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商哲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又是城市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城市道路系统一旦确定,实质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轮廓、形态。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作用。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②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③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2.1.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1)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2)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3)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道路两旁及两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3)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4)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城市道路的布局应尽可能使建筑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城市道路又是城市的风道,要结合城市绿地规划,把绿地中的新鲜空气,通过道路引人城市。因此道路的走向又要有利于通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同时又要考虑抗御冬季寒风和台风等灾害的正面袭击。◦城市主要道路往往建设成为绿化良好的林荫道(或道路绿化带),由林荫道和道路绿化带构成的城市道路绿化网是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道路系统规划时,要满足城市绿色生态系统规划对道路绿化的要求。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城市公共事业和市政工程管线,如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照明电缆、通信电缆、供热管道、煤气管道及地上架空线杆等一般都沿道路敷设。城市道路应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的规划为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道路系统规划还应与城市人防工程规划密切配合。一般规划程序如下。◦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1)城市用地现状和地形图,包括城市市域(或区域)范围和中心城区范围两种图。(2)城市发展经济资料,包括城市发展期限、性质、规模、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资料。(3)城市交通现状调查资料,包括城市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统计资料,城市道路及交叉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量分布资料和对外过境交通资料。(4)城市布局和交通系统初步方案,城市土地使用初步规划方案。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针对现状存在的交通向题,考虑城市发展和用地的调整,从“骨架”和“功能”的角度提出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3.交通规划初步方案交通规划初步方案包括车辆、交通量增长的预测,交通的产生、分布和在道路上交通量的分配的预测,以及根据交通量对道路面积和密度的预测。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根据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方案检验和修改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并对道路的红线、横断面、交叉口等细部进行研究,提出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及重要交通节点的设计方案,考虑其经济合理性。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包括平面图及横断面图。平面图要求标画出城市主要用地的功能布局,干路网中心线,线形控制点的位置、坐标及高程,交通节点及交叉口的平面形状规划方案。6.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文字说明目前我国城市采用“人均道路用地面积”和“道路用地面积率”两项规划指标评价城市道路设施水平。◦按城市非农业人口计算,要求人均道路用地面积为7~15m2/人(其中道路为6~13.5m2/人,交叉口、广场为0.2~0.5m2/人,公共停车场为0.8~1.0m2/人),道路用地面积率为8%~15%。◦是否合理?居民出行使用小汽车、自行车或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所需的道路交通面积之比大约为40:10:1。2.2,1城市道路网与城市用地布局发展的关系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合式道路系统1.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分工从规划编制的角度,要按照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关系将城市道路网分为城市快速路网、主干路网、次干路网和支路网。◦城市快速路网是城市组团间的快速通道,应该布置在城市组团间的隔离绿地中。城市快速路网表现了城市大的组团结构关系。◦城市主干路网是串连各城市组团和组团内的主要交通通道网,并具有划分分组团(片区)和居住区的作用,在整个城区内应该形成完整的网络。交通性主干路与快速路组成城市的主要交通性道路骨架,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城市次干路网是城市组团内的基础性路网和分组团(片区)的道路骨架,并具有划分小区和主要街坊的作用。次干路网不一定要与相邻组团的次干路条条连接,应该在组团内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支路是为局部用地服务的道路,在城市中不可能形成整体网络,只是在城市的局部地段,如中心商业服务地段、街坊式居住地段等形成局部支路网,以方便为用地的服务。2.城市道路网的功能分工城市道路网按其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交通性(疏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两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也可能部分重合为混合性道路)的网络。2.2.4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1.城市道路衔接原则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衔接的原则是要充分发挥各类道路的交通作用,形成有序的交通联系,归纳起来有四点:(1)低速让高速;(2)次要让主要;(3)生活性让交通性;(4)适当分离。2.城镇间道路与城内道路网的连接把公路交通与城镇内交通分离开来。一般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l)公路立体穿越城镇,利用地形条件将公路改为路堤式(高架式)或路堑式,从公路上引出交通性道路分别与两侧的镇区相联系,两侧镇区之间的联系可设置分离式立交穿越公路。(2)公路绕过城镇,选择适当位置将公路移出城镇,改变城镇道路与公路的连接位置,原公路成为城镇内部道路。◦改建时应注意同时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公路之间的关系,并对移出的公路的两侧实施绿化保护,防止形成新的建设区。城市交通枢纽可分为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及设施性交通枢纽三类,设施性交通枢纽又包括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和为车辆停驻而设置的公共停车设施等。1.货运交通枢纽的布置2.客运交通枢纽的布置◦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城市对外客运设施(铁路客站、公路客站、水运客站和航空港等)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铁路、水运、航空等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对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近,要求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在城市布局中应有意识地结合城市对外客运设施的布置,形成城市对外客运与市内公共交通客运相互转换的客运交通枢纽。与此同时,结合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布局、市内大型人流集散点(商业服务中心、大型文化娱乐中心、体育中心)的布置,形成若干个以公共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市内客运交通枢纽;在市中心区与近郊市区结合部或市区与郊区结合部形成若干个市内与市郊换乘的公共交通枢纽。在特大城市还应注意结合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站点的布置,形成客运换乘枢纽,满足大流量客流集散与换乘的要求。◦客运交通枢纽必须与城市客运交通干路有方便的联系,又不能过多地冲击和影响客运交通干路的畅通。可以采取组织立体交通的方式,形成地上、地下相结合的综合性枢纽。客运交通枢纽位置的选择主要结合城市交通系统的布局,并与城市中心、生活居住区的布置综合考虑。好的选点不但能方便居民换乘,有利于道路客流的均衡分布,而且还可以促进城市中心的发展建设。1.各级城市道路间距和交叉口间距城市各级道路要根据道路在用地布局中的骨架关系和交通的需求关系进行布置。◦由于城市快速路基本上围合一个城市组团,按照城市组团20万一50万人的规模及相应的用地规模,快速路的间距应该为5一8km;◦由于城市交通性主干路基本上围合一个城市片区的规模单元(约10km2),其间距应为2一3km;◦按照城市规划的惯例,城市主干路基本围合一个居住区的规模单元(约1km,),其间距应该为1km左右;◦次干路基本围合一个小区的规模单元,其间距应为500m左右。2.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1)居住区级道路,相当于城市次干路等级,是划分小区的道路。红线宽度20~4Om,路面宽9~16m。(2)小区级道路,相当于城市支路等级,是划分并联系小区内各居住生活单元的道路。红线宽度15~20m,路面宽7~IOm。(3)居住生活单元级道路,是居住生活单元内的主要道路,路面宽4~6m。(4)宅前小路,是通向各户(院)各单元的门前小路,路面铺装宽度2~3m。
本文标题: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