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HXD2型机车操纵办法
HXD2机车操纵办法一、库内整备作业1.确认主屏(DDU)、制动屏各显示正常,无故障显示,机械间微机柜、通用柜上及辅助变流柜下方各zk、空气开关在正常位,制动柜上塞门均在正常位置,自动过分相装置切除位。2.库内必须确认上下行各8个砂箱全部满砂,并砂管畅通。闸瓦间隙符合规定4~8mm,制动、缓解状态正常。二、机车出入库操纵1.出库前确认主屏(DDU)设置为准恒速。2.单机动车前,小闸保持制动状态,调速手柄给定0.5级左右,确认牵引力稳定后,逐步缓解机车制动力,并根据限速要求将手柄调至所需位置。3.挂头前距车列10m前一度停车,确认随乘司机连挂信号,以不超过3km/h速度连挂,距车列1~3m再次停车确认钩位正常,动车挂头前必须确认随乘司机处于安全地点(注意:机车有速度后要立即退回牵引手柄,防止撞响钩)。4.连挂完毕换端升弓后,及时确认弹停制动解除。三、防途停操纵1.站停起车操纵。司机确认具备开车条件后,确认各仪表显示正常,牵引手柄给至0.5级左右,逐步缓解机车制动力并将调速手柄平滑推至2.0级左右起动列车(上坡道车站可适当增大牵引力),走行10m左右,等待全列车钩拉伸后逐步增大牵引力抢速,并采取预防性撒砂,待列车接近限速时要适当退回手柄防止列车超速。司机确认尾部过岔后,及时增大牵引力进行强速。2.过分相防途停操纵。上坡道通过电分相时,根据列车速度,在分相前分阶段退回调速手柄,等牵引力降至0﹪后迅速将手柄回零,并及时断开主断(速度45km/h以下时,在断电标前,迅速将牵引手柄回零后直接断电)。通过电分相后要及时合闸,合闸后迅速将牵引手柄给至列车速度相同级位或低于列车速度级位0.1~0.2级,等牵引力上升至20﹪左右车钩完全伸张后,在不发生严重空转情况下,及时增大机车牵引力,并采取预防性撒砂。3.雨雪天气操纵。遇雨雪天气应将DDU调整至牵引力/制动力显示界面,便于观察各电机的牵引力变化情况。列车在区间长大上坡道运行时要采取预防性撒砂,根据牵引吨数选择合适的手柄级位,进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牵引力情况,以不发生严重空转为宜(建议级位:7.0-8.0左右,牵引力80﹪以上)。运行中随时观察各仪表显示,如发现显示屏提示某台牵引电机故障隔离或故障隔离灯亮,可在手柄不回零情况下按压“微机复位按钮”3秒以上电机可以自动恢复,或将DDU“控制-隔离”界面调出,手动恢复隔离电机。雨雪天运行中应合理使用“保速”、“缓速”、“增速”的操纵方法,防止途停问题的发生,具体操纵方法如下:(1)保速操纵:列车通过曲线等困难区段或发生严重空转时,必须采取保速的操纵方法,不得盲目增大机车牵引力,同时采取预防性撒砂抑制空转。(2)缓速操纵:如果空转特别严重时,可以适当微微退回调速手柄(但最低不得低于7.0级),采取“缓速”的操纵方法维持运行,等待机车通过曲线或困难区段后再及时增大牵引力。(3)增速操纵:当列车运行在直线、小坡道或运行至站内越过进站岔区后(或站停再开车时)及时增大机车牵引力进行抢速,应尽可能将列车速度提高到接近限速值运行,为列车储蓄足够的动能,确保列车顺利通过困难区段。以孟家湾站至长流水站间下行线为例,孟家湾进站后越过岔区(或站停开车时充风利用站内平缓坡道),及时将调速手柄推至最大级位并采用预防性撒砂进行抢速,尽量将列车速度抢至接近限速值出站,列车进入区间后仍然采取预防性撒砂防止空转,根据列车速度和机车空转情况适当调整手柄级位。⑷撒砂方式:撒砂应以预防为主,机车运行至线路直线与曲线的衔接处前,无论机车是否发生空转,都必须提前以点式撒砂的方式进行预防性撒砂,在不增加列车阻力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机车粘着力,防止机车进入曲线后发生空转和空转的加剧。机车在运行中,微机会自动寻找最佳粘着点,在机车未空转前,采用点式撒砂,人为增大机车的粘着系数,从而达到预防空转的目的,实际操纵中以2-3秒间歇式撒砂为宜,长时间踩住砂阀将会造成撒砂器不下砂子。4.坡停起车的方法。列车停车前,速度5km/h左右时,必须踩住砂阀(目的:使机车八个动轮下面均铺上砂子,为起车做准备);停车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运行前方使用备用沙袋在轨面上铺砂50-100m。坡道起车时,首先使用压缩机强泵扳钮将总风缸压力打至900kpa,确保砂箱砂量充足,砂管畅通,再进行起车操纵。具体要求如下:⑴最大减压量停车后的坡道起车①缓解机车制动。②将机车手柄级位平滑给定至不少于6.0级位,确认Ⅰ、Ⅱ架各轴牵引力正常。③自阀至缓解位缓解列车制动,10秒左右将机车牵引力逐渐增加至90﹪以上(对应级位:8.0-9.0级左右)切记:不可一次将牵引力给至最大,避免产生严重空转,造成电机隔离。此过程时间较长,切不可退回牵引手柄。如果起车过程中列车发生溜逸,不得退回牵引手柄,必须先减压等列车停车后方可退回牵引手柄。⑴紧急制动后的坡道起车①将大闸手柄置“紧急位”,等待制动显示屏60秒倒计时结束后,将大闸手柄置“抑制位”,确认制动显示屏左上方“动力切除”字样消失。②单阀置“运转位”并侧压缓解机车制动,将机车手柄级位平滑给定不少于6.0级位,确认Ⅰ、Ⅱ架各轴牵引力正常。③缓解自阀,缓解过程中逐步增加机车牵引力,掌握在20秒左右(在此范围内,坡度越大时间越短),将机车牵引力逐渐增加至90﹪以上(对应级位:8.0-9.0级左右)⑶注意事项:①缓解后必须再次查询尾部风压,确认尾部风压同步上升、列车完整、主管贯通。②当列车起车失败时,必须及时实施常用减压制动,确保列车不溜逸后,再解除机车牵引力。③起车困难时,在列车管风压未达到定压的情况下,不得单独制动小闸,以防制动缸压力缓解不到0kpa,导致起车过程中牵引封锁。四、防断钩1.途中加载操纵。准恒速模式下HXD2的途中加载应根据列车速度选择相对应的手柄级位执行等流操作,原则上HXD2机车在准恒速模式下按照SS3B机车的操纵要求执行,即手柄给定等于或低于速度级位的0.1-0.2级后,等待牵引力上升至20﹪左右车钩完全伸张后,及时将牵引力逐步给至最大,并采取预防性撒砂。2.再生制动操纵。准恒速状态下,HXD2机车再生制动力的大小不会随着列车速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也不回随着列车速度的升高而自动增大制动力,因此该机车在使用再生制动控速时,必须根据坡道、牵引总重及时人为增大或减小制动力,防止超速或运缓。3.空电联合制动调速。司机在实施空气制动时,当大闸减压调速后,机车制动缸压力不上升,自动投入再生制动,待达到所需速度须缓解自阀时,应先给定一定再生制动力(40-50KN)后再缓解自阀,后续根据列车涨速情况实时增大或撤除制动力,这样可避免缓解大闸后的冲动。4.下坡道通过电分相操纵。根据列车速度,寻找合适地点减压50kpa,并逐步将电制手柄退回零位,通过电分相后,将电制手柄放置1.5级左右后再缓解大闸。五、防止误操纵⑴防止误判故障。始发站开车前,由于自动过分相等装置人为切除,所以在主屏(DDU)左下方故障显示栏内始终有故障显示闪烁,此时应人为按压故障显示并按压确认按钮确认,使得故障显示不再闪烁,这样,运行中若有新的故障发生时才能及时发现。⑵防止误关压缩机造成总风压力不足。由于HXD2型机车压缩机扳钮只有闭合时才能工作,而且风压低于700kpa时,列车管将会自动减压且无法缓解,所以换端后闭合电钥匙首先闭合压缩机扳钮,过分相不得断开压缩机扳钮,夜间站停关闭前灯时防止误断压缩机扳钮。⑶运行中大闸手柄缓解不到位造成停车。运行中减压调速后缓解空气制动时,司机误将大闸手柄置“初制”位,造成不必要的停车。因此,在缓解大闸时必须严格执行“缓解大闸拉一拉”的操纵要领。⑷防止过分相误降受电弓。过分相时防止误碰或误扳受电弓扳钮并及时观察网压表显示,DDU显示屏“网压”显示变绿后及时合闸。⑸防止重联机车未打换向手柄造成严重后果。由于HXD2型机车速度大于3km/h后打换向手柄操作无效,所以,担当重联运行时开车前必须确认换向手柄位置与列车运行方向必须一致。⑹防止制动力弱错过制动时机。由于HXD2型机车为八轴闸瓦制动,所以单机制动力较SS3B、HXD1机车较弱,单机运行时一定要提前控速。⑺防止重联机车“弹停制动”未解除开车造成动轮热抱。由于HXD2型机车断开电钥匙自动施加“弹停制动”,所以要求:多机重联运行,始发站开车前,本务司机在确认重联参数输入的同时必须确认重联机车“停放制动”解除,开车前必须呼叫重联机车“确认停放制动已解除”。⑻防止非操纵端LKJ误控。HXD2机车LKJ不受电钥匙控制,因此在连挂完毕后,换端时必须按照要求先进入补机状态后再二人互控关机,防止未关闭它车监控装置开出列车。⑼防止制动机显示屏设置错误耽误列车。HXD2机车制动机显示屏按压[F3]为本/补、单机等功能设置,按压[F4]为备用制动转换设置,如果司机误按压[F4]且没有及时发现,将会造成制动机无法缓解等现象,换端操作中要特别注意。六、故障复位操作1.运行中如发现某台牵引电机故障隔离,①可在手柄不回零情况下按压“微机复位按钮”3秒以上电机可以自动恢复,或将DDU“控制-隔离”界面调出,手动恢复隔离电机;②若复位无效则必须在手柄回零、断开主断后进行微机复位;③如果故障仍然无法消除,由于牵引力不足无法继续运行时,则需停车后,断电降弓,断开电钥匙后,按压“蓄电池切除”按钮进行大复位操作(缓解列车必须确认弹停制动”解除)。2.辅助变流器故障必须断开主断路器后使用微机复位,无效时应根据故障显示到机械间辅助变流柜下方对相应故障处所进行人为复位。如果故障仍然无法消除,由于牵引力不足无法继续运行时,则需停车后,断电降弓,按压“蓄电池切除”按钮进行蓄电池复位(缓解列车必须确认弹停制动解除)。二〇一四年十月二日
本文标题:HXD2型机车操纵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99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