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轮复习
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第1讲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形态地位和发展1、外国资本主义2、官僚资本主义3、民族资本主义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主义经济。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是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产生于鸦片战争后,建国后被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它在中国近代经济中比重不大,但控制着中国经济命脉,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形态地位和发展2、官僚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它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对内与封建主义勾结,对外依赖帝国主义,具有买办性和封建性。产生较晚,主要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形成的(也包括1860后晚清、民国时期建立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代表是四大家族。抗日战争时期膨胀,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顶峰,建国后被没收改造为社会主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的进步的重要因素。半殖半封社会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形态地位和发展3、民族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相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历经曲折发展,在三大改造中被改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近代中国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具有“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次要地位)的特点,在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18601870189519121919192719361945194919521956夹缝产生19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短暂春天国民政府前期: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日益萎缩解放战争:陷入绝境建国后:获得新生,改造为公消亡一战后:迅速萧条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原因(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原因:标志:表现:实质: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商品经济有所发展①农业: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开始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②手工业: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败;③商业:外国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原料和商品市场)开始卷入:鸦片战争之后;完全卷入:19世纪60年代——标志是1865年中国正当贸易第一次出现入超。带来了灾难,中国逐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附庸;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客观条件;根本上冲击封建制度,近代社会进步表现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原因(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运动:原因:目的:实质:指导思想:发展: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清朝统治集团分化——洋务派和顽固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中外暂时“和好”的局面。①积极:引进、培养、抵制、刺激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分两个阶段:前期19世纪60年代;后期19世纪70—90年代。(资料108页)②消极: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根源在于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原因(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洋务运动的诱导(4)外商企业的刺激鸦片战争后开始在通商口岸出现,是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1895年《马关条约》后取得合法地位,迅速发展。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沿江地区(1)代表企业:(3)途径①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②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1866方举赞发昌机器厂1873陈启源南海继昌隆缫丝厂a.交通便利b.受外国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经济基础好d.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3、影响:①经济: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②政治: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无产阶级19世纪四五十代最早产生在外商企业中,比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要早);③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1、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民族危机加深,“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热潮高涨。——客观条件——主要原因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不能!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启示:民族工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企业数、资本额、速度;著名企业创办人地点张謇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江苏无锡周学熙河北唐山名称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启新洋灰公司2、表现①形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3、影响②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促进新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③壮大新阶级的力量(资、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的变迁奠定了阶级基础。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1912—1919年)①辛亥革命影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推翻专制统治,提高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②实业救国思潮推动③群众性爱国运动影响(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并存了两大社会思潮)1、原因(1)内:(2)外:表现:A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B为满足战争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物资。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1912—1919年)2、表现①发展不平衡: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纺织业(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上海--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面粉业(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发展迅速,出口欧洲;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3、发展特点地区:主要在沿海;行业:主要是轻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②在经济上仍处于次要地位:在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民族资本——无法抗衡;在整个经济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居于次要地位。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1912—1919年)2、表现①发展不平衡: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纺织业(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上海--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面粉业(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发展迅速,出口欧洲;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3、发展特点②在经济上仍处于次要地位:③发展快但很短暂: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第二个高潮4、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促进资产阶级的壮大,资阶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目的:措施: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1、原因①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②进行“币制改革”(1935)(1)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与措施(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直接目的:防止白银外流内容:发行法币,国银国有地位:中国货币吏上有重要地位(3)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1928),政局相对稳定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2、概况(1)1935年以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1936年成为建国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历史年份);(2)官僚资本的形成,并逐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含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官僚资本2)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3)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形成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建国后被改造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2、概况(1)1935年以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1936年成为建国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历史年份);(2)官僚资本的形成,并逐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3)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主要原因:帝国主义的压迫、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排挤。五、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1、抗战时期(1937-45):日益萎缩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萎缩的原因:①战争的破坏;②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③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空前膨胀,对民族工业压制和排斥。2、抗战胜后(1946-49):陷入困境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1)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业体系趋于瓦解(2)原因:①内:②外: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C官僚资本的压迫——达于顶峰美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A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六、新生及消亡:建国后(过渡时期)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52):恢复、发展原因:①建国后,社会相对稳定;②主要——建国后采取了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斗争:1952年针对私营工商业开展了“五反”运动(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国家骗取资财、反偷工减料)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结果: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建立了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的领导,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六、新生及消亡:建国后(过渡时期)2、三大改造时期(1953-56):消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矛盾。政策:“赎买”(有代价的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区别于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的没收)途径:走“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从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低级国家资本主形式到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结果: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消亡。归纳: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推动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②政府政策的影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民族主义的驱使: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实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④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0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