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五课-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孟子》•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县)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后世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合称“孔孟”。也曾周游列国,不为诸侯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发展孔子的学说,作《孟子》七篇。文学常识《孟子》七篇•(一)《梁惠王》上、下,•(二)《公孙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离娄》上、下,•(五)《万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尽心》上、下。《孟子》是儒家学派重要的学术著作,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一部书,是孟轲和他的学生共同编著的。在这部著作中,孟子提出了“仁政”、“王道”、“民为贵”的思想,他反对“霸道”,反对战争;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术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文学常识《孟子》是语录体,文风犀利,巧于辩论,气势充沛(但达不到“汪洋恣肆”),语言流畅,富有文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的散文具有较大的影响。文学常识•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遍尝百草,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教人医疗与农耕,掌管医药及农业的神祇样貌很奇特,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战国时许行托其为名,标榜自己的农家学说。相关链接课文讲解•为:治,研究。•之:动词,去,往。•踵(zhǒng):踵:脚后跟,名词用作动词。•廛(chán),一般百姓的住宅。•与,给。处(chù),住所。•衣(yì):动词,穿。•屦(jù):草鞋,麻鞋。与“履”“屐”“屣”不同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课文讲解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耒耜,耧,耙,耕耘,耗(薅)课文讲解•负耒耜(lěisì),扛着农具。•氓:méng,百姓•学,第一个字名词,指所学的(学问);第二个是动词,学习。•焉:代词,指许行或许行的学问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课文讲解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诚:副词,确实、的确。•虽然:凝固结构,虽然这样/即使这样。•道:名词,指许行所认为的古圣贤治国之道。•贤者,指古代的贤君。•饔飧:饔(yōng):早餐;飧(sūn):晚餐。饔飧,在这里用如动词,指自己做饭。治,指治理天下。•飨飧课文讲解•仓廪(lǐn):粮食仓库。府库:藏财帛的地方。•厉,病,使人民生病,困苦,译为损害。•自养,供养自己。•恶(wū),哪里,怎么。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课文讲解.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guàn)乎?”曰:“冠。”•“奚冠?”“冠素”•曰:“自织之与(欤)?”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层层诱导,暗伏辩机•粟栗课文讲解•厉:病,引申为损害。•陶冶:这里指烧制陶器、冶制铁器的人。•何为:宾语前置,即“为何”,为什么。“何”单用也可表示为什么,如上下文的“何”•纷纷然,忙碌的样子。•惮,怕。“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啥)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陈相)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固:本来,当然•第一回合:•争论由头:膝文公不与民并耕而食,是不是贤君?•结论1:百工之事不可耕且为也•归纳推理(由个别到一般)课文讲解•“然则”是一个表示承上的顺接关系的连词性结构,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独……与,表示反诘的语气副词,难道……吗?•为:治理“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课文讲解•大人:统治者。•路:指奔波、劳累。“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课文讲解•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人。•劳心,指使用脑力劳动。劳力,指从事体力劳动。•治于人:被人统治。于,有时也用在见……于结构中,表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食(sì):使动用法,给人东西吃,等于说“供养”。食于人:被人供养。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第二回合:治天下不可耕且为•百工之事不可耕且为,治天下是大人之事(前提)•▶治天下不可耕且为(结论2)•治天下者劳心,劳心者治人,治人者食于人(前提)•▶治天下者食于人(结论3)•演绎推理:(由一般到个别的三段论)•孟子这三个结论的用意•(百工之事、治天下者都不能耕且为也)•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劳心者与治天下者食于人)•阶级剥削的合理性课文讲解•登,成熟。现有“五谷丰登”•中国,中原地区。国中:国都中•举,推荐。•掌,管。•烈,用作动词,放大火烧。1.“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课文讲解•注,动词使动用法,使……流。•诸,“之于”或“之乎”的合音。•决,打开缺口,导引水流。•得而:得以,能•是时:这个时候。•虽:连词,即使。•得乎:等于说“行吗”、“可能吗”。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于)江,然后中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人,虽欲耕,得乎?”课文讲解•稼穑(sè):农业上种叫稼,收叫穑,这里泛指农事。•育:生养,这里有得以生存、繁衍的意思。•近于禽兽:跟禽兽接近(差不多)颛臾近于费2.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课文讲解•有,通“又”。•以人伦:用人伦道理……状语后置。•夫妇之别:内外之别•叙:通“序”次序,等级。•信:信用,诚信。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课文讲解•劳:慰劳,一说,使……勤劳。•来(lái):“徕”,招徕,使……来(来归顺)。•匡之直之:(教育人民),使之正,使之直。•辅之翼之:帮助人民,保护人民。•自得之:各自得到向善之心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课文讲解•从而:随着,紧跟着。•振:后来写作“赈”,救济。德:本指品德,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提高品德,一说,施加恩惠。•之:前面的之都是代词,圣人之忧民:主谓间,取独•暇:时间,有时间。☆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课文讲解•以……为:把……作为。•夫:句首语气词。不译。•易,治理好,指种好田。与下文易不同•……者,……也(判断句)3.“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是)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课文讲解•“大哉,尧之为君”:主谓倒装句。又如:“甚矣,汝之不惠”与下文“君哉舜也”相同。•尧之为君,尧舜之治天下:之,主谓间取独•则,名词用如动词,当“效法”讲。•乎:……的样子•名:用语言称颂。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论点:治天下不可耕且为也•论据一:洪荒时期尧举荐人才、舜使益焚山驱兽、禹治水,都没有耕而食。•论据二:后稷教百姓生产,尧忧虑百姓,契教人伦理,没有时间耕田。•论据三:尧舜忧虑为天下得人才,是用心于天下。没用在耕田上。•历史事实,第一、二回合有力的佐证,归纳法(由个别到一般)。课文讲解•变于夷:被夷改变•或:无定代词,有人。或之先:即“或先之”,宾语前置,通常在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才有这种现象。如“莫夭阏之”•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彼,远指代词,判断句。•子之兄弟:你们这两兄弟。之,这,指示代词。“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背)之。课文讲解•昔者:过去。者用在时间词后,不译。•孔子没:没:通“殁”,死。•上古时代,弟子为老师服心丧(哀痛与丧父相仿,但不服丧服,所以称心丧)三年,所以三年过后门人散去。•反:通“返”,不是谋反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人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课文讲解•强:勉强他人做某事•皜(hào)皜乎:光明洁白的样子。★•尚:通“上”,达到、超过。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jué)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课文讲解•乔:高大•是:宾语前置标志•善变:向好的方向变化,(褒),喜欢变化(贬)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第三回合:陈相不该背师叛道•对比论证:•陈相兄弟背师,弃师•孔子弟子尊师,承师课文讲解•国:都城。•伪:人为也,引申为欺诈、作假。与真相反。不用“假”•运:到……去。•莫之或欺:莫或欺之,没有任何人骗他。“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运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贸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课文讲解•比:平列,同等看待。•同:动词,等同,划一。同之:使之等同。•相率:率领大家。相,一方对另一方•恶wū:疑问代词,怎么,哪里。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这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第四回合:反驳市贾不贰•演绎推理:物之不齐,价格差别(一般)•大鞋子与小鞋子,不能同价。(个别)•演绎论证,驳斥“君民并耕”观点的片面性以及农家“市贾不二、国中无伪”的片面认识;•归纳论证,阐述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必然性;总结“劳心者治人不耕田”;•对比论证,批驳陈相兄弟背师叛道的不义行为。艺术成就——论证方法•演绎法:1直言三段论•凡是金属都是导电的,铁是金属,铁导电。•珍惜是对那些行将消逝的事物的呵护。中国很多野生动物已濒临灭绝的边缘。呵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演绎法:2假言三段论•日本新日公司寄给上海宝山钢铁公司一箱技术资料。清单上写明是6份,标着总重量,但开箱清点却只有5份,其中1份下落不明。为了这份资料,中、日双方发生争执。日方坚持说,“我方提供给对方的材料,装箱时需要经过几次检查,不会漏装。”宝钢方则说,“我们开箱时有很多人在场,开箱后又经过几次清点。是在确实判定材料缺少一份后才向你们提出交涉的。”双方各执一词,相持不下。后来,宝钢方重新做了充分的准备,再与日方进行谈判。他们全面列举了资料缺失的三种可能:(1)日方漏装;(2)运输途中散失;(3)我方开箱后散失。•如果第6份资料是我方开箱后丢失的,那么,现有的5分资料的重量就会小于木箱上所印的净重量(装箱时的称重),而现有的5份资料的重量与
本文标题:第五课-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54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