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与庄子一同逍遥游,同伽利略一起仰望星空,和简·爱一起漫步人生之路。于是,我开始思索,思索生命的壮烈博大,思索人生的辗转无常,思索遨游尘世的快意,思索翱翔苍穹的逍遥……我横渡海面,越过森林,走过沙漠,穿越过几个世纪,纵横在千年间,与万物争光彩,与天地竞自由,何其快乐,何其逍遥!鹏之徙于南冥——大瓠之种《庄子·逍遥游》•庄周,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代表作《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百度庄周•逍遥至上:他的才学不可小视,著书十余万字,大多是寓言,以夸张机智诙谐的笔调阐述独到的处世哲学。家境贫困,只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得至高无上。《大瓠之种》•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字音辨识•瓠()落呺()然•洴()澼()絖()掊()•鬻()龟()手走近庄周hùxiāopíngpìkuàngpǒuyùjūn文言现象归纳:•(一)通假字•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2、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二)词类活用•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其坚不能自举也。•3、夫子固拙于用大矣。•4、能不龟手一也。•5、冬,与越人水战通“皲”,使皮肤皲裂通“纩”,指棉絮树,名作动,种植;实,使动,使……实坚,形作名,硬度大,形作名,大的东西龟,使动,使皲裂;一,数词作形容词,一样。冬,名词作状语,在冬天•(三)虚词的意义•以盛水浆•1、以剖之以为瓢•客得之,以说吴王•吾为其无用而掊之。•2、为•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请与之•3、与•与越人水战介词,用来介词,把介词,凭着介词,因为动词,制作动词,给介词,和•(四)、难句翻译(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2)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这药物)能够防止手冻裂是一样的,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有的人不能免除漂洗棉絮,就是使用它的方法不同啊那么先生还是有浅陋的、遭蒙蔽的见识啊!(五)句式判断•1、请买其方百金。•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3状语后置:请(以)百金买其方省略句:能不龟手(是)一也,或以(之)封非(瓠)不呺然大也、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宋有善为不龟手之药之人。•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理解庄周本文是什么话题之争?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A.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之事,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从而婉转地说明惠子不善于用大。•B.惠子的“大瓠”之说是为了讽刺庄子的理论大而无当,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是不会被众人认可接受的。•C.惠子和庄子的辩论,实际上是小与大的辩论。•D.庄子认为,大有大的用处,但是一般人都只能看明白小的用处,并且总是以用小的方式来用大,因而困苦,无法逍遥。(√)(√)(√)(√)•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为什么?1、“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表现了庄子超越一切现实困境,忘掉自我,不拘外物,悠游自适的性情。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表明了庄子的观点,还点明了辩论的话题——用大与用小。•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万物皆有所用,同样一件东西,由于人们的眼光和见识不同,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1、这两个人的见识就截然不同,人物语言从他们各自不同的形象说起。惠子:有才能,讲究物的实用性;庄子:有智慧、善辩,不拘于外物,主张融合物我。欣赏庄周•“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你喜欢“实用派”的惠子还是喜欢“逍遥派”的庄子呢?有用和无用是不是绝对的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矛盾?•庄子在《人间世》中有一则故事:南伯子藄(qí)到商丘去游玩,看到了一棵巨大而茂盛的树,这棵树与众不同,千乘车马都可以在它的绿荫下隐庇。然而子藄上前仔细地观看,发现这棵树枝丫弯弯曲曲不能做栋梁;木心是空的不能做棺材;舔一下树叶,嘴就会受伤而溃烂;闻一闻气味,就会使人大醉三日醒不来。于是子藄得出结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所以能够长得这样的高大。有用还是无用?•人要在“务实”中生存,更要在“务虚”中提升。比如猪羊的肉可食,可是,龙凤的地位却远远高于猪羊,“无用”吻合人们的精神企求。再如梅子是水果,可食,可是,历来人们赞咏的,多是梅花,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对美的欣赏中,赞美了人应有高雅品格和幽逸情趣,有力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这样,梅花、梅诗,也就成了“无用之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始初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随后,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无用成大用”。•当前危害特大的是急功近利心态。社会上迷漫着急躁浮躁之风,做什么事都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这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求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应当“风光长宜放眼量”。•“生命本是一张由意义构成的丰富之网”,需要大量对“吃饱肚子”虽然“无用”,但却富有“意义”能充实灵魂的东西。年轻学子的成长,是生存技能的成长,更是良好精神的成长,是需要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东西的。运用庄周•英国人说:“我们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莫言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些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你有什么看法或感受?请写成一段思辨性的文字。•示例1有高于现实的信仰。就如康德所言“仰望星空”,亦仿佛圣地亚哥老人独自在海上与鲨鱼搏斗。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老人所得到的只是一副鱼骨架,毫无用处。但他终会被人们视为勇者铭记在心。•也许我们终不能成一代大师,留传世杰作,但是我们却能够追逐心中信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内心的坚守,将所谓有用之事看得豁达一些。否则,唯此是念,害怕失去,即使得到也无甚快意,终将被时光淘尽。正如苏轼,远谪黄州前,他是政治失意的,但当他让心中高于现实的放旷、对人生的热爱不再受压抑时,他就成为名垂千古的东坡。“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是的,也许我们终为普通人,但超越现实的对生命的热爱足以使我们的生命顿显不凡。•示例2: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君不见,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宽敞马路要取代无用的窄窄的胡同。君不见,多少无用的哲学书被束之高阁,有用的经济类书刊长期热卖。这个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见影,要有用之用。无用之用,只能眼看着时代的车轮飞速滚过,却无可奈何。•示例3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示例4:“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似乎已成定理。人生而有用,一无所用的人总被人无情地唤作“废人”,毫无余地让人怀疑其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人似乎只有建立一番功勋、成就一番伟业,才算得上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不枉此生。不知疲倦地追求所谓的“有用”的人,往往容易陷入迷途之中,找不到方向。或殚精竭力,机关算尽、或心胸狭窄,排挤诽谤、或阿谀奉承,委曲求全、甚至作奸犯科、无恶不作……一些聪明的人开始审视,开始反思,这有用是否真的“有用”?无用是否就是无用?•鹰犬是可以作为爪牙之用的,比起舞风唳月的鹤来说,有用多了,但就是少那分带点仙气的逸态。鹅鸭是肉蛋都可以食用的,比起忘机得趣的鸥来说,有用多了,但就是少那分引人远思的翎羽。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鹤高贵于鹰,鸥高贵于鹅,出尘的东西胜过红尘里的东西,无用的禽鸟胜过有用的家禽。•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它急躁、轻浮,它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物质缠绵交织。但是,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又是如何划分呢?它在时间、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于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无用,那于彼地呢?我们似乎无从知晓,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深究,因为我们都被无形的手推着快速往前走。无怪乎,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谋生有用,生活无用。所以现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闭目感受生活的惬意心情。
本文标题:大瓠之种.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6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