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点)第一章绪论个人需要: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也是人们需要的基础。必须通过市场等价交换,支付等价方可使用,而且只能为某个人或某个集体所享用,排除了其他社会成员享用的可能。公共需要: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这些公共物品,无须付出代价,或只需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相称的少量的费用。主要靠政府提供。公共事业四大特征: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超前性。公共需要的特点:1.是社会成员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的共同需要。2.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是发展变化的。4.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公共物品两个特性:(1)非竞争性(名):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2)非排他性(名):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公共物品的七大特征:(1)生产具有不可分性。(2)规模效益特别大。(3)初始投资量巨大,随后所需的经营资本数额较小。(4)具有自然垄断性。(5)消费不具有排他性。(6)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收费本身所支付的交易成本过高。(7)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区别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事业管理的四大特征:1.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非营利性。4.服务性。行政手段(特性):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直接性。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力,运用命令、指示、政策、规定、条例等,按照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方法。优点: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的或紧迫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发挥管理的职能,使得高层领导的决策、计划作用得以落实;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公共事业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能确保管理系统保持集中统一,在统一指挥下协同一致地行动。局限性:管理效果受领导水平的限制;不便于分权管理,易产生滥用职权、个人专断的弊病;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横向沟通,协调发展;受行政层级繁复和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传递迟缓,失真严重。必须注意:1、必须符合客观规律,避免强迫命令、个人专断、官僚主义和瞎指挥;2、要掌握适用范围和尺度,不能任意扩大行政手段的运用范围,更不能滥用行政手段;3、要与其他管理手段结合运用;4、要建立必要的行政法规和必要的责任制,使行政手段的运用科学化、规范化;5、要提高领导者自身的素质,改进管理效果。经济手段(政府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客观经济规律;价值工具;物质利益。)经济手段的特点:1.利益性: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通过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来进行管理;2.调节性:各种经济手段、经济杠杆可以有效调节、制约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3.间接性和非强制性:通过改变各种经济变量来调整利益关系,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从而间接地影响、干预管理对象的行为。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经济手段可分为:1.宏观经济手段:财政手段;金融手段;国际贸易手段;价格;工资。2.微观经济手段:工资;奖金;罚款。优点:能够减少管理事务,提高管理效益;便于分权,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局限性:产生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容易导致经济紊乱;不能解决需要严格规定或立即采取措施的管理问题;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第二章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小政府大市场:优缺点)(大政府小市场:优缺点)当代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基本动因:1.缓解财政压力。2.因应公众舆论的变化和要求。3.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改革的主要内容:1.私有化2.市场化3.社会化4.地方化1.私有化:让私人、私营机构和私人企业购买部分公营事业,或把原先政府管理的公营事业项目转包给私人企业或公司。优点:(从政府的角度看)减少了政府职能和责任;减少了政府雇员人数和管理机构;缓解了管理困难;减少了财政补贴;减少了财政赤字;增加了税收和出售收益。(从公共企业角度看)实现了扭亏为盈;增强了竞争力。2.市场化:对于那些不宜私有化经营的公共事业,则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竞争以提高其运营效率。竞争分为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外部竞争的主要方式有合同出租、公私合作、放松管制;内部竞争主要是公共组织之间的竞争,赋予服务对象自由选择权,建立公共服务内部市场是其基本方式。合同出租(名):政府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供给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进行转让。运作方式: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对外由私营部门、非营利部门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按合同生产公共服务、政府出钱购买承包商生产的服务。以私补公(名):用说服、宣传、表彰、政策优惠等手段鼓励和吸引私人资本投入到原来由政府包揽的事业中,弥补政府财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特点:政府不需要以纳税人的钱去购买私营部门提供的服务;以政府特许和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建设或提供某项服务;私营部门通过面向消费者的价格机制来实现投资回报。第三章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弊端:1.机构重叠、人员膨胀。2.政事不分、职责不明。3.管理僵化、缺乏活力。4.结构失调、效率低下。(中西公共事业管理的对比,结合第2、3章看)第四章教育事业管理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1.教育预测。教育预测是教育管理过程的第一步。2.教育决策。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关键。3.教育计划。教育计划是实施教育决策的行动纲领。4.教育组织。组织是任何管理活动中都必不可少的环节。5.教育评价。教育评价就是一个系统地收集信息,为教育决策服务的过程,是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反馈环节。教育管理体制:在教育系统活动中,国家、社会、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管理的组织方式。集中型模式:(代表国家:法国、苏联)高等教育属于计划活动,管理决策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市场的需求只是中央政府计划性活动的依据,不直接参与高等教育的调控。中央政府直接采用计划、法令、政策、监督等手段调控高等教育。优点:1.可以使高等教育的发展得到统一规划和调配,使高等教育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2.可以有效地监控全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缺点:1.这种体制与模式较为僵化,容易使高等教育缺乏灵活性;2.这种体制更容易产生重大问题。分散型模式:(代表国家:美国)呈现出极大的市场性,高等教育的管理决策在很大程度上由市场来决定,不论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私人集团都要根据市场来调整对于高等学校的管理,反对行政干预和控制。优点:高等教育对地方发展的针对性较强缺点:1.地方分权造成了美国高等教育州与州之间的差别,不利于发挥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作用。2.高等教育过分依赖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混合型模式:(代表国家:日本)既受市场调节,同时也受国家计划干预,管理决策权部分在中央政府手中,部分在地方政府和其他集团手中。缺点:参与管理的私人团体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相比力量比较薄弱,使得日本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受到阻碍;由政府管理的国立和公立院校运行机制僵化,以至于国立、公立高校缺乏自主权。第五章科技事业管理科技管理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能级性原则;前瞻性原则。美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及其变革趋势科技项目管理:1、优先领域的确定和科研计划的设立;2、科研计划的执行和评估;3、具体科研项目(课题制)的遴选和管理;4、合同制科研项目的管理。高等院校国立公立私立由中央文部省直接管理由地方的教育部门掌管各校董事会公立院校:主要培养为地方特殊的政治经济需要服务的人才;科学研究主要是为地方的发展服务国立大学:培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界重要职位候选人以及高级专门人才;在科研上着重承担国家的大量基础性理论研究;侧重于对科研条件要求较高的自然科学研究私立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则是满足非政府部门的人才需求;在科研方面主要对那些能很快带来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研究更感兴趣美国(典型的多元分散型)主要特点:1.组织上的多元化2.计划管理与自由研究相协调3.重视通过合理划拨科研经费来实现有效管理4.企业是科技投资的主体变革:1.扩大政府职能,增强宏观科技管理力度2.制定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3.重视基础研究,增强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4.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进一步促进科技生产一体化日本的科技管理体制及其变革趋势日本(集中协调型):以政府的行政管理为主导,以民间企业界为研究与开发的主体,科学技术活动实行所谓企、官、学三结合的方式。主要特点:1.科技管理集权于中央政府2.重视科技咨询机构的作用3.企业界的科技力量强大,形成了科研生产独立体系4.企、官、学三部分的科研内容各有侧重,相互协调。三大改革方针:1.加强基础研究,振兴富于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研究;2.以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3.加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第六章卫生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1.知识密集性2.价值终极性3.经济依赖性4.服务性。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在卫生服务市场上:价格参与度参与度增加供需平衡价格竞争激烈新产品一般市场的市场机制一般市场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主要功能是调节生产和消费,通过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实现供求平衡,由于均衡价格反映供求关系,因此,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供求机制与价格机制是一致的。由于卫生服务的知识密集性,供方与需方的信息不对称供方会利用其信息优势诱导需方产生额外的需求严重影响了供求机制对市场的调节作用影响价格机制的作用第七章文化事业管理社会调节型文化事业管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社会调节型是一种依靠社会力量调节文化事业的开放型管理体制。特点:政府不直接参与文化事业的管理,而是通过立法、经济政策和民间文化机构与中介组织来间接管理文化事业。优点:1.政府较少干预文化发展,文化单位在文化市场上自由竞争,有利于形成符合文化活动规律、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格局,从而较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2.政府对非营利性文化单位以经济优惠政策而非行政拨款的方式进行扶持,这一方面避免了文化事业发展的“官方”倾向,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又鼓励了社卫生服务的经济学特征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特需医疗非基本医疗基本医疗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大部分文化可分为公益性文化准公益性文化经营性文化狭义的文化事业主要是为公众提供无偿的文化服务虽可通过产业化方式进行经营或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其收入不能达到其从事文化创造或艺术生产所付出的劳动价值。完全通过市场以产业化方式进行经营。文化产业以人人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会各界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将更多的社会财富用于发展文化事业。3.依靠众多民间文化机构去调节文化与公众的关系,沟通文化单位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调动地方和个人的积极性,扩大对内对外的文化交流水平,丰富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4.依靠法律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规范文化市场和推动文化发展的做法,有利于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不足:1.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文化管理机构较多,容易造成管理权限的重叠混乱和管理工作的扯皮现象。2.不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统一的意志和思想,社会凝聚力差,无力抵御外来有害文化的侵害。第八章基础设施管理基础设施: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特点:1.自然垄断性与竞争性并存;2.公共物品性与收费性并存;3.公益性与营利性并存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1.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1)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要求改变单一的投融资体制。(2)全球竞争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2.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投融资体制改革;(2)经营体制改革;(3)政府监管体制改革。中国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1.中国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1)确定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根据;(2)衡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标准。我国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政企不分;垄断经营;运营的低效益。第一,有利于整合国内外各种社会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第二,有利于在基础设施领域中产生一
本文标题: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78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