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和反思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教学內容: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作曲家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使音乐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2、提高对音乐曲式的分辨能力。3、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教学难点分辨音乐的各个乐段。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阶段目标】分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为乐曲命名,导入新课。(1)音乐竞赛过渡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西南地区居住着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彝族音乐以1、3、5三个音为主,苗族音乐中有个非常独特的音ъ3,以前我们曾经欣赏过一些苗族和彝族的音乐作品,下面老师播放三首乐曲的片段,请同学们听听哪一首乐曲具有苗族音乐风格,哪一首乐曲具有彝族音乐的风格。我们来个竞赛,看哪个组听对的人多。教师操作:播放三首乐曲的片段A.快乐的罗嗦B.苗岭的早晨C.弦子,分两次进行。学生活动:听辨乐曲的音乐风格。教师操作:评选优胜组,并进行鼓励。(2)音乐命名。过渡语:同学们的音乐感很好。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具有苗、彝音乐风格乐曲的演奏录像,请你们给它起个名字并说说为什么?教师操作: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录像。学生活动:欣赏录像,为乐曲命名。如欢腾的节日、欢腾的苗寨、狂欢之夜、欢乐的边疆等。过渡语:同学们编得很好,说明大家都感受到了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师操作:出示课题。2.背景介绍【阶段目标】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过渡语:你们知道“北京喜讯”指的是什么吗?那是指在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喜讯传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作曲家郑路、马洪业亲自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活动,心情非常激动。回来后立即创作了这首乐曲。乐曲采用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表现了西南边疆人民在听到北京喜讯之后热烈、欢腾的场面。3.分段欣赏【阶段目标】分辨乐曲的结构。过渡语:乐曲由引子、六个乐段和尾声组成,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1)听引子。教师提问:你们听,引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模仿了什么声音?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教师操作:播放引子部分。学生活动:听音乐。学生回答:引子部分是由圆号演奏的,模仿了号角的声音,好像在森林山谷中的回响等。(2)听第一乐段。过渡语:引子过后是第一乐段。热烈、欢快的旋律好像是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广场,为庆祝从北京传来的喜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在听每个乐段时,请同学们创编节奏伴奏,用手点一下就行。(把学生分为六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来打节奏,例如本段可以用小铜鼓)教师操作:播放第一乐段。学生活动:听音乐,随音乐做节奏伴奏。过渡语:这段旋律是乐曲的主要主题,我们叫它“欢腾主题”。现在,我们在电子琴上试奏一下。教师操作: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活动:第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3)听第二乐段。过渡语:在一个过渡性的乐段之后,乐曲进入了第二乐段,这是一段轻松、活泼的旋律,和第一乐段欢快、热烈的情绪形成了对比。(建议不要直白地说出来,可以用叙述故事的方式等等)下面我们听第二乐段。教师操作:播放第二乐段。学生活动:听音乐,随音乐做节奏伴奏。(第二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4)听第三乐段。过渡语:第三乐段在音色、节奏上都发生了变化。(同上)教师提问:你们能听出开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操作:播放第三乐段。学生活动:听音乐,随音乐做节奏伴奏。学生活动:听音乐,随音乐做节奏伴奏。(第三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回答:开始是用弦乐演奏的,节奏舒展。(5)听第四乐段。过渡语:第四乐段的旋律具有典型的苗族音乐风格,优美抒情,我们叫它“歌唱主题”。(喜讯传到了苗家……用讲故事的语言过度)教师提问:你们听听它是由什么乐器领奏的?再听听苗族音乐风格中那个独特的音ъ3,当它出现的时候请举手示意。教师操作:播放第四乐段。学生活动:听音乐,做节奏伴奏,学生活动:听音乐,随音乐做节奏伴奏。(第四组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在ъ3处举手。学生回答:是由双簧管领奏的。过渡语:这段音乐非常优美,具有歌唱性,我们一起来唱唱。教师提问:想一想这段音乐好像表现了什么情景?教师操作:出示第四乐段谱例,伴奏。学生活动:视唱第四乐段。(重点的话,让学生多听几遍,学唱)学生回答:好像一位姑娘在独舞,好像大家在跳优美的舞蹈等。过渡语:同学们的联想很丰富,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苗族舞蹈的录像。教师操作:播放苗族舞蹈录像。(可以放到最后来拓展)学生活动:观看录像。(6)听第五乐段。过渡语:下面音乐进入第五乐段。教师提问:第五乐段中有几种不同的旋律呢?听一听它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怎么引导还需要再斟酌)教师操作:播放第五乐段。学生活动:听音乐,做节奏伴奏。学生回答:有两种不同的旋律,第一种旋律是用小号演奏的,情绪热烈、粗犷。第二种旋律是用小提琴演奏的,情绪轻快,活泼。()(7)听第六乐段和尾声。过渡语:乐曲的第六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的“欢腾主题”,情绪更加热烈、奔放。教师提问:乐曲结尾的力度、速度有什么变化,在音乐中又加进了什么打击乐器?有什么表现作用呢?教师操作:播放第六乐段和尾声。学生活动:听音乐,做节奏伴奏。学生回答:力度渐强、速度渐快,在音乐中加进了锣鼓,使音乐变得更加热烈、奔放。4.复听全曲(每个主题出现时让学生用相应的打击乐器伴奏)【阶段目标】了解全曲,加深情感体验。过渡语:刚才,我们分段欣赏了《北京喜讯到边寨》,下面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教师操作:播放全曲。学生活动:安静地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5.结构听、辨(建议本环节移到分段听的时候进行)过渡语:《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多乐段结构的乐曲,准确地分辨各个乐段,感受各乐段音乐的情绪是体验这首作品的关键。刚才在分段欣赏的时候,同学们都创编了节奏伴奏,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用什么样的节奏随音乐伴奏。教师操作:辅导学生创编伴奏的节奏。学生活动:创编伴奏节奏。如:第一乐段×0×0第二乐段×0××第三乐段××××第四乐段×000第五乐段×0×0第六乐段×0×0┌——7遍——-┒尾声×××צ××××‖:×0×0:‖×---|×---‖过渡语:同学们的创编各有特点,现在我们分成六组,每组为一个乐段进行伴奏,尾声时大家一齐做,请一位同学指挥大家共同来表现这首乐曲。教师操作:将学生分成六组,挑选一位指挥,播放全曲。学生活动:随音乐做节奏伴奏。6.拓展,观看舞蹈视频,观察民族服装、音乐等特点……6.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由郑路、马洪业创作的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这是一首具有苗、彝音乐风格的乐曲,它热情、奔放,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课堂小结也可由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本课的教学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得多,学生听音乐少的做法,把发展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加强了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的听辨,对音乐民族风格的听辨,特别是对音乐曲式的听辨等。乐曲的曲式由引子、六个乐段和尾声组成。音色包括有圆号、小提琴、双簧管、小号、锣鼓。速度有快、中速、渐快。力度有强、稍强、渐强。节奏有紧凑、舒展。旋律有优美、欢快、粗犷等。所有这些对音乐的听辨结果都是在音乐音响的基础上通过听觉思维的过程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引导学生在思维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是和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2.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是音乐思维的基本方法,过去我们对联想和想象的认识有片面性,只看到其视觉形象的一面,忽视了听觉形象的一面。本课教学既重视了学生视觉的联想和想象,同时也重视了听觉的联想和想象的培养。如在听辨苗族民族音乐风格中那个独特的音(ъ3)时就要运用良好的内心听觉,用过去头脑中ъ3的听觉表象同现在的音响进行比较,也就是说通过听觉思维的过程来分辨苗族音乐的风格。再如分辨乐曲的六个乐段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必须培养学生内心听觉的想象力。本课教学运用了形象思维分解、组合的思维方法,首先分别对六个乐段进行听辨,学生通过内心听觉对各个乐段有了初步的想象,为组合成完整的乐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完整欣赏时,教师又利用节奏伴奏这种外化表现方式了解了学生思维的结果,顺利地解决了结构听辨的难点。.3.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本课又一个突出的特点。如开始的为乐曲命名,在分段欣赏时创编伴奏的节奏,用电子琴试奏“欢腾主题”,演唱“歌唱主题”,学生指挥全体随乐曲做节奏伴奏,以及最后的学生谈欣赏体会等都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突出的特点是没有一个同意的答案,这就促使学生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精心设计有利于创造的活动。
本文标题: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和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06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