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企业安全管理(上课稿)(PPT61页)
安全助你走向成功之道——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前言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和底线,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权益。人民群众最重要、最基本的权益是生命权益。以牺牲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代价的发展,这样的发展与我们追求的目标背道而驰。即使从经济角度看,不安全生产换来的也是零效益,甚至是负效益。安全生产事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落实和体现,是各级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最基本的职责。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主体是政府。各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是守土之职,是天职,必须履行。同样作为一个组织,安全责任首先应该由这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承担。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全球每年发生各类事故约2.5亿起,即每天发生68.5万起,每分钟发生475.6起,全世界每年死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人数约110万,其中职业病死亡约占25%,近30万人。人类职业领域每天有3000人死于工作。每分钟有2人因工伤死亡。国际劳工组织ILO估计,到2020年劳动疾病将翻一番,中国、印度等国家事故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一倍多。我国目前每年发生各类事故约百万余起,死亡人数近10余万。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我国共发生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人。矿山、交通、化工、冶金是事故发生特别严重的行业。在中国1、每天有41人在工作中死亡;2、全世界煤矿死亡率最高国家之一,2002年有7000人死亡。3、按照一个家庭平均3人计算,一年有100万个家庭造成不幸。4、全国GDP达到13.6万亿元,却有13.6万人死于安全事故,平均1亿元GDP死亡1人,1万人有1人死于安全事故。5、除此外,还有70万人因安全事故导致伤残,失去劳动自理能力。在中国:2004、05、06年度1、平均每年有10.6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10,是美国的6倍,日本的10倍。2、煤矿“100”万吨死亡率为3,是美国的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3、煤矿产量占世界百分之31的中国,死亡人数是世界百分之79。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个阶段性目标:2007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201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安全生产管理管理是指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所谓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管理的方针和原则安全管理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三不放过”的原则。(1)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即负责生产管理同时必须将安全管理工作—并考虑进来。(2)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3)预防为主的原则即安全管理工作重在预防,将重点工作放在预防事故发生方面。(4)动态管理的原则即安全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要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5)计划性、系统性原则安全管理的两个显著特点即计划性和系统性,安全管理和其他管理大同小异,都要将其列入到年度或月度计划中去,所以安全管理要坚持计划性的原则。(6)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即安全管理当中既要采用奖励的管理手段,同时也要采用惩罚的管理手段,奖优罚劣,做到奖励和惩罚相结合。(7)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原则即安全管理中,要处处做到把人的安全放到首位,关注安全、关爱生命。(8)坚持“五同时”的原则(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企业新建、改建或扩建项目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验收(9)“一票否决”的原则即对发生重特大事故项目、部门和单位,将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评先和领导干部晋职晋级的资格。安全管理原则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安全管理的对象是风险而不是事故,看得见风险就不是风险。1、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1)行为人的原因:a)思想素质、责任心和健康状况。b)技术素质和思维、反应能力。(2)生产过程中原因:a)设备本身存在的各种缺陷和老化。b)工艺设计中存在的各种缺陷。c)生产产品、原材料和生产节奏的变动。(3)环境方面的原因:a)自然环境:风、雪、雨、雾、冰冻、雷电、地震、火山、海啸、动植物等。b)人为环境:不合理、不安全的作业现场,烟尘、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的空气。(4)管理方面的原因:a)标准:生产过程中各种隐患、风险查找不彻底;防范风险和隐患的岗位规程和标准不全面或不切合实际;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b)过程控制:安全责任分解不到位;安全责任、制度的监督落实不到位。C)安全的持续改进:安全问题的整改不全面、不彻底;安全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缺少应有的激励(动力)。事故的金字塔(冰山理论)1死亡3000险肇300轻伤30000不符合29重伤隐患查找可结合“5W1H工作法”即:通过对作业者的学习、培训,使他对现场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明白:Why(目的,为什么干这件事)、What(对象,干什么事)、Where(地点,在什么地方)、When(时间,何时间开始及完成)、Who(人员,本人及其他人)、How(措施,如何才安全)。4.安全隐患风险查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防“闭门造车、要深入现场”2).防“一知半解、要知根知底”3).防“缓期执行、要当机立断”4).防“独立专行、要全面参与”5).防“留有死角、要干净彻底”6).防“临时突击、要持之以恒”安全事故的基本特点1、因果性: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事故则是隐患存在和发展的必然结果。2、隐蔽性:隐患是潜藏的祸患,它具有隐蔽、藏匿、潜伏的特点,是不可明见的灾祸,是埋藏在生产过程中的隐形炸弹。3、突发性:安全事故的突发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发的过程。4、连续性:事故的连续性主要是因为甲类隐患能够掩盖乙类隐患,在人们注意甲类隐患时会忽视乙类隐患的存在,而导致安全事故的连续性这一特点。5、重复性:由于事故产生的条件未改变,发生事故的隐患未作彻底根除,那么,重复出现隐患、重演历史悲剧就将不可避免。6、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后果等都是偶然的,不确定的。7、可预见性:这是众多企业管理者实际经验的总结,即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8、特殊性:由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不同环境之间的千差万别,使安全事故具备了自身的特殊性。9、季节性:根据企业行业的不同,安全事故带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它随季节的更替而出现相应的变化。对员工进行安全摸底,抓好“认识人、寻找人、控制人”三个关键环节,筑起现场安全的牢固防线。易出事故的20种人1.初来乍到的新工人2.不记规程的糊涂人3.冒失莽撞的勇敢人4.吊儿郎当的马虎人5.满不在乎的粗心人6.冒险蛮干的危险人7.心存侥幸的麻痹人8.难事缠身的忧愁人9.凑凑合合的懒惰人10.投机取巧的大能人11.委屈满腹的气愤人12.急于求成的草率人13.不求上进的抛锚人14.心神不定的烦躁人15.好奇盲动的年轻人16.体力衰弱的年老人17.手忙脚乱的急性人18.调换工种的改行人19.盲目自信的固执人20.兼职劳累的疲惫人企业和单位的管理者是企业的灵魂,是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不仅需要良好的政治素质,更要有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责任感,尤其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的专职干部。危险的管理者1、心中无目标,工作无激情的混混人2、管理无系统,制度无标准的糊涂人3、甩手做掌柜,乐当二传手的局外人4、不想下基层,不愿搞调研的怕苦人5、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的江湖人6、当断不会断,当决不敢决的和泥人7、只求效率高,不管安全糟的片面人8、只想往上跑,点头又哈腰的马屁人9、遇事求菩萨,安全靠烧香的迷信人10、私欲大膨胀,贪财又贪色的腐败人安全管理的对象是风险而不是事故、看得见的风险就不是风险安全事故典型案件分析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运行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指示。国务院成立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作出了认定,对事故的责任人以规定上限从严处理。1、通号集团及下属单位的问题(1)通号集团自身问题:通号集团履行合武线、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职责不力,未按照职责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的列控中心设备。未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对通号设计院的科研质量管理工作监管不到位,集团领导及其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未对通号设计院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科研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将中标的系统集成项目完全交由下属通号设计院等企业负责,监督管理缺失,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致使先后向合武、甬温铁路提供了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2)通号设计院的问题。一是决定研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不慎重。通号设计院领导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研发过程、进度的情况下,仅凭列控所负责人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二是对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审查不严,未能发现设备存在的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发现列控中心设备的PIO板未经评审的问题;管理和监督列控所的研发工作不力,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文档缺失等问题失察。三是科研质量管理责任不落实,对下属企业列控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失控。未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未对产品研发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把关、管控,未能保证提供的信号产品达到“故障导向安全”的根本要求。(3)通号设计院列控所的问题。一是草率研发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建设合同约定的列控中心设备难以满足合肥站工程建设需要,以及现有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采集轨道电路继电器信息模块、PIO板研发未完成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向通号设计院领导建议开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即后来定型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二是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未组织正式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团队,仅靠列控所有关负责人口头指派相关人员研发;对设备研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不严格,导致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编制、审核研发文档不规范,且部分文档缺失。三是违反程序开展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未对列控中心设备特别是PIO板开展全面评审,也未进行单板故障测试,未能查出列控中心设备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实现导向安全的严重设计缺陷。2、铁道部及部属管理部门的问题(1)铁道部的问题:铁道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不认真,在铁路建设中抢工期、赶进度,片面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对安全重视不够,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铁路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管理不力,规章制度和标准不健全;设立的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和系统集成办公室,未建立相应工作制度,造成集成办公室、项目组与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削弱了有关部门正常职能;相关职能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多个环节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总共在包括甬温线在内、广珠线、海南东环线的58个车站、18个中继站使用,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整改建议,铁道部于8月19日全面整改完毕);对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规章制度、标准执行以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2)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
本文标题:企业安全管理(上课稿)(PPT61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