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传统模式二、洋务运动的兴衰-----------器物学习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制度模拟奕第一节传统模式:太平天国运动作业:•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新华镇大怖乡官禄村一、农民率先探索的原因62020/5/28洪秀全的生平及早期活动时间1、第一阶段:担任塾师,热衷科举1828年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1836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1837年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1843年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2、第二阶段:仕途断绝,改拜上帝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44年四处传教1847年创立拜上帝教的基本理论3、第三阶段,确立反清革命思想1850年7月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命令各地拜上帝会员,于11月4日前到金田村“团练”。准备起义。•屡试不第也让洪秀全对科举考试和满清王朝痛恨不已。他撕了那些圣贤书,满腔怒火的发誓:“再也不考清朝试,再也不穿清朝服,自己以后开科取士!”二、农民阶级探索的轨迹创拜上帝会1843金田起义1851永安建制1852定都天京1853北伐、东征、西征1853-1856天京事变1856天京陷落1864金田永安天京长沙武昌南昌九江天津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定都天京1853年天京陷落1864年北伐、西征、破围战天京变乱1856年后期防御战运动的兴起、发展与失败经过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851年初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规定了严格的五条纪律“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睦,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在起义军内部,还实行“人无私财”、“有饭同吃”的圣库制度。首义诸王也“敝衣草履,徒步相从”,与广大将士过着大体平等的艰苦生活,而且上下团结,“情同骨肉。且有事聚商于一室,得计便行,机警迅速,故能成燎原之势”,取得了围桂林、攻长沙、破武昌、克南京、转战六省的重大胜利。三、农民探索的成果:《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凡田分9等:其田1亩,早晚两季可出1200斤者为上上田,可出1100斤者为上中田,可出1000斤者为上下田,可出900斤者为中上田,可出800斤者为中中田,可出700斤者为中下田,可出600斤者为下上田,可出500斤者为下中田,可出400斤者为下下田。上上田1亩当上中田1亩1分,当上下田1亩2分,当中上田1亩3分5厘,当中中田1亩5分,当中下田1亩7分5厘,当下上田2亩,当下中田2亩4分,当下下田3亩。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6人分3人好田,分3人坏田,好坏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史料来源基本内容凡生产所得,“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主要内容建立以乡官制度为中心的地方基层政权产品平均分配实行圣库制度(一)《天朝田亩制度》1.基本内容: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2、目的《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平均分配土地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愿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农民领袖以法令形式公布的土地纲领,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2.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取消商品经济,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造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二)《资政新篇》1、提出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不久,提出了《资政新篇》。洪仁玕1822—18642、主要内容(1)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2)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并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3)思想文化:建议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4)外交: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资政新篇》得到很高评价,甚至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都惊呼“此文颇有见识,于夷情为谙熟,以此量之,似贼中不为无人也”。•《资政新篇》中的构想不仅超越了魏源的《海国图志》,甚至连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不主张借鉴西方制度的洋务派也自叹不如,如能实现,的确是一桩幸事,太平天国也许能就此改造成一个近代化国家。•然而这本书虽然被洪秀全拿去亲笔批注,允许推广,但除了增加几个新潮官衔,几乎没有任何推进的迹象。一些人认为是太平军战事倥偬,没有推行条件;另一些人则认为洪秀全对此兴趣不大,推动不力;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是大臣、大将们不服所致。•洪仁玕自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朋友、对他并无恶意的英国翻译富礼赐曾批评他“立志甚高而赋性竦懒”,且死要面子,能提出各种精辟的见解,却缺乏坚持和推动的勇气。•如此多的自相矛盾,根源只有一个:洪仁玕的意志始终服从洪秀全的意志。凡是他原先主张、洪秀全也不反对的,就可以坚持到底;凡是他原先主张,而洪秀全不以为然的,最终一定会照着洪秀全的意思办,而洪仁玕则只能吃力地去适应“新思维”,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思维。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地阐述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要求,脱离了当时农民革命的实际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对《资政新篇》的评价请思考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想一想他们都不可能实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第一,在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情况下,农民阶级的要求与近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相背离的;第二,提不出完整的、正确可行的纲领是太平天国运动必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比较项目土地问题平均分配土地没有涉及土地问题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分配绝对平均主义主张雇工剥削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虽符合农民的要求,但违背社会发展要求虽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但得不到农民支持定都天京后,各王大兴土木,修筑宫室。“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洞窟。”各王拥有大批的礼仪、侍从人员。天王、东王出行仪仗,达千百人之多。历代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而洪秀全则八十八妃,宫女三千。——李鸿章称李秀成的忠王府事例1四、农民探索失败天王府复原图天王宝座太平天国从天王到两司马,共16个等级,朝仪、称谓、服饰、旗帜、仪仗各有严格规定。燕王府牧马人因坐在门前见了东王的同庚叔没有起立,就被处以五马分尸。事例2忠王府事例3洪秀全深居宫中,把权力交给杨秀清。杨秀清则“威风张扬,不知自忌”,逼封万岁,导致“天京事变”,结果元气大伤。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曾宣布永不封王。但洪仁玕一到天京,就喜出望外,封他为干王。诸将士不服,于是又封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因担心他们位尊权重,结果大肆封王,予以牵制。一封而不可收拾,共封王2700多。当时民谣:王爷遍地走,小民泪直流。事例4腐化堕落、等级森严、争权夺利、滥封王侯。1.领导腐化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1862年马克思它已经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本质,其政权呈现出明显的封建政权的特征,民心丧失。洪秀全因科举失败而信上帝,仇视孔孟、诸子百家之说等传统文化,宣布为妖言邪说,沿途对孔教以及相关的语言、文字,都毫不留情地予以摧毁,“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太平军的这一“反孔排儒”,仇视传统文化的行为,排斥了几乎所有诵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他们为了捍卫其“信仰”和“正道”,进入曾国藩阵营或是采取其它形式与太平天国进行了誓死的斗争。一方面太平天国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几乎在全国范围内遭到知识分子咬牙切齿的反对。这又犯了一个错误。2.错待儒学事例5因为都信奉上帝,太平天国笼统地将西方人称为“洋兄弟”,缺乏应有的防备。1860年,李秀成试图“以武力为后盾,和平接收上海”。事前,和几个外国传教士进行了“和平谈判”,传教士表示同意。李秀成坐着大轿,带着军队,趾高气扬地开进上海。结果却遭到英国武装炮轰,700余人丧身,李秀成自己脸也被弹片划伤。对此,李秀成气急败坏,破口大骂,指责洋人背信弃义。3.错待洋人事例64.误制纲领事例7《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它们的效果如何呢?《天朝田亩制度》理论上是让农民翻身,结果,翻身的只有太平天国领导层。《资政新篇》要发展资本主义,却没看到它有哪些发展。因为实际上,它们均无法实施。指导性的纲领文件都因不切实际而无法实施。容闳(hong)来访•1860年11月18日,容闳来到太平天国的国都天京访问,见到了当时太平天国阵营中最开明、最具现代知识和对外部世界最了解的人洪仁玕。容闳向洪仁玕献上了有关军事、政治、经济、教育的七条建议,并表示如果太平天国对这些建议有兴趣的话,他愿为之效力。洪仁玕赞赏容闳的建议,但无法使之实现。•据说,容闳收到了一颗印信。原来他已被册封了一个四品爵位,要被留用。•容闳在天京待了一个月,既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正义性和不可避免性,又看到了这个政权内部日趋严重的腐败和种种予盾,认识到太平天国的队伍基本上是一些目光短浅的草莽英雄,不足以成就大事。•“太平军之行为,殆无有造新中国之能力,可断言也。”12月24日容闳怀着失望的心情留下印信离开了天京。这一批社会精英的流失,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小农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宗教色彩浓重•片面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其实比较复杂)•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分开来1、生产方式的局限:•农业生产与天地同一,无需人为的刻意创造,只需长幼继承,互相模仿,经验摸索;缺乏彼岸信仰、理性思维、自由思想,只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功利主义;思维朴素、直观、模糊,缺乏历史的、通盘的、长远的考虑,缺乏批判力和创造力。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深层理解2、平均主义的局限:•农民要推翻皇帝,针对皇帝的大私有提出所谓财产大家公有,即平均主义: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生产的东西吃光喝光,没有了积累和再生产。可见,大公有是一种短期行为,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平均主义只顾今天,不顾明天,所以必然失败。最后农民起义还是要转回皇帝那套大私有制度,才能胜利。五、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对太平天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的不同评价♦清统治者称之为“发逆”、“粤匪”,编纂《贼情汇纂》、《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等,宣扬镇压起义的武功。♦孙中山首次肯定了太平天国的意义和历史地位,视洪秀全为“反清第一英雄”。♦辛亥革命后,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太平天国,当时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三四十年代,毛泽东发表文章,将太平天国列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一些学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研究太平天国史。♦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多数研究是实事求是的,但有拔高的倾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评价多元化。♦近十年来,出现完全否定的观点。(1)太平天国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太平天国起义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太平天国起义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5)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史实1-----对封建主义的打击•清王朝三易主帅而不能镇压起义,不得不授予湘、淮军头目越来越大的权力,军权、财权、人事行政权下移,地方督抚权力大增,清廷对地方控制的能力减弱。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很大程度是因为太平天国以后形成的这种政治格局。•太平天国在其统治区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使不少地主家族死亡殆尽,大量田册地契毁灭,出现了一批新自耕农,这在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1、基本破坏了清朝的统治体系•1)、此前,清朝的正规军为八旗和绿营,已表现出十足的腐败无能,根本无法完成反抗外国侵略、保卫祖国的任务。太平军兴后,八旗和
本文标题: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8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