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这种单元自成体系: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仿写。其问,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试写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让学生在获得充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练习。本单元主题为“留一tl,观察”。学生学习留心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教材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本单元的篇章页引用了法国艺术家罗丹的名言,旨在说明留心观察的重要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围绕“留心观察”这一主题,本单元编排了《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精读课文和《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习作例文。4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以日常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和场景为描写对象,表现周围世界的五彩缤纷。《搭船的鸟》记录了“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了旅途中听到的雨声,也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的动作。《金色的草地》主要呈现了“我”长时间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重在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和好处,增强留心观察的意识。习作单元的“交流平台”与普通单元不同,重在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要求进行梳理和归纳。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先回顾了两篇精读课文中的观察对象,并小结了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然后回顾了这些观察对象的“特别”之处,并小结:这样“特别”的发现正是源于作者观察的细致。这样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启发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初试身手”提供了两则样例,进一步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并让学生尝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习作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细致观察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意识。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仿照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并写成一篇习作,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带来的好处。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习作例文不能当作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教,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第二,要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在教学本单元之初,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只有一个学习任务,即写一篇习作,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完成此次习作学习任务服务。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提供的样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题自主学习两篇例文,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不是从例文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第三,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粗知大意即可,不需要逐字逐词地理解。一般可以在每课初读课文后,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指导书写。第四,要提前安排好观察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要明确可观察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事、景、物的例子。布置的观察任务要清晰,让学生清楚知道观察的要求。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将本单元的学习收获运用于自己的观察中,4明白观察积累的素材,是为本次单元习作做好准备工作。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搭船的鸟21.认识l0个生字,读准l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9个词语。2.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3.能和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植物或场景及其变化情况。金色的草地1-2交流平台初试身手11.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2.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3.能尝试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1-21.能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2.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3.能展示观察所得,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我爱故乡的杨梅习作合计5-715搭船的鸟……………………………………教材解析……………………………………《搭船的鸟》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看到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貌: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翠鸟停在船头的情形,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教学建议……………………………………本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想“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再让学生重点学习第二、四自然段,通过圈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比较等方式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然后结合课外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记录观察所得,为单元习作做准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课后题,带着其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比如,第一自然段,“我”观察了雨天船上的场景。第二、三、四自然段,“我”观察了翠鸟的外貌,以及翠鸟捕鱼的样子。然后,可引导学生通过对翠鸟站在船头的描写,结合插图,理解“搭船的鸟”的意思。2.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课文第二、四自然段集中体现了“我”观察的细致,应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1)了解“我”对翠鸟外貌的观察。教学第二自然段,可以先让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翠鸟的外貌引人注目,羽毛鲜艳,还有一张长嘴,非常美丽。接着,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2)了解“我”对翠鸟动作的观察。4教学第四自然段,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后说说课文中翠鸟捕鱼的情形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动作敏捷;接着,引导学生自读思考哪些词语体现了翠鸟动作的敏捷;再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聚焦动词,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翠鸟捕鱼的情形。还可以播放翠鸟捕食的视频,加深学生对第四自然段的理解。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体会“我”观察的细致。3.回归整体,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在了解了“我”对翠鸟的观察后,还需要回归课文的整体,引导学生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比如,可以让学生再读课文,先通过第一自然段了解旅途的环境,感受这是一次平常的旅行;再通过第三自然段“我”的疑问,感受翠鸟的突然出现带来的惊喜与好奇;然后小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在这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平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4.进行观察实践,记录观察所得。学习课文后,教师可以提供一种动物的图片,或播放一个动物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尝试观察小动物,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课后,可以布置观察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地记录观察所得,为单元习作做准备。观察记录单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所得5.集中落实识字写字。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集中自主识记。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进行指导。本课的生字,可以组成词语“静悄悄、鹦鹉、父亲”等进行认读,要提醒学生“父亲”一词中的“亲”读轻声。还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比如,“鹦”“鹉”“悄”,可分别借助声旁“婴”“武”“肖”读正确,借助形旁“鸟字边”“竖心旁”理解字义。“啦”是多音字,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用在句尾作语气词时读轻声。本课要写的字,包含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3种结构,可以归类指导,提高效率。“翠、羽”两个字可合在一起指导,要强调“翠”上部第一笔和第四笔是横折。要提醒学生“吞”字第一笔是平撇。……………………………………教学资源……………………………………作者简介郭风(1917—2010),原名郭嘉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避雨的豹》等。16金色的草地………………………………………教材解析……………………………………《金色的草地》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课文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课文开头介绍了蒲公英生长的地点,描写了蒲公英盛开时草地变成金色的场景,为后文的观察发现做了铺垫;接着描述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快乐情景;然后重点描写了“我”发现草地的颜色会变化的现象,并通过细致人微的观察,解释了变化的原因;结尾抒发了对草地、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因为“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所以从平凡的大自然中,看到了有趣的变化,发现了变化的秘密。课文中“很早”“中午”“傍晚”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及描写草地、蒲公英在不同时间里不同样貌的词句,表明作者留心观察了事物的变化。课后题直接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事物和场景;第二题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第三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并和同学交流观察所得。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展现了兄弟俩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游戏情景。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草地的样子,感受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教学目标……………………………………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l3个字,会写“乡下、窗前”等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教学建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感受“我”
本文标题: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7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