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民营企业在不同行业呈现出不同竞争力的综合原因分析(1)
民营企业在不同行业呈现出不同竞争力的综合原因分析(一)市场供求的引导是当前行业分布和竞争力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民营企业生于市场、长于市场,与市场有着天然的联系,立足市场、面向市场、按照市场机制配置资源、遵循供求规律的引导就是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和基本特征。同时,由于民营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交易成本低、组织层次简捷,具有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它们具备了对市场供求做出灵敏反映的机制和能力。另外,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很少获得政府的倾斜性支持,但也较少受政府的行政干预,经营机制灵活,劳动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等都可以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自主进行决定和调整。这些都为民营企业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奠定了基础。在解放初期,我国经历了一次重工业加速发展的阶段,国家资源重点向重工业倾斜,生产资料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同广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却长期处于短缺状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供不应求。对生长初期就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外的民营企业来说,自然会凭借与市场经济的天然联系,从市场需求出发,生产市场短缺的日用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规模小、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所以民营企业大量进入面向日常生活的最终消费行业。在“短缺经济”时期,市场需求非常巨大,企业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多少,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空间,为这些行业大量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条件。再者,民营企业市场反应灵敏,应变能力强,与顾客和市场联系直接,这也使得大量的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积累下了足够的资本,为以后在相关产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行业的行政准入是造成民营企业在不同行业分布和不同竞争力水平的政策原因我国一直存在着对民营企业行业准入的限制,尽管这种限制是出于维护国家经济命脉、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一些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等方面的原因,但很多还是由于意识形态和观念因素造成的。例如,在国务院1990年1月颁布的《关于个体和私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中,规定“国家允许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修理业、服务业和其他没有限制经营的行业;国家不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事金融业、对外贸易业、轻工业、房地产开发业、铁路运输业、远洋运输业等重要行业。”时至今日,民营企业在电力、煤气、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仍然受到限制。调研的企业样本中,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数量很少,有些行业则根本没有,民营企业当然难以在这些行业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目前这些民营企业行业壁垒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相关行业的利益集团出于垄断利润的考虑而影响有关决策,另一方面,很多似是而非的观念也影响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观念包括诸如减少重复建设以实现规模效应、严格审批以调整产业结构等等。这些在市场准入方面长期存在的对民营企业的限制性政策,与外资在很多方面享受的“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相比,其歧视性显得更加突出。据统计,目前我国80多种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个,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而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只有41个。外资凭借这些优惠政策和雄厚实力已经占据了我国大量的市场份额,致使大量民族工业陷于破产,这一点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即使是一些已经放开的行业,民间资本进入的相关配套政策也没有落实,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做到一视同仁。例如,由于部门垄断利益的存在,很多行业对“系统内”的项目有审批、资金等方面的优惠安排,在项目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都有倾斜;而对“系统外”的项目则条件苛刻,进入门槛高,使许多新办的民营企业知难而退。而且,前期性的审批只注重收费,却忽视管理,更谈不上支持,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三)资源条件是民营企业在不同行业形成不同竞争力的经济原因资本和劳动是企业生产所需的最基本要素,不同行业对资本和劳动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比例不同,相同行业的不同生产方式(经济学中表现为生产函数)对资本和劳动的使用也不同。根据当地资本和劳动的相对稀缺程度和相对价格选择合适的行业和合适的生产方式,是企业进行高效率的生产和提高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正是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资本和劳动的状况以及它们根据这种状况所进行的生产选择,使民营企业在不同行业形成了不同的分布和不同的竞争力水平。在资本方面,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比较严重的约束,一方面其自身积累缓慢,另一方面外部融资的难度又非常大。在国家统计局对浙江民营企业的一次专项调查中,有45.7%的企业认为制约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是融资困难,有66.4%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民营企业的融资难是民营企业难以克服资金壁垒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1.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存在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的趋势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后,商业银行基本收回了基层支行的贷款审批权,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此外,民营企业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2.形式多样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尚未充分建立起来城市信用社在近年来的改革中已基本上退出市场,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经历了理论上的争论后,新一轮改革尚在试点阶段。当前,主要以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在资产的规模和质量、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上都远远不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这种情况事实上造成了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真空地带”。3.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行为未能得到有效的规范和发展民间融资具有良好的信息对称的优势,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成立初期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这些不同类型的民间融资行为也存在着融资范围较小、规模有限的局限姓,更为严重的是,民间融资如果控制不当,容易产生拖欠、欺诈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社会安定。所以,国家对民间融资的行为采取了严格控制的政策。4.多年来对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只能是“望洋止渴”我国的资本市场建立初期,即以服务国有企业改革为主要目的,在对发行、上市进行审批时,民营企业几乎不可能得到指标。近年来,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增加也大多是通过“买壳”实现的,企业债券更是极少数国有大企业的“专利”。与资本缺乏相反,我国民营企业所需的劳动资源却非常丰富。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特征,作为大量在我国农村地区创业和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比较优势自然是其必然的选择。所以,民营企业大量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形成了企业数量分布上向劳动密集型行业集中的现象。但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只是具备了在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获得竞争力的可能,并不代表民营企业一定能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较高的竞争力。这在调查的资料中就得到了反映,同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家电业民营企业的平均竞争力指数为40.07,而纺织业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指数只有33.42,在制造业中排名相差6位。纺织业民营企业的低水平竞争力,反映了民营企业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成本获取竞争力也面临着困境。在纺织业等行业中,同行业企业的同类产品之间因为缺乏差异性,在竞争手段上只能靠价格取胜,这很容易形成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能力。在广东东莞生产的世界名牌运动鞋在美国能卖到100美元,而中国出厂价仅为15美元左右,企业生产一双鞋的利润只有5元人民币。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使企业长期被束缚于国际产业链的末端,这其中包括了许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相当大市场份额的民营企业。同时,单纯依靠低廉价格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国外以反倾销名义进行的贸易制裁,2003年一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和实施“保障措施”的案例就达59起,涉案金额约22亿美元。与纺织业相反,我国家电行业的民营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另外,还应该看到,我国长期以来劳动力供给弹性几乎无穷大的要素优势并非永远持续存在。2000年人口普查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10%,这一数字正以年均3%的速度持续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8.4%左右,与此同时,14岁以下未成年儿童的比例正急剧下降。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劳动力数量在未来将会大幅减少,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渐减弱。总之,能否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并且又能超越这种优势,决定了民营企业能否在该行业获得高水平的竞争力。
本文标题:民营企业在不同行业呈现出不同竞争力的综合原因分析(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