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 袁行霈版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复习资料暨大
1简答、论述:了解《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①历史资料的累积阶段:陈寿《三国志》2民间流传阶段:李商隐《骄儿诗》宋代戏曲《三国戏》3文人编定阶段:罗贯中编写《三国演义》思想内容: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二、向往仁政,反对暴政。(一)曹操与暴政(二)刘备与仁政(三)“正”与“邪”和“拥刘反曹”三、政治、外交、军事斗争经验的艺术概括(诸葛亮)四、思想局限对农民起义存在严重偏见、神怪迷信色彩,宿命论思想,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艺术成就: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关系的处理既要尊重历史,又不能受史实限制。情节安排:三顾茅庐;细节描写:刮骨疗毒二、人物刻画1、人物塑造第一,出场定型。(曹操少年诬叔父)第二,反复皴染。(奸诈)第三,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关羽“温酒斩华雄”)第四,善用对比、映衬手法。(冲突对比:如曹操与刘备、诸葛亮与司马懿;)2、关于诸葛亮形象的刻画在逆境、危险、化解难题、智慧较量中刻画。(空城计、草船借箭)3.《三国演义》善于塑造英雄。不以地位高低、成败、阵营、偏见论英雄。三、战争描写1)战争的丰富多彩;(2)战争的个性;(3)战前准备,调兵遣将,斗智;(4)戏剧冲突;(5)重在写人。2四、结构艺术1.总——分——总;2.三条主线;3.蜀魏之争为重点;4.蜀汉中心;5.东吴陪衬1.《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点、语言特色1、出色的战争描写,写出军事斗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①犯中求避,同中见异,千变万化,特点鲜明。②注重表现战争中的智谋。③注重在战争中写人。④注重场面气氛的渲染,多用张弛结合,动静结合手法。2、历史演义体的语言:①“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既有史志文言的精华,又有讲史话本的通俗,半文半白,“易观易入”,雅俗共赏。②侧重叙述而简于描写。叙述又长于简笔勾勒,简洁明快,富阳刚之气。③语言开始注重个性化。“拥刘反曹”倾向及悲剧精神㈠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①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②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全书有五分之三的回目写刘蜀。③语言上,爱憎分明,小说多次称刘为皇叔、玄德、豫州和先生,只有一次称作刘备的,而对曹直称曹操算是客气的了,当然也称为孟德的。㈡拥刘反曹思想的认识:①历史本来的原因,刘备在历史上本有仁厚之名,而曹操本来就是不太被人们肯定的奸雄色彩很浓的历史人物。②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不同看法。③三国所产生流传的时代,是汉民族自尊最被摧折的时代,这种民族情绪必然给作者以深刻的影响,刘备的血统毕竟比较高贵,又地处南方,与此种民族心态正合。④从南北朝至宋元,民间一致持“拥刘反曹”的态度,《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有一定的人民性,拥护仁君仁政,反对暴君暴政,也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态。人物塑造曹操奸绝1、奸诈与忠义的矛盾生于乱世的曹操是一个奸雄,小说中曹操的奸诈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1)玩弄权术(2)阴险而又极端利己(3)诡计多端2、爱才与忌才的矛盾3、好色与重情的矛盾34、暴与仁的矛盾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笔较多的人物之一。作者以其独到精彩的笔墨,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忠贞不渝的操节,旷世不凡的智慧,有口皆碑的英勇。1、“忠”。对刘备的忠贞不渝对国家的忠贞不二。2、“智”。他不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且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一系列事件,将诸葛亮的“智绝”表现得淋漓尽致。3、“勇”。诸葛亮不仅有无穷的智慧,而且在他的智慧中包含着无限的刚勇,这种“勇”大多是通过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匡复汉室的信心表现出来的。、关羽:被称之为“义绝”。关羽是作者倾注全部感情塑造的理想人格“义”的化身。2.《水浒传》1、正史记载阶段。关于宋江起义,《宋史》之《徽宗本纪》、《张叔夜传》、《侯蒙传》中均有零星记载,略谓宋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攖其锋”,后被张叔夜设计招降。还有的史书记载宋江投降后征方腊。2、民间流传阶段。从南宋起,宋江等人的故事便在民间广为流传。罗烨《醉翁谈录》记载了南宋时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说话”名目,显然是属于“小说”范围。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初次完整地记录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南宋末年出现的《大宋宣和遗事》是说话人的底本,已略具《水浒传》的雏形,这表明水浒故事从独立的短篇开始连缀成一体,从“小说”进入“讲史”领域。3、文人编撰阶段。在宋元以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等作家的再创造,长篇小说《水浒传》便在元末明初诞生了。思想内容㈠乱自上作,官逼民反:小说较深刻地揭露了北宋末年政治的腐败,权奸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揭示起义的社会根源。㈡对“忠义”的赞颂,替天行道,一曲“忠义”的悲歌。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仗忠义”。㈢对起义结局的反思:①失败的原因:由于领袖的作用;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大量不属于义军的基本依靠的力量涌入义军。外部原因:朝廷的怀柔政策。②结局的反思:接受招安是必然的;但在奸权当道的黑暗社会里,这只会成为悲剧,招安只能是死路一条。㈣英雄的赞歌:对“义”的极度尊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勇武阳刚4之气;梁上的英雄群体㈤思想内容上的缺陷①维护皇帝。对最高统治者皇帝,在具体描写中揭露他的昏庸和荒淫无耻,却又维护了他的封建正统地位,跳不出“奸臣当道,英明的皇帝受了蒙蔽”的陈旧观念,只反贪官,不不反皇帝。②藐视众生,嗜血残忍等江湖文化的负面价值。③封建迷信思想和色情描写也不少。④腐朽的女性观。写人艺术①多层次的刻画人物的性格。②同而不同,犯中求避,写出个性。③依据人物的身份经历写出人物的性格及发展。④传奇性与现实性结合,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⑤烘托、对比、夸张。⑥个性化的语言。语言艺术娴熟运用白话,为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①口语化。②人物语言个性化。③小说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准确,表现力强。④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环境气氛融为一体。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有统一的忠与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他作为一个县衙小吏,能“仗义疏财,济济困扶危”,结交下豪杰,但又有忠君孝亲、安于现状的习性。宋江就是一个“忠义之烈”,自称为“书林”、“儒林”的《水浒》作者,以“忠义”为指导思想来塑造宋江。《水浒传》中的首要人物,是一位仗义疏财,遍结天下英雄,持守“忠义”而又不得不上梁山,为梁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最终却又葬送梁山事业的矛盾人物。上梁山之前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旗号下,他带领众兄弟惩恶除暴,救困扶危;创造条件,接受招安;征破辽国,平定方腊;直到饮了朝廷药酒,死在旦夕,还表白:“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3.《牡丹亭》思想内涵通过杜丽娘个性觉醒而与柳梦梅痴情相爱,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肯定了人的情欲的正当性,赞美个性解放,歌颂纯真的爱情,反对禁欲主义,表现出汤显祖的“人生而有情”“世总有情”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意义以及鲜明的时代意义。总之,《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5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艺术特色①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离魂、梦境的描写,以虚写实,展示作品的反叛主题,死而复生之后,则从真实处着笔,写出现实对理想的束缚,使作品具有浪漫与现实结合的色彩。②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③典雅绚丽的曲词,使作品成为一部诗剧1.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是《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它的基本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制,充满了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情感历程,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去完成的。全剧用笔细腻、意脉曲致,在幻想中显示着细节之真,人性之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时代共鸣感和现实批判力,形成了亦真亦幻的艺术特征。2.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是《牡丹亭》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成就。除杜丽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外,柳梦梅、陈最良等人物也刻划得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蕴涵。之所以达到如此高的造诣,是因为作者不但善于在渐次推进的矛盾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人物不断发展的性格;而且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抉发人物幽微细密的情感。3.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作者善于通过诗与剧的谐美结合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戏剧情境,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以语言的绮丽华艳、典雅蕴藉著称,此剧既继承了元杂剧当行本色语的传统,又熔铸进文人辞赋、古典诗词的清丽精工,锤炼出一种真切自然与华采空灵相结合的戏曲语言,使此剧成为案头之书与台上之曲两擅其美的典范。杜丽娘:具有美丽、娴熟、聪慧之传统美;同时又具有热爱自然,追求个性自由,爱情自由的反叛精神,其个性展示有一个发展过程:①由一位深居闺阁中,唯唯诺诺的官宦小姐发展成为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②能为情而死,身为鬼魂面对阎王据理力争,并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③对来之不易的爱情的保护与捍卫。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的渴望。4.《聊斋志异》爱情婚姻题材小说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的爱情,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约合全书的四分之一,写狐女花仙与人相恋的故事,构成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最受人喜爱。6①肯定青年男女的真诚相爱,自由结合,鼓吹“真心”、“至情”。②揭露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下生活的压抑,赞颂他们的反抗斗争。③宣扬“知己之爱”。④追求理想的家庭婚姻生活诗化倾向、语言成就诗化的倾向:①以诗入小说②诗句的运用③诗意地表达④具有诗的抒情,含蓄等风格特征⑤诗化的语言语言成就:《聊斋志异》的语言,既具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叙事语言平易简练,人物语言灵活多变又具个性化。思想内容:一、爱情主题作品,全书中数量最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1.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理想的爱情。《婴宁》、《莲香》、《香玉》在没有恋爱自由的当时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故事2.揭露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阻碍,表现他们的反抗斗争。《鸦头》、《细侯》、《连城》、《宦娘》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鸦头》中的狐女鸦头是一个敢于反抗家长淫威的女性形象。二、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揭露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叶生》: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郁闷而死。《素秋》、《神女》、《阿宝》等篇都暗示了科举考试的贿赂公行;《司文郎》(瞎和尚嗅文章),有力地抨击了考官的有目无珠。三、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促织》成名因为买不起应征的蟋蟀,受尽官府的杖责,奄奄待毙。儿子复活化为蟋蟀救了一家。四、《聊斋志异》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如席方平遭受各种刑法但一直顽强斗争到沉冤昭雪。五、揭露统治阶级人物灵魂的丑恶,歌颂人民道德情操的高尚。《考弊司》、《公孙夏》都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虚为面目。《娇娜》写真诚的友谊艺术成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上。有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不受任何礼教约束的婴宁;也有不懂世事,顽皮憨跳,乐不知愁的小谢。7二、情节的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三、《聊斋志异》的传记体性质,决定它在结构上常常是以一个中心人物为主四、还善于描写景色五、语言精炼,词汇丰富,句法更多变化。试析《聊斋志异•婴宁》篇中的婴宁形象。婴宁具有鲜明的个性: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婴宁在原生的山野中,爱花爱笑,一派纯真的天性,天真到似乎不懂得“葭莩之情”与“夫妻之爱”的差别,不知道还该有生活的隐私。当她进入人世,便不得葆其天真、无拘无束
本文标题:袁行霈版古代文学史-明清部分复习资料暨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8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