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国轿车供需影响因素分析一、我国轿车业的现状分析二、影响轿车供给的因素三、影响轿车需求的因素四、结论一、我国轿车业的现状分析历史发展状况供求状况消费状况历史发展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轿车行业的供给和需求都保持了快速增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轿车的生产和消费都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我国轿车市场经过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的“井喷”行情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进入了平稳增长阶段。2006年我国汽车业延续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态势,在经济型轿车持续热销、自主品牌迅速发展、出口市场快速增长的拉动下,汽车市场明显回暖,效益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汽车价格仍在继续下降。2007-2008年我国机械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总产值首次突破7万亿元。许多重要产品实现了新的跨越。汽车累计生产888万辆,同比增长22.02%。从2000年到2007-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从200万辆跃升至888万辆,连续7年平均增速超20%。2009年的12月,中国汽车工业月产销达到了全年最高值,毫无悬念地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产销突破1300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商用车总体也呈良好表现。一系列的数据充分地表明,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截至2010年9月,汽车工业产销形势呈良好发展,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8.27万辆和1313.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10%和35.97%,各类车型产销呈现全面增长态势。供求状况:从供给方面看,我国轿车市场在这一运行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轿车厂商加入,产能扩张明显;在汽车三十强中,排名前五位的是上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和北汽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2003年9个,2009年达23个,占汽车大企业的比重由2003年的30%提高到77%。其中超1000亿元的特大企业,2003年只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1家,2009年增至6家。大量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大企业与世界同类企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在成长性和运营效率指标上都有良好表现,有些甚至超过了世界大企业水平.从需求方面看,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轿车需求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后,呈现出在较高水平上保持低速平稳增长的态势。分析影响我国轿车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因素,来考察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轿车的供求状况具有现实意义。消费状况:从销售总量来看,汽车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汽车消费也成为我国消费的一个大看点。2009年中国车市实现了1360万辆销量的奇迹,2010年将再创辉煌,突破1500万辆的大关。从消费者行为分析,消费者更趋理性,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及燃油税的实施,汽车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车辆的油耗,燃油的经济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首要因素。从地区消费状况来看,2009年我国销售汽车中,七成多增量是由中小城市消费者贡献的。即使2009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25辆,西部地区大量中等城市千人保有量也还不到5辆,大量的三级市场的千人保有量只有5辆至8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小城市汽车消费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主体市场。2010年经济处于上升通道,汽车消费的大环境相对2009年还将有所改善。综合2010年1-2月汽车销量来看,数据也比较令人欣慰,2010年汽车消费趋势将恢复正常,高增长的态势也基本确立。我国轿车消费市场主要由“社会集团”和私人消费的两大部分构成,公款买车一直是中国汽车的传统消费方式。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汽车消费政策的影响下,集团消费在轿车市场中地位的日趋弱化,公务用车占轿车市场总需求的比率在逐年下降。我国私人购车逐渐成为市场消费的主体。2010年上半年与历年各月份汽车销售量情况轿车2007~2010年每月销售情况(单位:辆)二、影响轿车供给的因素轿车厂商的目标和对未来的预期轿车价格和行业盈利水平生产要素的供给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动国家政策轿车关联产业的发展轿车厂商的目标和对未来的预期:随着汽车需求增长地理分布的重要转变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兴的汽车市场。一方面不断有新的轿车厂商加入(主要是外资和民营资本),另一方面原有厂商也在不断扩大产能,力争保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自2000年以来,世界汽车巨头开始瞄准中国市场并斥巨资建设整车厂,至今世界六大汽车集团和三大独立汽车公司已经全部进入中国,他们通过增资扩建、重组兼并、合资建新厂等多种投资形式扩大在中国的生产规模。2009年12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奇瑞、广汽、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分别销售27.99万辆、20.90万辆、18.58万辆、16.59万辆、11.07万辆、6.40万辆、6.38万辆、6.02万辆、3.91万辆和3.71万辆,与上月相比,一汽、长安和北汽有所下降,其它企业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长城增速最快。12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21.5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2009年12月前十家汽车生产企业销量状况:轿车价格和行业盈利水平:经济学原理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与价格是呈现同方向变动的。但分析我国轿车市场的具体情况,却呈现出一方面价格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供给不断增加的态势。究其原因,这是由我国轿车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在近几年需求的快速拉动和较高利润的吸引下,不断有新的轿车厂商加入,增加了行业的供给能力。尽管车价在不断下降,但由于市场还处于快速扩张期,销量激增,所以厂商仍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从而进一步吸引了新厂商的加入,继续推动了我轿车价格的下行。生产要素的供给:完备而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提高轿车供给能力的基础,影响我国轿车供给的最主要生产要素是劳动力、资金、原材料与零部件。我国轿车工业有充裕而低廉的劳动力供给。但从供给结构上看,存在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从业人员整体知识水平低,设计与研发、音效、服务、贸易、物流、金融人才需求缺口大。此外,从价格上看,汽车需要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玻璃、塑料和橡胶等。轿车所用材料的用量约占总成本的比例只有4%~7%,刚才价格的攀升对及哦啊陈的制造成本产生了影响。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在乘用车中,与轿车具有相似功能的有MPV、SUV系列。它们约占轿车销量的10%,现在正处于成长期,并且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大多和轿车生产企业同属一个集团,对轿车的供给影响不大。生产技术的变动: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制造出新的汽车产品,从而提高和改善供给数量和结构。近年来,我国轿车市场新产品迭出,引进的车型大多达到国际同当轿车的先进水平。我国轿车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主要承担的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型本土化的工作,同时对某些产品具有了一定的升级改进能力,并且参加了某些联合设计。国家政策:政府通过政策指导和调控对轿车的投资、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等领域进行规范,进而影响轿车的供给。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行政性准入管理就为轿车行业的进入搭建了壁垒。同时,国家引导和鼓励发展环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也能够使此类产品供给有所增加。轿车关联产业的发展:轿车工业具有很轻的产业关联度,关联产业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其供给能力至关重要。在前向关联产业(原材料工业、设备制造业、配套产品工业、能源工业)中,出少数产业外,大都能为轿车提供健全的产业支持。相对而言在向后关联产业(销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公路建设业)中,一部分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制约和影响了轿车工业的发展。三、影响轿车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轿车的商品价格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和对未来的预期轿车消费环境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由于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轿车市场进入了需求高增长阶段。轿车是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产品,伴随着收入的增长,需求增长更快。此外,我国较低的轿车人均保有量显示出我国对轿车需求的巨大潜力。截至2009年我国轿车人均保有量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单位:辆)轿车的商品价格:轿车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常规情况讲,轿车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轿车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升高而减少,随其价格的降低而升高。降价一直是近几年来汽车市场的常态,并且在轿车需求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专家认为,“这个常态至少会一直保持到国产车价格与同档次车的国际市场价格相当为止”。推动轿车价格下降的因素主要有:其一,供给能力的增长超过需求增长;其二,规模经济初步显现,随着轿车产量的增加,产品成本也持续下降;其三,消费者对产品选择日益理性化;其四,轿车厂商的价格策略行为;其五,进口产品的比价效应。轿车价格的下降有利与需求的增长和轿车进入家庭。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产品(MPV、SUV系列)在性价比上开始和轿车接近,其销量及市场占有率也逐渐上升。公共交通及家庭其他交通工具的几个及使用成本也是影响潜在顾客轿车需求的因素。互补产品:轿车燃油、润滑油、备品备件、车辆维护保养和修理的价格无疑也是直接影响家用轿车需求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偏好和对未来的预期:消费者对某种轿车的偏好增加时,需求量增加;反之则减少,轿车的价格、预期价格、品种、颜色、外观、内部装饰效果、品牌、行驶性能、安全性能、性能价格比以及舒适性、经济性等都是影响消费者的偏好不同从而对轿车产生了差别化需求。另一方面,厂商的一些市场行为也会使消费者的偏好发生改变。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主要是对收入和价格的预期,也将对需求产生影响。轿车消费环境:轿车的消费环境是制约中国轿车需求的重要因素。我国在轿车消费环境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交通设施相对滞后,交通管理水平不高;消费政策尚待完善;汽车金融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消费者权益尚未得到切实保护等。近年我国轿车消费环境总体上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这必将促进轿车需求的增长。四、结论理性决策下的汽车厂商的价格行为,要遵循市场机制的一般规律。市场机制的最大特点是,供需关系这对“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市场价格和市场总量。决定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属于宏观经济范畴,而决定供给的主要因素是微观经济领域的生产者行为。生产者在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往往依据对短期需求或长期需求的预测,来调整自己的短期供给或长期供给计划。由于需求信息的不完全性,汽车厂商决策者往往很难准确地预测需求,特别是短期需求,决定需求的消费者也往往因为信息不完全,而经常改变短期的购买行为,这就造成了总体的“供需不对称性”。因此,通过供需作用虽然能使价格达到某一个局部的短期均衡,但是供需的不对称变化会打破这种均衡,使均衡和均衡价格始终无法处于稳态,从而一直循着“价格局部均衡”的路径在变化。从表象上看,供给增长大于需求增长时,市场均衡价格必然下滑,需求增长大于供给增长时,市场均衡价格必然上升,如图所示市场的价格均衡是汽车厂商间价格行为博弈的局部均衡,这种价格均衡会随着供需变化被打破,从而造成汽车厂商间价格行为的多次博弈。在一定时期内,需求没有较大变化时,供需变化主要由汽车厂商供给行为的变化决定。各汽车厂商的短期供给行为,会通过供给规律直接改变各汽车厂商的短期市场份额,进而影响本汽车厂商和其他汽车厂商目标约束的实现。当汽车厂商的目标受到短期行为影响时,他们会通过博弈来调整价格,以使各自的市场地位重新符合自己的目标约束。因此,在原有的市场总体价格均衡被打破后,汽车厂商会通过供给决策重新调整供给,从而促使新的价格均衡产生。我国轿车市场的大背景是轿车的普及率很低。对印尼关系轿车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轿车价格与国及接轨、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在轿车尚未普及之前的未来的一个相当的时期内,我国轿车的需求将保持平稳的增长趋势。在这一时期内,由于宏观或违规环境的改变,不同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的特征,但需求保持平稳增长的总趋势不会发生变化。基于以上对需求的判断,从供给方面看,新厂商的加入和产能的扩张,伴随着产能过剩,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励。可以预见我
本文标题:我国轿车行业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