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12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3日在莱芜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杨宜新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四年政府工作回顾第十六届政府履职以来的四年,是极不平凡的四年。在中共莱芜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紧密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危中求进,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着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2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1%和10.8%。工业经济不断壮大,钢产量达到1600万吨,优特钢等高端产品比例达到30%以上,非钢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大力培植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5%。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银座、馨百等一批商业设施竣工开业,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8%。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省以上科技项目15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605亿元和49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1.8%,城乡居民储蓄达到323亿元,年均增长17%。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1.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少14.2%和11.5%,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二)城乡统筹稳步推进。制定规划并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行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托管合作。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两新”工程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农村新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网络基本实现,自来水普及率95%。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发展,18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圆满完成。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7家,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57万亩。新增造林补植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9%。编制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集约利用和矿产资源管理成效显著。镇域经济实力增强,乡镇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2个过亿元。(三)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农村改革稳步实施,“两股两建”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全民创业不断深化,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1亿元、完成税收19亿元,均比2007年增长两倍以上。招商引资扎实推进,累计引进项目1400多个,形成固定资产近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与央企、强企合作进展顺利,五矿重机、汇源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泰丰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对外经贸快速发展,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36亿美元,年均增长21%,进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达到22家。(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规划建设“三个产业板块”和“五个功能区”,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完成城市规划馆、钢铁博物馆、体育馆等重点工程,新建改建莱明路、莱城大道、鲁中大街等20余条主次干道。建设青草河公园、植物园等4处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城市亮化、净化建设得到加强。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全面启动雪野旅游区开发建设,举办三届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新增2家4A级景区。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山东人居环境奖”。(五)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各项保障更加有力。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大规模开展就业创业免费培训,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0.8万人次。建立“十大民生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养老、医疗保险。完善住房保障制度,9000多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享受住房保障。城乡低保水平比2007年分别提高66%和50%,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40%以上。制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莱芜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七连冠。全民健身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第22届省运会金牌榜名列第十。文化事业稳步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3509元和9626元,年均分别增长12.1%和13%。“平安莱芜”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品药品监管有效加强。对口援建北川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双拥共建、国防动员扎实推进,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邮政通讯、审计、档案、史志、物价、仲裁、气象、地震、机关事务等深入推进,残疾人、老龄、红十字会、慈善事业富有成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六)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四年累计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1件、政协委员提案766件。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市、区、镇、村四级行政服务体系,行政审批事项压减27%。开通市长公开电话、政风行风热线,深入实施“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全面推行目标绩效管理,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惩防体系建设,严格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各位代表!四年的成就极不寻常,四年的奋斗饱含艰辛。我们共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受了经济回落带来的严峻挑战,走过了群策群力保增长的非凡历程。总结四年,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产业发展这个关键,不断壮大工业经济,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必须坚持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尽心竭力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必须大力发扬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精神,勇于探索解决新问题,善于统筹全局抓落实,努力提高各项工作成效。这些经验是指导我们今后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莱各单位,向无私奉献的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莱芜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产业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结构不合理,能够带动结构调整、推动持续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不强;城市规划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承载和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偏低,一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亟需解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各级政府工作效能及作风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市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市上下奋起赶超、实现科学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加速转移,为我们借势突破提供了难得机遇。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为我们实现持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经过多年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我们奋起赶超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拼搏奋进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实现全市经济明显好转仍存在不少困难;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更加凸显,我们面临慢进则退、不超则弱的巨大挑战;我市综合实力不强,产业支撑偏弱,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够协调,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协调发展仍需付出艰巨努力。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莱芜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认清形势,明确责任,勇于担当,进一步强化奋起赶超的坚定信心,进一步凝聚干事创业的无尽力量,乘势而上,锐意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的台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突出“奋起赶超、科学跨越”主题,围绕“产业提升、城建提速、民生改善”目标,着力壮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着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和服务功能;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更好更快发展新局面。根据市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确保达到12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达到80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确保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非钢产业增加值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0%,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涌现出一批销售收入过百亿上千亿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城市建设达到新水平。城市规划布局合理明确,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化率达到63%。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一批新的地标性建筑建成使用,城市绿化率达到47%。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各类设施更加完善,市容整洁有序,管理规范高效,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现代化城市的便利舒适。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统筹城乡发展改革逐步深化,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重大成果,一批投资过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建成投产,五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力争达到3500亿元。外经外贸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达到50亿美元,我市经济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民生保障实现新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3%和14%。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广大群众过上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生活。文化发展取得新进步。全民素质明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设施更加健全,文化生活丰富活跃,群众广泛享有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知名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生态建设得到新加强。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6%,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少21%和13%。全民节约意识不断增强,循环经济、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生态保护扎实有效,莱芜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爽,环境更加优美宜人。各位代表,完成上述目标,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高质量的生活,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必须坚持“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总要求,以思想的大解放、作风的大转变,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大繁荣。要从全市人民的迫切要求出发,从莱芜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着眼全局,拓宽视野,准确把
本文标题:2012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0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