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太阳能光伏行业趋势分析(新)
太阳能光伏行业趋势分析一、环境危机分析(地球,人类的家园)二、低碳经济三、能源危机四、太阳能概述五、太阳能发电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六、什么是太阳能光伏七、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八、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及前景展望九、内蒙古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十、综合分析一、环境危机分析1.地球,人类的家园在浩渺的宇宙里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表面被大量水覆盖的美丽的蓝色星球,它有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既偏着身子自转又围绕太阳公转,它具备了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条件。迄今为止,科学家推断,有生命的物质一定要在象地球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地球位于太阳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太阳系九大行星围绕太阳做周期运动,它们公转方向一致,公转轨道面也近乎在同一平面上;其他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九颗行星也基本一致,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所以说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和水。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适中,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均匀地吸收太阳辐射,其表面温度介乎0℃—100℃之间,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范围。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因而决不会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相反,如果地表太冷,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体和晶体形式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把大气层中各种气体吸住,不致逃逸。地球表层大气以氮和氧为主,适合生物呼吸。地球大气高空的氧气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合成臭氧,形成臭氧层,它可以保护地球生物不受紫外线的照射。地球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备的安全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水、大气等条件,这是其他任何星球不具备的,所以说在整个宇宙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十年前,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三次报告中,全球的科学家们仍认为,大西洋冰架崩塌的可能性还是相当低的。但是最近研究发现,大西洋的海冰正在戏剧性地加速融化。近十年来,北极海冰面积以每年10万方公里的速度在减少。与十年前相比,2007年北极冰层融化速度加快了10倍,创下历史之最。由亿万年前形成的坚厚冰层覆盖的北极周边仅剩约1126公里的海面。新的研究显示,在21世纪中期到来之前,我们在夏季将看到一个完全无冰的北冰洋。坏消息越来越多,而且来得越来越快!随着北极冰山消融,北极熊捕食越来越难。2008年夏天,科考人员在北极发现,北极熊如果要游到下一块浮冰上猎食,需要游过644公里水域。北极熊种群的体重与原来相比已明显减轻,其种群存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北极只是地球的一个缩影!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报告引起了全球的震惊:最近5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很可能是由于过多的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的。2.环境危机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能源供应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在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主要还是依赖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燃烧,把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的二氧化碳(CO2)大量排入大气,使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日益扩大、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厄尔尼诺等现象的出现、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等。海平面上升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未来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6—6.4℃,在此背景下,很可能会发生一些突然事件或不可逆转的影响。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2003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移民新西兰,它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气候变暖使地球上20﹪—3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险。温度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干旱加重,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农业病、虫、草害的发生区域扩大,从而增加农业除草剂的施用量,影响粮食安全。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化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由于热浪频率和强度增加,心血管病和中暑等疾病发生的范围也会随之加大。疟疾、霍乱、痢疾、鼠疫等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和范围也会扩大等等。温室气体的无节制排放(包括开采化石燃料时温室气体的自然释放)等人为原因,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人们开始战战兢兢地互相嘀咕:人类在地球上还能生存多久?二、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其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和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CO2与自然界吸收CO2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提出背景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CO2和SO2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化,其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CO2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人们逐渐认识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治理大气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是地球村的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措施办法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它加快了温室气体减排的步伐,全球排放应在未来10—15年内达到峰顶,并且逐年下降。到2050年,全球排放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55%。这些目标的实现光靠政策是不够的,生活方式的最终改变还需要全民意识和全民行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焦点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为期两周,超过85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国家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气象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这次会议不仅有其环境意义更有其深刻的政治意义,它彻底的改变了国际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一道分水岭。我国在五省八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2010年8月18日国家发改委于北京启动国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承担低碳试点工作的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将研究编制低碳发展规划,以上各省市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三、能源危机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1913年,英国海军开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为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丘吉尔就提出了“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这一迄今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然而地球上化石燃料的蕴藏量是有限的,根据已探明的储量,全球石油可开采约45年,天然气约61年,煤炭约230年,铀约71年。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6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100―110亿,如果到时所有人的能源消费量都达到今天发达国家的人均水平,则地球上主要的35种矿物中,将有1∕3在40年内消耗殆尽,包括所有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假设为2万亿吨)和铀。所以,世界化石燃料的供应正面临严重短缺的危机局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2010年1月22日根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精神,为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国际能源合作的重大事项。主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主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委员由中央各部委主要领导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09年12月2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发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修正案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本法案共八章,第一章第二条指出,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第四章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第十四条国家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第十七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四、太阳能概述从人类所赖以繁衍生息的地球向外看,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光辉灿烂的太阳。它是一个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巨大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公里,为地球直径的109.3倍。太阳的体积约1.4122X107km3,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太阳每秒钟释放出的能量是3.865X1026J,相当于每秒钟燃烧1.32X1016t标准煤所发出的能量。太阳发出的能量大约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大约为173X1012kW。其中被大气吸收大约23%;被大气和尘粒反射回宇宙空间大约30%;穿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约占47%(81X1012kW)。到达陆地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大约17X1012kW,只占到达地球范围内太阳辐射能的10%。17X1012kW的能量相当于全球一年内消耗总能量的3.5万倍,由此可见太阳能利用的巨大潜力。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便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地
本文标题:太阳能光伏行业趋势分析(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