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TEL:(010)68558557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FAX:(010)68558370中国文化行业分析报告(2003年1季度)出版日期:2003年6月编写说明强势: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项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音像制品产业管理力度加大;各地文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进入均衡快速发展阶段。弱势:我国出版业无序与低水平竞争加剧,面对内外挑战缺少持续发展动力。文化产品内容趋同性严重,部分地区经营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行为依然严重。机会:以出版业为先锋的文化产业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音像制品的市场空间将达到252亿元;中国新闻出版业联合加快市场化进程;演出政策做全新调整;电影发行机制全面改革进步实质阶段。风险:产业行业仍较大受到宏观面与政策影响,缺乏企业性行为能动性;中国新闻出版业将直面来自国际传媒巨头的挑战;电影发行放映机制受政策与市场双重风险影响,缺少安全稳定性。投资价值:我国文化消费能力持续增长,预测到2005年将达到5500亿元左右规模;随着中国按照WTO承诺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进入国内市场,总体看文化产业投资价值较大,但也存在较大运营风险。中国行业分析报告----文化行业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TEL:(010)68558557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FAX:(010)68558370目录I人才媒介发展分析.............................................2一、国内人才媒体现状..........................................2二、新型发展模式——“前程无忧”模式..........................4三、制约国内人才媒体发展的瓶颈................................5II发行集团股份制改造及其主要模式分析..........................8III我国文化产业入世分析......................................12一、入世政策动态分析.........................................12二、入世一年回顾分析.........................................15中国行业分析报告----文化行业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TEL:(010)68558557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FAX:(010)68558370I人才媒介发展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流动日趋灵活,俨然形成了一个市场。打开每天的报纸,我们会发现几乎张张都有人才版。人们看报,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新闻,或是获得娱乐,与前两者并重的是获得信息。于是人才版看似微不足道,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大有文章可做。所谓“暗香浮动”说的就是人才类媒介,看似不起眼,但价值却不能小觑,不仅体现在为人才求职、单位招聘提供信息等社会效益上,对于媒体而言经济效益同样是不可低估的。如世界人才资讯期刊的创办者是日本的新人公司(Recruit),旗下共有出版物54种,其中人才类17种,它以30亿美元的年营业额、10亿美元的利润,居于世界分类信息出版商的头把交椅。在美国,第一大人才网“巨兽”年营业额高达8亿美元。一、国内人才媒体现状1.三足鼎立中国人才媒体的发展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人才的价值真正得到了普遍范围的承认。与此相应的是人才类杂志的创办。1981年,中国人才研究会创办了《人才》杂志。此后,相继涌现出一批人才杂志,中央的有《中国人才》,地方上有江苏的《人才》、上海的《人才开发》、湖南的《人事与人才》等等。由于在80年代前后,人才流动机制尚未形成,更谈不上人才市场化,同时,因为这些杂志主要由人才研究会和政府人事部门主办,因此,人才杂志的主要内容是人才开发的研究,其价值在于推动人才制度的改革。90年代之前,人才类的报纸寥寥无几,比较有影响的是第一份人才类报纸《中国人才报》。但当时唱主角的依然是人才杂志。90年代开始,市场经济加速运转,同时国家取消了沿袭多年的高校分配制度,人才流动的速度开始加快。1994年《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标中国行业分析报告----文化行业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TEL:(010)68558557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3FAX:(010)68558370志着人才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才类的内容开始出现在与大众生活紧密联系的报纸上。报业市场出现了人才专业报,如1993年创办的《上海人才市场报》。到90年代中后期,晚报、周报、都市报上都开辟了人才专版,如1997年《北京青年报》开办的“择业与深造版”。人才类报纸(或报纸的人才版)最大的优势是传播面广,覆盖度高,以招聘类广告为主要内容。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才类网站异军突起,门户类的网站如新浪等也相继开设人才频道。目前在全国比较有名的人才类网站包括“51job(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中国人才咨询网”、“外企人才在线”等等,在受过中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影响广泛。2001年IT业陷入寒冬时,人们却留意到人才网站有不俗的表现,无锡“新世纪人才热线”、“我要人才网”、“光明人才——学热报”等一批人才网站悄悄开张,并有不俗业绩。当人们用怀疑的眼光搜寻国内赢利网站时,惊奇地发现“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赫然挺立。人才网站利用网络信息更新快、搜索简便、跟踪服务等优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网上人才市场,对传统人才媒介构成了极大的威胁。2.三类市场从目前人才类媒体的市场开发情况来看,三类市场构成了一个金字塔: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构成了一类市场,以南京为代表的次中心城市构成了二类市场,其他的小型城市是三类市场。一类市场:开发充足。以上海为例,杂志类的人才刊物有《人才开发》;专业报有《上海人才市场报》;地方报纸类有《新民晚报》的《求职周刊》、《新闻晨报》的《一周人才》、《青年报》、《申江服务导报》等媒体的人才版;在上海的地铁出站口,还有免费派送的“前程无忧”联盟与《中国贸易报》合办的《前程周刊》,该报在北京、上海同时派送;地方性网站有上海人才市场网。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心城市的媒体敏锐地注意到了人才类内容蛋糕巨大,经过若干年的市场开发与彼此竞争之后,市场基本饱和,竞争十分激烈。在北京,2001年7月,《北中国行业分析报告----文化行业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TEL:(010)68558557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FAX:(010)68558370京青年报》人才版改名为《人才时代》,增加到36个版,《精品购物指南》人才版也扩大版面,调整结构扩为8版。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在规模、内容、投入资金上,这些人才媒体都跨上了新台阶。二类市场:方兴未艾。此类情况的代表是南京的媒体。一直以来,南京的《扬子晚报》、《南京晨报》、《现代快报》等媒体上每天都有招聘专栏,基本都是简单的招聘信息。近年来,已经有若干媒体注意到了人才类内容的广阔发展空间。《扬子晚报》率先开办了每周一期的《人才市场》,一般4版,除预告江苏人才市场的招聘活动外,还划分了几个板块,如“职界调查”、“才市风向标”、“江苏才市”等等,具有高瞻远瞩的气魄。《现代快报》人才版则以一种人性化的形象出现,开设了“志杰帮你找工作”栏目,并跟踪关注某些招聘双方见面的情况。从4月18日开始,该报又推出了每周一期的《大人才》,除了自办的“信息平台”、“才市聚焦”、“特别活动”外,还与“前程无忧”联盟合办了“快报前程招聘专版”。目前在南京市场上能购买到的人才专业报纸只有南京日报社主办的《周末招刊》,发行量不大。据悉,近期由江苏省组织部、《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联办的《择业导刊》即将出炉。南京的人才媒体暗潮涌动,激烈竞争局面的出现为期不远。三类市场:潜力巨大。以人才类业务为主的“前程无忧”公司在全国以与报纸合作的方式推出了招聘专版,声势很大。然而就目前来看,也只推广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成都、杭州、昆明、南京十个城市。大部分的中小城市的人才媒体市场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一般以党报和晚报刊登招聘启事为主要形态。然而,人才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才流动将是一个更加普遍的现象,中小城市对信息的需求也十分急迫,也就是说,人才媒体的市场十分广阔,大有可以作为的一番天地。二、新型发展模式——“前程无忧”模式“前程无忧”联盟,创始于1998年,最初的方式为在纸质媒体上推出“前程无忧”专版,1999年10月推出了“无忧工作网”。作为国内第一家集多种媒中国行业分析报告----文化行业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TEL:(010)68558557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5FAX:(010)68558370介优势于一身的公司,集合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专业顾问队伍,提供包括报纸、网站、猎头、培训、论坛、软件租赁和企业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前程无忧”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面向市场的刊网互动。首先,“前程无忧”的运作完全是市场化的运作,对客户进行细节服务。在出版《前程》专刊获取广告费的同时,“前程无忧”的业务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从刊登招聘广告到职前培训、开办人才市场、提供咨询等业务,市场和人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前程无忧”联盟副总裁王韬认为:“人才媒介是一个不断与客户沟通、理解客户需求、开发新服务产品的过程。客户需求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尽量满足。”比如,受到企业客户筛选简历工作量繁杂的启发,该联盟推出了“网才”招聘软件,能为企业提供招聘广告撰写、广告投放、简历收集、简历筛选、简历整合,这给仍在苦苦寻找发展市场的媒体上了一堂课。新闻集团的组建必然要走向产业化以增强自身的实力,说到底就是要与市场相结合。而产业化、市场化能否实现取决于是否把受众放在首位。目前,“前程无忧”在北京、上海已经占了很大的份额,在其余的八个城市也正在扩张。但正如上文所言,二类市场和三类市场蕴藏丰富,市场开发的空间还很大。其次,“前程无忧”真正做到了传统媒体与网络的互动。1999年春,“前程招聘专版”网络版正式推出,该网络版其实类似于现在许多传统媒体的网络版,仅仅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搬到网上,而网络的优势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仅隔几个月,“无忧工作网”——国内第一个多媒介人力资源服务系统浮出水面。这样网络不再仅仅是一个形式,而是真正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比如在“前程无忧”专版所未涉及到的城市,人才一样可以拥有及时的资讯,网络实现了增值服务。事实上,也正因为刊网互动,使得“前程无忧”联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影响力大幅上升取得不错的业绩。三、制约国内人才媒体发展的瓶颈现阶段的人才媒体总体来说,仍处于三国战乱期:人才网站兴起了一批,又中国行业分析报告----文化行业版权: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TEL:(010)68558557北京联合经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6FAX:(010)68558370倒下了一批;地方性人才类报纸良莠不齐;人才杂志实用性弱。总体而言,相对于新闻、财经、娱乐类的媒体,人才媒体还很不成熟,没有行业先锋,没有完善的运作模式,在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是个性不够。媒体发展、竞争到今天,有一点可以明确:必须做好自我定位,进行差位经营。“前程无忧”定位明确:通过人才服务赢利。《21世纪人才报》定位明确:全面关注中国经济人才的成长和命运。南京《现代快报》定位明确:人性化,做好招聘前后的服务。然而真正个性的人才媒体还是太少,打开我们手边的报纸,人才专版一般也就是人才情况介绍加招聘信息,类似于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的翻版,没有自己的理念,内容与风格雷同的情况严重。二是内容狭窄。“人才”是一个概念很宽泛的词语,不能简单地等于求职。所以,人才版的内容也就不能简化为招聘启事。人才的成长、企业用人的要求、境外动态等等都是很吸引入的题材。在北京,人才媒体关于人才权益的报道形成了近期的热点。就该题材,各大报纸动足脑筋,
本文标题:文化行业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1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