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猴王出世教案设计1/5《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猴王出世》是第五组“中国经典名著之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可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猴王出世》是本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作为略读课文的近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规律,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2、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教学准备】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1、同学们喜欢这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吗?2、这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怎么出世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明代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中的第一回节选——《猴王出世》。猴王出世教案设计2/53、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小对子,你们准备好了吗?二、检查预习1、字词读文关:(1)小对子认读生字词语,注意字形、字音(2)小对子汇报词语理解(3)小对子抽查课文朗读2、打开书,看阅读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用文中的话来告诉大家(2)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3、播放石猴来历视频(相机板书:来历——仙石迸裂。)(板书:成王——跳水寻源。)4、小结过渡:一蹦,蹦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先生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三、导学第一自然段1、学习提示一:(1)自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哪个地方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再读,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2)为刻画石猴鲜活的形象,作者吴承恩在遣词造句上超级讲究,你觉得作者在描写手法、文字表达上有哪些值得点赞的地方?(3)先自主学习,再小对子交流。(时间三分钟)2、小对子汇报,其他学生补充。【课件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3、你觉得这山中正是石猴的什么?(家)快乐老家,自由天堂啊!谁再来读读,读出他的快乐、自由来。(指多名学生读)4、同学们,请你把目光聚焦在这段话的语言文字上,从文章写法的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关注语言形式——对联;排比;精炼。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5.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从他的声音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顽皮可爱)你能像他这样读读吗?(生读)】猴王出世教案设计3/5真是一个顽皮可爱、动作敏捷的小石猴啊!同学们,这里的狼虫的“虫”,可不是咱们玩的毛毛虫。是什么?猜猜。(蛇)对了,老虎那叫大虫,而这里的“虫”是“长虫”,蛇呀狼虫虎豹,那可是猴子的天敌,可是这石猴却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真是非同凡响啊!读到这儿,这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说,学生板书:(神奇、活泼、顽皮可爱、神异出众)小结过渡:文章起笔就显得石猴神异出众。作者用一句话,三个分句,就从三方面写出了石猴的日常生活,而且作者的语言精炼传神,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顽皮可爱的小石猴的形象。那么,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呢?四、导学第二--四自然段1、学习提示二:(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众猴为什么对石猴拱伏称王?(2)找出石猴的语言读一读,想一想石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石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先自学,然后小对子交流,时间三分钟)2、小对子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出示: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石猴喜不自胜,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到:“都随我进来!进来!”3、再读读石猴的语言,你发现石猴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生:都很短,重复,末尾是叹号。4、再读读石猴的语言,现在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石猴?说说吧。(生说,师板书:勇敢无畏)生读——体会——再读反复指导朗读5、当他第一个往里跳的时候,他知道那里边是一个洞吗?(不知道)如果水后面就是石壁,他跳进去会怎样?(有危险)所以当他第一次进去的时候,他说的是什么?(我进去!我进去!)我想用一个词来说,这是“有难独当”。而后面他知道里边是个安身的好去处的时候,他又说什么了?(都随我进来!进来!)你读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来说,有福同享。好一个有难独当,有福共享的石猴,大家再也不用受老天之气了。同学们,能读出这样的石猴吗?谁来试试?你能带着动作读读吗?(指名读、齐读)猴王出世教案设计4/56、从石猴的语言,还有由石猴变成猴王的经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勇敢、无畏、自信、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身手不凡、勇敢无畏、自信豪爽、心想他人……)五、对照板书总结,整体把握猴王形象1、【播放视频】同学们,吴承恩笔下活泼可爱、勇敢无畏的猴王走上了荧屏,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2、吴承恩先生为什么要称他为美猴王呢?(生回答:长得美,外在美,内在美、心灵美、品质美,精神美......)3、好,同学们,这美猴王他真是当之无愧。读了课文,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你的心中,他仅仅是一只猴子吗?(他不仅仅是一个猴子,顽皮可爱;他更像一个人,勇敢无畏;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他的神异出众。)(板书:猴、人、神)六、总结学文方法学习《猴王出世》这篇古代白话文,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读文、叙事、体会;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品味用词语言、遣词造句、描写书法、表达方法导语:好!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再来读一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小短文。请看阅读要求。七、拓展阅读1、出示阅读要求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节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温馨提示: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阅读要求:(1)请给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猴王出世教案设计5/5(2)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凸显人物性格?(3)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2、学生汇报八、课外拓展。同学们,请读课文【注释1】选编课文时,在原著的基础上有所改动。其实原著中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形象,老师建议同学们,要读,我们就读那原汁原味的原著,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读出滋味,读出精彩,读出魅力,读出你心目中的那个石猴。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2、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板书设计:21*猴王出世明代吴承恩来历:仙石迸裂成王:跳水寻源(猴--人--神)顽皮可爱勇敢无畏神异出众.................
本文标题:猴王出世教案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7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