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doc27(1)
1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快速进入点击页码行业事件分析......................................................3【“车位荒”警示汽车业勿盲目追求速度】.........................3竞争环境..........................................................4市场环境.........................................................4【日本公司利用废弃食用油制生物柴油作卡车燃料】................4【美国分析:2010年前中国汽车就有希望打进美国市场】............5【券商认为:零部件企业并购机会多于整车企业】..................6政策环境.........................................................6【汽车“三包”规定进入第三稿修改阶段,预计年内出台】..........6【饶达:部分合资企业商品标识违背产业政策相关规定】............7分类环境.........................................................8【我国成客车制造中心】........................................8【中重型卡车竞争转向服务】....................................9【进口车市低利润缘由何在?】..................................9【陈光祖:零部件自主品牌形成市场势力才有实际意义】...........10【汽车金融公司期待政策放宽?】...............................11【SUV仍是最令人担忧的车型】..................................12区域环境........................................................12【重庆市民热衷节约型车型】...................................13【广州车市受油荒所累,销量出现大幅下滑】.....................13【报酬偏低导致北京市汽车制造业技工人才缺口较大】.............14竞争对手.........................................................15国内对手情报....................................................15【东风本田副总:中国已是本田CR-V的全球第二大市场】..........15【美的坚持造车之路,将再投入35亿】..........................16行业事件分析竞争环境竞争对手行业数据2【顾氏转移亚星客车6300万元,魏洁代任董事长】................16【天津一汽销售副总:饱受“限小”之苦】.......................17【中国版HYUNDAIEFSonata年底前要卖出1.2万辆?】...........18国外对手动向....................................................18【德尔福有望绝处逢生】.......................................18【伟世通亚太总裁:成零件生产基地中国还有差距】...............19【丰田期望3年将美国销量提高21%】............................20【铃木打全球同步发行牌,逆市扩张中国SUV市场】...............20【通用围堵中国汽车出口】.....................................21行业数据.........................................................21统计数据........................................................21【汽车工业协会:7月客车产销降幅减缓】........................21【国家统计局:7月份全国轿车生产26.48万辆】..................23【上海市汽车制造业生产明显回升】.............................25非统计数据......................................................26【CSMWorldwide:2011年亚洲汽车市场规模可达2100万辆】.......263行业事件分析——关注热点,剖析事件【“车位荒”警示汽车业勿盲目追求速度】最近广东、广西等地大面积“缺油”,使很多消费者深刻认识到石油资源对一个国家汽车消费的制约作用。但是除了石油,土地资源同样制约着汽车的消费,紧缺的土地资源将限制道路、停车场的建设。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车位荒”问题已经在各大中型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995年年底全社会汽车保有量刚过1000万辆,2004年年底已经增加到2709万辆。但社会基础建设远远无法跟上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一家权威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按照国际经验,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与停车位之比达到1:1.3,就可以很好地满足机动车出行的停车需求。这就意味着满足我国现有车辆的运行需要3521.7万个停车位。停车位要占地,但城市却寸土寸金。中国重机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任伯淼介绍,目前我国静态交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于动态交通基础设施,全国停车位缺口平均在60%以上。根据国家建设部调查,目前全国仅供轿车停放的车位缺口已经超过400万个。现在,多数城市以建设“自走式”停车场为主,泊位加上跑道,一辆车合下来需占地25平方米。照此计算,400万个车位要占用地皮1亿平方米。中国人多地少,能那么奢侈地拿出土地来建停车场吗?石油资源的紧张导致油价的上涨,只是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消费,但其对汽车产业的影响远远不及土地资源的紧张。无路可行、无地方可停将从根本上扼杀消费者的购买欲。以北京为例,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北京现有各类车辆200多万台,但机动车位只有60万个,而北京目前的机动车以每天1000辆的速度递增,北京市交管部门预测,2008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350万辆,停车位的缺口之大不言而喻。但由于北京地价的昂贵,解决北京停车难的问题,只能靠建造立体停车库。据了解,目前代表立体停车库最高技术水平的是露天电梯塔式立体停车库,30多层的塔式结构,可以达到每平方米即停放一辆小车。这不由令人想起电影《机器人》中的一个镜头,所有的汽车全都竖立着一台台向上码放。看来土地日渐稀缺的未来,停车位只能向空中找寻了。4从短期看,购车热确实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汽车带来的潜在问题让人难以乐观。美国的每一辆汽车平均需要0.07公顷(即1.05亩)的道路和停车场。拥有2.14亿辆机动车的美国,已经铺筑了6300万公里的公路,足以沿赤道绕地球157圈。全美国用于铺路、修停车场的土地面积估计已有1600万公顷。由于这些国家的汽车需求已接近饱和,于是汽车生产企业转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美国,平均每4个人拥有3辆车。西欧和日本通常是每两个人拥有一辆车。而中国拥有13亿人口,潜在市场令汽车生产巨头欣喜若狂,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而近几年的中国市场也并未令他们失望。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发表观点,中国人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如果发展到两人一辆的程度,需占用近两亿亩土地,全国1/10的耕地才能满足车辆通行和停泊需求。但长远来看,中国的汽车业已经无法再回到前两年的高速增长了。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将限制汽车的潜在需求完全转化为现实需求。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像西欧和日本一样每两个人拥有一辆车,其可行性很令人怀疑。中国大城市内外部条件与当年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的两点本质差别:第一,中国的大城市在机动车化之前,就已形成了高人口密度的城市结构。第二,中国城市在开放经济后突然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成熟的现代跨国汽车工业。这两个特点意味着中国的城市需要有一个相对较缓慢的城市交通系统与汽车工业技术相互适应与进化的过程。返回目录竞争环境市场环境——市场起伏变化与汽车行业兴衰息息相关【日本公司利用废弃食用油制生物柴油作卡车燃料】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近日决定利用职工食堂废弃的食用油制成生物柴油,作为运输卡车的燃料使用。与普通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可以减少40%的二氧化碳排放,还可减少污染环境的垃圾,可谓一举两得。据《朝日新闻》21日的报道,松下电器产业公司食堂每年废弃的食用油为7000升。他们今年10月就将开始在5位于滋贺县草津市的工厂进行这一实验,制作方法是给食用油加上甲醇等制成生物柴油,然后与柴油混合,供11辆卡车使用,以满足该公司在滋贺县境内的运输卡车燃料需求。虽然生物柴油比普通柴油价钱要高,但由于原油价格猛涨,生物柴油的采用有助于给原油价格“降温”。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所属的松下集团公司将根据滋贺工厂的炼油结果和各地废弃食用油精制设备状况,计划在其他县的工厂也制造生物柴油。松下集团公司在全国有85家工厂,职工食堂废弃的食用油每年为12万升,松下集团公司希望其他工厂也能采取类似的措施。在目前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松下集团变废为宝的举动更具现实意义,值得国内同行借鉴。返回目录【美国分析:2010年前中国汽车就有希望打进美国市场】去年一年,美国消费者购买了中国生产的价值1970亿美元的服装、电子产品和其他消费品。按照目前的势头,中国生产的汽车进入美国人的购物清单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谁将最先开始在美国销售中国生产的汽车,以及从什么时候开始。分析人士预测,中国汽车有望在2010年前打入美国市场,并像当年的日本和韩国车一样,中国车还会在此后成为一支重要的市场力量。美国汽车研究中心主席戴维·科尔认为:“早期,美国消费者也曾对韩国车有过抵触情绪,但主要是因为质量问题,如果中国车质量良好,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他们最终会选择中国车。”俄勒冈州市场调查公司董事长阿特·斯皮内拉说:“如果定价合理,即便是质量上比其他产品略有欠缺,消费者也会考虑购买(中国车),因为美国人喜欢廉价商品。”他同时认为:“先期进入美国市场的车必须是入门级的,就像当年的HyundaiExcel。同时必须价格低廉,并且样子有设计感,尽管低价通常比外形更能取胜。”当年曾经将南斯拉夫雨果(Yugo)汽车和日本汽车斯巴鲁(Subaru)引进美国市场的马尔科姆·布里克林表示,他将率先在美国销售中国生产的汽车。在去年达成的一项协议中,布里克林表示,他将于2007年把奇瑞集团生产的汽车进口到美国,并计划当年销售25万辆,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0万辆。不过,很多分析人士对布里克林和奇瑞能否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持怀疑态度。因为奇瑞汽车目前只有8年的历史,去年的产量也只有9万辆,明6显缺乏市场经验和其他必要的资源。安永会计师行负责汽车业务的迈克尔·汉利认为,上汽、东风等集团同样有进军全球市场的野心。在中国的汽车行业中,既有像奇瑞这样独立的小型生产厂商,也有与全球知名汽车企业合资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返回目录【券商认为:零部件企业并购机会多于整车企业】市场集中度明显偏低、规模化效应得不到体现,这就是中国汽车业目前的现状。2004年行业陡然从天堂掉入地狱,市场份额与盈利的双重压力驱使着国内汽车企业不断走向联合,而国际汽车集团受到产业政策合资名额的限制,也乐于推动这一并购趋势的发展,从而完成他们在华的势力布局。除此之外,国内的汽车企业还在谋求通过兼并收购来缩短中外技术差距,真正独立自强
本文标题:汽车行业竞争情报及分析doc27(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