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1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方程1.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5、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6.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8.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2)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并检验。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1)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2)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1)一般应用题;(2)和倍、差倍问题;(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5)比和比例应用题。10.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11.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2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2.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折线统计图:既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表示数量增减变化3.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描点、标数、顺次连线。注意:不要忘记标数。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时,一定要有图例,把两组数据区分开;起始格与其他小格所代表的数量不统一,起始格处应画折线;横轴上表示时间惑其他名称的间隔要相等。4.数量是用多、少来形容;增减变化是用快、慢来形容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倍数、因数两个正整数相乘,那么这两个数都叫做积的因数(或约数),反过来积就是这两个数的倍数。A×B=C,(A、B、C都是整数),那么A和B就是C的因数(或约数),反过来C就是A和B的倍数。举例:因为2×3=6,所以2和3就是6的因数,反过来6就是2和3的倍数,。2.自然数的因数(举例)6的因数有:1和6,2和3。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25的因数有:1和25,5。3.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4.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5.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5、0的数。3的倍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6.偶数: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奇数: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7.奇数、偶数的性质(1)奇数不会同时是偶数;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2)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3)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4)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3(5)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6)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7)偶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2、4、6、8;奇数的个位上是1、3、5、7、9。8.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符号(,)。举例:8的因数是:1、2、4、8,12的因数是:1、2、3、4、6、128和12的公因数是:1,2,4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4===写作(8,12)=49.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用符号[,]表示。举例:3的倍数是:3、6、9、12、15、18……2的倍数是:2、4、6、8、10……2和3的公倍数是:6,12,18……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组===写作[2,3]=610.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一般关系的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2)存在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举例:[15,5]=15,(15,5)=5(3)存在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举例:[3,7]=21,(3,7)=111.质数、合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素数)。例如11,只有1和11两个因数,所以11是质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例如9,除了1和9两个因数,还有因数3,所以9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2.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举例:8和9,公因数只有1,所以它们是互质数。8和10,除了公因数1,还有公因数2,所以8和10不是互质数。公倍数、公因数、互质数是对几个数而言,质数(素数)、合数是对一个数而言的。4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a÷b=ba(b不等于0)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用整数表示商,可以用分数表示。4.分数分类:分数可以分成真分数和假分数(整数、带分数)5.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如:12、35、89……。6.假分数: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如:42、73……假分数通常可以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如果分子和分母成倍数关系,就可化为整数,如不是倍数关系,则化为带分数。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举例:0.3=310、0.13=13100、0.213=2131000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举例:12=0.5、14=0.25、34=0.75、18=0.125、38=0.375、58=0.625、78=0.875举例:23=0.66……、56=0.833……、47=0.5714285(无限不循环小数)8.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5举例:13=1×23×2=2626=2×26×2=412第五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1.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验算。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举例:13+14=4+33×4=712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差。举例:13-14=4-33×4=1123.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举例110000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12,举例49100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举例99100接近1。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小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运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算小括号外的算式。举例:58-(38+112)5.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同样可以在分数计算中运用,使计算简便。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2=0.51/4=0.253/4=0.751/8=0.1253/8=0.3755/80.6257/8=0.8751/10=0.11/20=0.051/25=0.047.与2-9各数的乘积3.14×2=6.283.14×3=9.423.14×4=12.563.14×5=15.73.3.14×6=18.843.14×7=21.563.14×8=25.123.14×9=28.266第六单元圆1.圆: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确定半径,再固定针尖确定圆心,最后旋转成圆。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5.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6.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7.圆周率: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叫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取它的近似数3.148.圆的周长C=d或者C=2r直径d=C÷半径r=C÷÷29.圆的面积S=r210.圆的面积推导:圆可以切拼成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因为S长方形=a×b,所以S圆=πr×r==S圆=πr2注意:切拼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了两条半径。C长方形=C圆+2r1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12.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13.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14.大小两个圆比较,半径的倍数=直径的倍数=周长的倍数,面积的倍数=半径的倍数215.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周长最短。16.圆环的面积:求圆环的面积一般是用外圆的面积减去内圆的面积,还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S圆环=πR2-πr2=π(R2-r2)7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1.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从问题出发思考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帮助理解题意的“列举”策略和“画图”策略。本单元学习转化策略。2.
本文标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6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