子,一般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题为告诫劝勉儿子的一封书信。《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可见其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其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号卧龙先生,谥号武乡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以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追随刘备并助其由弱变强,而与曹魏孙吴呈三足鼎立之势。然“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意图老骥伏枥,问鼎中原。但六出祁山,功败垂成,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一生凭其高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高风亮节,成为后世楷模。一身正气,淡泊之志,千古传颂。(三)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不会读的字音圈出来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标上难读字音,并划分节奏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请一两位学生个别朗读,正音,分明节奏,再按节奏齐读课文,读出韵味。(四)学生质疑,解决字词1、学生借助课本注释,初步理解文章一丝,并把有疑问的字词划出来;2、学生逐个把自己有疑问的字词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重难字词明确:行:言行修身:修养身心养德:陶冶德行才:才能成学: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五)动动笔墨,推敲文句在疏通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注解在练习本上翻译以下重难文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德才兼备人的言行,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明确志向。不是身心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后年老志衰,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守着贫穷的小屋,悲伤叹息,知道要悔过、改过,又怎么来得及呢。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检查成果此环节帮助学习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二)小组合作,归纳要点明确:古今异义:淫慢、险躁、冶性一词多义:行、日、去、之词类活用:致远、广才、成学、多不接世(三)细析文意,探讨主题提出问题: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明确: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明志、向学、惜时。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师小结:诸葛亮借此文告诫、劝导他的儿子,其实也在影响着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后,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为人为学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希望你们能树立今后的远大志向,用勤奋苦练、淡泊名利的精神去达成。(四)拓展延伸,《又诫子书》《又诫子书》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可以至醉,无致迷乱。【注释】①致:表达。②归:符合。③至:达到顶点。④意:情趣。殚:尽。⑤豪:酒量大的意思。⑥致:达到。迷乱:分辨不清,丧失理智。明确:诸葛亮晚年又写一封信告诫儿子喝酒可以尽兴但不能乱性。诸葛亮对儿子有着极殷切的期望,期望其成人成才,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的谆谆教诲至今还在鼓励着无数的青年。(五)穿越时空,寄信共勉请你以朋友的口吻给成年后的方仲永写一封信《诫友书》,100字左右,可以尝试文言文形式。示范:夫子有才也。然不思进,得名而不学,取利而湮才。名利皆身外之物,虽却之不可,当学以广才,静以有能。盖天赋不可废,惜之不学。今为众人,亦可勤学上进,追当年之誉矣。(六)布置作业,巩固知识1、熟背全文。2、完成课后习题,翻译句子。(七)导图板书,纲举目张以俭养德--志向(基础)诫子书以静求学、惜时求学(过程、态度)以学广才—有才干(成果)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的理论依据是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教师是引导者,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积极参与构建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注重归纳所学知识点。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生认知水平,亲身体验,通过自主质疑,小组合作、发挥想象等方法,在愉快的心境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优秀品质以及形成明晰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标题:《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7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