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
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2016年1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ofEducationSciences目录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简介................................................................................1一、项目背景......................................................................................................2(一)建设“未来学校”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的教育选择....................2(二)建设“未来学校”是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有效途径..........................3(三)建设“未来学校”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5二、项目功能......................................................................................................6(一)服务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6(二)创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6(三)引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践........................................................7(四)开展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培训............................................................7(五)探索“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路径..........................................................7(六)研制中国未来学校建设与评估标准........................................................7三、未来学校实验室...........................................................................................8(一)创造与探究学习区....................................................................................8(二)主动式学习区..........................................................................................11(三)非正式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区..................................................................13四、项目集群.....................................................................................................15(一)未来学习中心..........................................................................................15(二)STEAM创新中心.....................................................................................15(三)艺术创意中心..........................................................................................15(四)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15(五)新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16(六)STEAM课程开发.....................................................................................16(七)选课走班制..............................................................................................16(八)中芬未来学校创新计划..........................................................................161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简介当前,教育领域正在发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不断深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云教育等新的教育教学形态不断涌现。推动学校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教育话题。为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决定实施“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教育的国家战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为学校的整体创新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帮助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现代化上形成重大突破。“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地中小学校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组建了覆盖全国的“中国未来学校联盟”,包括杭州下城区、成都青羊区、大连金州区、深圳南山区、宁波鄞州区、宁波北仑区、广州荔湾区、潍坊寿光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武侯区等15个实验区,以及11所示范学校、5所实验学校以及200多所成员学校。下一步,我们将以系统思维驱动内涵建设,重点开展“未来学习中心”、“STEAM创新中心”和“艺术创意中心”的深入实施,适时推出未来学校重点项目实验,通过学习空间、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育技术和组织形态的协同创新,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促进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争取打造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领先的未来学校。2一、项目背景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革不仅发生在科技、经济和社会等领域,教育领域也在发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不断深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云教育等新的教学形式不断涌现。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技术条件下,教育理念、目标、形式和内容都在发生变化,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实现新的培养目标,客观上需要学校发生相应地变革。放眼世界,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等国纷纷以不同形式提出并创设了本国的未来学校计划。(一)建设“未来学校”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的教育选择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我们如何才能不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呢?除了需要不断地在政治、社会与经济各层面上的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参与新工业革命所需的宽松发展环境之外,教育变革至关重要。新的工业革命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我国当前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需求,必须进行以下三大方面的变革。一是要变革教育组织形式。如今,世界教育出现了开放化、远程化、网络化、在线化等特点,注重个性化、游戏化学习,打破了现有的班级授课制的批量生产的组织形式。我们的教育组织形式要尽快向个性化、分散化、远程化的教育组织形式转变。二是要变革教育方法与手段。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要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大力推行如互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探讨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充分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云教育、大数据、大资源包等,让教学方法与手段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需要。三是要变革教育评价体系。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转向网络学习评价、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注重人的能力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人的社会情绪力的引领,让每个人都带着个性成长,让每个学习者都拥有幸福一生的能力。3“未来学校”是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新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新的教育评价方式的综合体,是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的教育选择。(二)建设“未来学校”是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有效途径“21世纪技能”的主要思想是:21世纪的学校需要整合3个“R”(即核心课程)和4个“C”,即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criticalthinkingandproblemsolving);交流合作(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创造与创新(creativityandinnovation),使教室环境接近真实世界的环境。如下图所示,“21世纪技能”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图中“彩虹”部分的学生学习结果方面的内容,另一部分是图中“底座”部分的支持系统。其中,核心科目和21世纪主题是“21世纪技能”的课程载体,学习与创新技能是精神内核,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是技术基础,生活与职业技能是实践环境,而支持系统是实施保证。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需要通过跨学科的、整合的和基于项目的课程学习获得,需要在21世纪学校的整体学习环境获得。图121世纪学生技能与支持系统图21世纪学校与20世纪学校具有以下多个方面的不同(详见表1)。未来学校实验室是21世纪学校的一种探索、一个缩影或者实例,因而,建设“未来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有效途径。表120世纪学校与21世纪学校的比较序号20世纪学校21世纪学校41教师中心、碎片化课程、学生在隔离状态工作、记忆事实真实生活、相关的、基于项目的学习2基于时间基于成果3关注点:离散事实的记忆关注点:学生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和在所有细节忘记之后喜欢什么?4课程聚焦于布鲁姆分类中的低层次水平——知识,理解与应用课程依据布鲁姆的高层次水平设计——综合、分析和评价(包括低层次水平课程由下而上设计)5书本驱动研究驱动6被动学习主动学习7教师中心:教师是注意力中心和信息提供者学生中心:教师是教练8学习者在隔离状态学习——教室有4面墙学习者在于同伴同学以及全世界的其他人一起协作学习——全球化的教室9学生较少自由学生有很大自由10“纪律问题”——师生互不信任;学生没有动机不存在“纪律问题”——教师和学生像合作学习者一样互相尊重;学生被高度激励11碎片化课程整合的和跨学科课程12平均分分数基于学到了什么13低期望高期望14教师是裁判,没有其他人看到学生的学习自己、同群和其他评价。公众,真正的评价15课程或学校与学生不相关和没有意义课程与学生的兴趣、经验、才能和真实世界相连16印刷是首要的学习和评价工具表现、项目和多种媒体形式运用于学习和评价17学生的多样性被忽视课程和教学关注学生的多样性18素养是3R——读、写和算21世纪多种素养——与全球化新时代工作于生活保持一致519工厂模式,基于19世纪工业时代的雇主需求;科学管理全球化模式,基于全球化的、高技术社会的需求20标准化考试热标准化考试仍有它的位置,教育不再被标准化考试热所驱动(三)建设“未来学校”是实
本文标题: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1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