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来天坛参观游览!我是天坛祈年殿的讲解员,现在由我为各位讲解。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居京师五坛之首,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造型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当时的天坛称为天地坛,主要建筑称大祀殿,即今天祈年殿的前身,用于合祀天地。明嘉靖年(公元年)开始实行四郊分祀制,在天地坛南方增加了圜丘坛,专用于祭天。四坛建好后,在年将天地坛正式改称为天坛。明嘉靖24年(公元1545年),天坛被改建为孟春祈谷和秋季大享的地方,大祀殿也改建为大享殿,用于秋季大享。殿顶琉璃瓦的颜色为上蓝、中黄、下绿。清乾隆17年(公元1752年)再次整修,改大享殿为祈年殿,将檐瓦都改成蓝色,象征天色。(蓝色在中国古建筑的瓦色中最为尊贵,次为黄瓦,皇帝使用,再次绿瓦,太子居用,老百姓则用灰瓦,等级森严。天坛不用黄瓦是因为皇帝在天坛不敢称“帝”。斋宫绿瓦也是皇帝自认是天之子的表现。)天坛由南北两坛组成,即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分别用于冬至祭天和孟春祈谷。祈谷坛的中心建筑就是您面前的这座大殿——祈年殿。每年正月上辛日,皇帝在此举行祈谷大典,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作为我们古老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象征,以其精美的建筑风格和深蕴其间的文化内涵闻名中外。祈年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阶上,大殿通高38米,上屋下坛,屋为祈年殿,坛即祈谷坛。金顶碧瓦,朱柱白栏,在万千苍郁古柏的掩映下,真可谓“白玉高坛紫翠重,不是天宫似天宫”。祈年殿体现了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华丽、富贵、庄重的氛围。天花额枋上遍布了龙凤和玺彩画,飞金走彩,庄重典雅。祈年殿是古人按照通天的思想,根据天象设计建筑的,它综合了天文、历史、阴阳八卦、五行学说,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建筑形式、布局结构、还是色彩等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象征意义。按照古代易经中的思想,天为乾,为阳,其形为三横,称为三爻(yao2),祈年殿三层檐三层坛的造型既表现了易经中的天坛形状,展现了古人独特的天文理念和缜密的建筑思维。表达古人对天的崇敬和对五谷丰登的期盼。圆形木结构的大殿象征天圆,三层重檐覆深蓝色琉璃瓦,象征着蓝天,层层向上的攒尖顶,象征蓝天重重。整个大殿没用一砖一瓦,木与木之间卯榫交叉,斗拱支架,堪称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杰作。这里介绍的祈年殿的梁架结构,祈年殿坐落于三层汉白玉石台之上,总高度38米,殿高32米,整个祈年殿由28根大柱支撑檐顶,形成三层柱网,外围12根檐柱支撑下层檐,中层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檐,中间4根钻金柱支撑上层檐,这28根柱子由60根横梁和弯梁连成一个整体,梁上架柱,柱上架梁是他的一大特点,殿内斗拱和牟榫层层支架,层层收缩,形成内部的穹隆圆顶。殿内共有三十七根柱子。支撑殿顶重量的是殿内二十八根独根的金丝楠木,每根柱子就是一根参天古树,产于我国西双版纳的热带原始森林。我们首先来看最里层4根描有金花的柱子,它叫龙井柱,高是19.2米,直径1.2米,因为它是殿内最高的柱子,所以也叫通天柱,取的是和上天互通生息的意思。上面的花纹是金箔贴制而成的,由下到上分别是:海水、江崖、转莲枝,表示的是江山永固、吉祥如意。这四根龙井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围绕龙井柱的十二根红色柱子叫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还有十二根就是最外层与门窗相连,屋檐下面的檐柱,它表示的是一天是十二个时辰。因为古人是用时辰来计时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外围的十二根檐柱加上中圈是十二根金柱共二十四根,象征二十四节气。三组柱子二十八根,象征周天的二十八星宿,也就是上天的二十八组恒星。古人把满天的星斗分成二十八组,通过这些恒星出没和位置的变换来判断季节的变化以利于农业生产。现在大家抬头向上看,在两根龙井柱中间有矮柱子,叫童柱,一个方向两根,共八根,加上刚才的二十八根,一共是三十六根,这三十六根柱子表示三十六天罡,也就是天罡星。古人认为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地上有七十二地煞星。东门外有一组长廊,为七十二间,又称为七十二连房。这些数理变化,体现了古代年历年月日时的时间观念,再利用圆形建筑体现时间的循环往复,在一座具体的建筑上展现了永无止境的时间体系。刚才我曾提到,祈年殿一共有三十七根柱子,为什么现在只为您介绍了三十六跟呢?因为剩下的这一根是大家看不到的。您从远处看祈年殿,在最上方有一个鎏金宝顶,在它下面延伸到屋檐里面还藏了一跟雷公柱,它代表的意思是皇帝受上天的委托一统天下的意思,换言之就是:皇权受命于天。古人就利用雷公柱最下面的平面做了一个浮雕,金龙盘旋,凤舞翩翩,由于它像一口井一样,俗称龙凤藻井。金龙盘旋,风舞偏偏,形态极为生动,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家建筑才可有这样的装饰。藻井只起到防火的寓意但不具备防火的实际功能。大殿内部布满了5639幅龙凤和玺彩画,所有的金龙金凤金色花纹都是用金箔贴制,是皇家御用等级最高的彩画。它是殿顶的中心点,与其相对的是地面中心的龙凤呈祥石,也就是左边的这副照片。请您向地面中心看一下,在那里有一块黑色的拜垫,它前面有一块红色的拜垫,方块下面就是它所在的位置。它是一块产自我国云南大理的直径为88.5公分的天然大理石,石上的图案是天然形成的一龙一凤,与殿顶的龙凤藻井相映成趣,构成一副生动美好的图像,恍如置身于神话的宫阙。现在请把眼光调回到殿内,咱们看一下它的布陈,它是根据史料记载,恢复的清朝咸丰年间的历史原貌。殿内正中央安放的是皇天上帝的神版。神版用满汉两种文字同时书写,这种书写的方式是清朝所独有的,青饰金书,满汉合璧,象征满汉两族一家人的意思。神版上“皇天”两字是对天最高等级的称呼,古人说天有五号,分别是皇天,上天,闵天,昊天和苍天,皇天是古人对天人格化的尊称。“上帝”指的不是西方人所说的耶稣,而是老天爷。神版后的护漆金雕云龙屏风,俯瞰苍生。大家看到在皇穹宇殿内东西两侧的石须弥座上面的神龛里也供奉着神版,那里安放的是清朝前八位皇帝的牌位,用皇帝祖先来配祀,体现了古人“敬天法祖”思想。从清朝的开国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直到爱新觉罗.闵宁的牌位,也就是道光皇帝。牌位的摆放顺序是:天聪(努尔哈赤),天命(皇太极),顺治(福临),康熙(玄叶),雍正(胤祯),乾隆(弘历),嘉庆(颙琰),道光(闵宁)。这些牌位按左右单双数排列,东边是一三五七代皇帝的牌位,西边是二四六八代皇帝的牌位,两边相对的牌位之间是父子关系,并排相邻的两个牌位之间是祖孙关系,这是古人的一种宗法制度,叫做昭穆制,左为昭为单数,右为穆为双数,隔代安放。古人认为区分昭穆十分重要,“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用来体现他们之间长幼尊卑,亲缘的关系。在每一个牌位前有一个黑色的贡案,它叫笾豆案,笾豆是祭器的名称,里面盛放着黍、稷、稻、粮、榛、棱、枣、栗等贡物,其中包括稻米、肉沫、糕点、干果和一些腌制的咸菜、芥菜、韭菜,还有一些酒类。总之,象征五谷非常丰盛。贡案前有一个方形的容器叫做俎,里面盛放的是牺牲。牺牲是当时最高等级的一种祭品所以在选择上是非常严格的。它必须是头角端正、体格健壮、体无杂色,且牛角的大小不得超过蚕茧的大小。牛犊被宰杀后,要掏去五脏,清洗干净。祭祀时,浇上肉汁,一时间,淑气四溢,以歆享天地祖宗。如果您仔细观察,在祭器四周还摆放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灯具,里面点燃蜡烛。因为祈谷大典是在正月的上辛日的天明前七刻,即凌晨四点十五分左右,当时天还没有亮,所以点燃殿内所有灯具,顿时灯火辉煌、庄严、肃穆,且烛光闪烁,跳跃不定,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每年正月上辛日,执事人员将“皇天上帝”及“列祖列宗”的排位从黄乾殿御送到祈年殿内,皇帝在具服台更衣后,身着藏蓝色的祭服进入祈年殿,跪在黑色的拜垫上,向着“皇天上帝”“列祖列宗”的牌位行三跪九扣的大礼,并且对天称臣。此时,在场的乐舞生一共有207人,他们整齐的排列在祈年殿三层石台上,古乐齐奏,八佾起舞,并且各司其职,深情专注,配祀百官同皇帝一道行礼,情景是十分壮观的。207名乐舞生全部面向祈年殿,背向祈年门,中间是由75人组成的演出队伍,他们演奏的就是中和韶乐。中和韶乐起源于我国周朝,初名叫“雅乐”,明朝时该为中和韶乐,清朝继续沿用其名。中和韶乐是我国古代帝王祭祀,朝贺,宴飨(xiang)时所用的宫廷音乐,它是由八种材料制成的16种乐器演奏出来的,这八种材料分别是金,石,丝,竹,土,木,袍,革,因此中和韶乐又称八音乐。中和韶乐演奏起来八音俱全,有一种佳乐齐鸣,清歌盈耳的艺术气势。我国古人曾有一句话称赞中和韶乐“仙韵细度云门奏,黄中应律九霄闻”,可见中和韶乐是十分美妙的。在演奏队伍最前列高高举起的黄色龙旗叫麾(hui1),它相当于乐队指挥手里的指挥棒。当时有一句话来形容它,麾起乐起,麾落乐止。在麾的后面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东侧是木制的柷(zhu4),形状像斗,麾起时击三声,乐起。西侧是木制的敔(yu),形状像一只爬伏着的老虎,它用于止乐,乐队终止时用榛逆刮背上的齿三声,乐典终止。在队伍最后排是两组大型乐器,革制的建鼓,金属制的鑮(bo)钟和编钟,单独悬挂的大钟叫bo钟,用于每句起音,十六枚小钟组成编钟,用于每字起音,鑮bo钟起调,编钟喧声,它们一起放在乐队后排东侧,象征日出,有阳刚之气的意思。西侧是石制的特磬和编磬,单独悬挂的是特磬,它用于每句的收音,十六枚小磬组成编磬,它用于每字的收音,它们一起放在乐队后排西侧象征日落,有诸事告成之意。乾隆皇帝曾称赞“中和韶乐”金声玉振集大成,说明贯穿中和韶乐始末是钟和磬的声音。钟磬之声代表了中和韶乐的主要特点。中和韶乐的舞蹈分为武功舞和文德舞,文德舞舞生手里拿的是羽翎和长笛,武功舞舞生手里拿的是斧头和盾牌,他们横竖都是八个人,又称八佾舞。当时是有规定的,如果这个朝代是以征伐取得天下的,在祭祀时都是先舞武功舞而后舞文德舞。中和绍乐作为三千多年的祭祀乐舞,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华夏民族独有的文治武备,温柔敦厚的礼乐精神。中和韶乐共有九个乐章,为的是与祈谷大典的九项仪程相配合,通过平适典雅的音乐和姿态翩翩的舞蹈,把祭祀礼仪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您可以想象在香烟缭绕的几祭坛上,随着麾的起落,乐队奏起了悠扬的祭天乐曲,舞蹈者服装艳丽,佩饰端装肃穆,文舞生和舞武生随着乐曲偏偏起舞,整个大典就是在庄严肃穆和虔诚中进行。祈谷大典的最后一项是燎望,在祈年殿东南侧的燔柴炉进行。祝文、祝锦及牺牲等部分祭品在那里燃烧,皇帝亲自站在望燎位望燎,烟气升天,歆想当空,充满对天地的虔诚,对祖宗的尊崇,那直上云宵是青烟,寓意“皇天上帝”及“列祖列宗”以经接受人间的礼献,于是,皇帝起驾回宫,等待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封建帝王祭天祈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雄伟绮丽的祈年殿去依旧巍然耸立,其建筑艺术上是奇妙构思,把祈年殿推向世界建筑艺术的高峰。祈年殿的情况就为您介绍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光临!祝您在天坛度过愉快的一天。
本文标题:祈年殿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18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