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
大政发[2010]47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的通知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现将《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二日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序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完善沿海开放战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对大连的新要求、新期待,也是大连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提升大连在东北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大连市委、市政府部署,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在地域范围上,主要立足大连市所辖行政区域及海域,在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上面向辽宁沿海经济带、东北腹地和东北亚地区。在内容上主要围绕建设区域核心城市,着重对提升城市功能、现代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以及宜居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规划基期为2010年,期限为10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30年。第一章规划背景发展基础大连市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近几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能力,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具备建设区域核心城市的经济基础。2009年,大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达到世界银行的进入发达国家衡量标准。2009年,大连经济总量占东北14.4%,占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城市总量56.2%(下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62.9%,海港货物吞吐量占5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56.6%,在区域发展中综合实力显著。具备科学发展新跨越的资源环境与要素支撑。全市未来可建设用地为3237平方公里。近年年实际供水量在10—12亿立方米之间,供水能力占全市水资源量近40%,供水保证率在85%左右。生态环境优势突出,继1999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和2001年“全球环境500佳”后,2009年又荣膺“国际花园城市”桂冠。从土地、水和环境容量等支撑要素看,可以满足跨越式发展和未来区域核心城市建设的需求。具备现代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的条件。传统的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换代,在石化、装备制造和造船等行业形成了一批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占据部分高端市场。以国际航运、物流、金融、旅游、服务外包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升级,形成了以二、三产业并重的产业结构,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具备与世界联络沟通的影响力。大连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相继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区和大窑湾保税港区等国家级功能区,架起了大连与东北和世界联系的桥梁。近年来,大连多次成功举办了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展会和节庆活动,以及亚欧部长会议、夏季达沃斯年会等世界级高端会议,国际知名度快速提升,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地区参与国际交流与经贸合作提供平台,具备建设东北亚国际城市的基础条件。机遇与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东北进入全面振兴新阶段,为大连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给大连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大连产业的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城市资源,实施全域城市化,优化空间布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带来了机遇。经济发展阶段和主客观需求,要求大连在新时期发展中要有新的动力和活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极,不失时机抓紧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实现全面率先振兴和科学发展新跨越。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也面临着挑战,主要是:目前大连的经济总量不够大,辐射能力不够强,带动功能有待提升;与区域核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仍处于依靠总量扩张和投资拉动阶段,结构有待提升和优化,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传统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能源和原材料依赖程度高,总量消耗大,节能减排任务重,资源环境压力有待缓解;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工业结构有待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不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发展空间不足,过度集中的城市布局有待优化。这些问题可望在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过程中加以统筹解决。第二章总体要求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拓宽跨越发展战略空间,大力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区域分工合作,加快建设区域核心城市,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在发展建设中主要坚持以下原则:着眼全局,统筹内外。从全球的视野谋划区域核心城市的发展,发挥好大连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作用。既要集中力量加快自身的发展,又要积极兼顾与周边的协作带动关系,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谋划全域,突出重点。依托自身的自然禀赋和发展基础,以整合全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要素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全域城市化。突出发展空间要大、服务功能要全、辐射能力要强、龙头地位要实的战略要点,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现代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立足于中长期的发展环境和要求,借鉴国内外核心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统筹做好总体规划,并依据现实及预期情况,制定分阶段目标和任务,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特别是要逐步解决好影响当前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力推进区域核心城市的起步建设。战略定位规划期内大连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区域核心城市,远期为东北亚重要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在规划期内要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开放创新的重要平台,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功能定位具体分解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航运业高度发达,具有适应国际航运船型的国际大港和深水集装箱干线港。建设航空运输业高度发达,拥有东北亚门户枢纽空港。形成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和服务环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以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路为基础,以国际化物流企业为主体,以国际海运物流为重点,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枢纽型国际物流基地和保税港区为支撑,集国际货物集散与中转、区域物流配送、保税仓储、物流信息服务、物流资源调控等主导功能为一体的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的以期货业为龙头,投资、融资服务为主体,包括涉外金融、保险、金融后台服务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区域国际期货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国际结算与离岸金融中心、保险和金融服务中心。在建设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基础上向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构筑以绿色产业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特征、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提高环境支撑能力,调整优化居住空间,保障生态空间,提高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建设文明富裕、环境友好的宜居之城,建设“绿色大连”。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实现主要功能定位目标,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产业层次高端、国际交往活跃的区域核心城市。具体分3个阶段目标。近期(2010—2015年),主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服务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对产业和要素的聚集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壮大经济实力。到2015年,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地位基本建立。主导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与东北产业关联度密切,经济总量稳居东北地区城市首位。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占东北三省比重达到17%,人均GDP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中期(2015—2020年),重点通过完善服务功能、转移成熟产业、深化区域合作,增强对区域的辐射能力,带动和服务东北地区发展。到2020年,基本确立新的发展方式,“三个中心”的主导地位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中居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区域核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地区生产总值占东北三省的比重超过22%,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0000元。远期(2020—2030年),通过不断创造新的功能优势,大力聚集高级生产要素,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全面增强城市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到2030年,建成功能完善的“三个中心”和世界级的现代产业聚集区,牢固树立区域核心城市的地位,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第三章城市发展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要大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支撑区域物流、人流、资金流、智力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和扩散,引领和带动腹地加快发展。提升城市核心功能(一)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港口航运能力。在已基本形成国际航运中心框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大窑湾北岸码头和长兴岛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港口的吞吐能力和集疏运能力。积极推进辽宁沿海港口资源优化组合,形成相互依存、层次分明、功能互补、辐射力强的现代港口集群。增强大连港带领辽宁沿海港口群参与环黄、渤海区域竞争的能力。全力促进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着力发展国际集装箱干线,扩大远洋运输辐射半径和覆盖区域,形成远近结合、覆盖全球的国际航运网络。到2015年,海港集装箱吞吐能力继续保持环渤海港口城市前列,货物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加快推进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抓紧实施机场扩建工程,保证近期高效运转。加快新机场建设。不断拓宽国际通航网络,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提高空港中转功能和服务水平。逐步将大连空港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到2020年,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加强现代集疏运体系建设。围绕大连口岸,加快与东北腹地和沿海地区铁路、公路、管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连接海内外、沟通沿海地区、辐射腹地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构建以大连港为起点,沟通东北亚和欧洲的大陆桥。进一步推进港铁一体化发展。实现中国沿海南北运输网络对接,构建面向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型交通体系。加快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航运中心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快推动港口运营企业自主创新,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港口使用费用。加快航运交易、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形成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完善大通关制度。强化保税港区功能作用,加强保税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探索设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二)加快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基地。加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构建高效的国际物流运输网络。开辟新的对外海、陆、空物流通道,增强对日韩、俄罗斯和欧美等地区的物流辐射能力。积极推动东北地区多种交通方式联运一体化建设,完善大连与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地区物流枢纽城市交通衔接,提高区域内的物流效率。重点发展油品、矿石、粮食、煤炭、冷链、钢材等国际标准化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加快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建设,申办建设长兴岛综合保税区。加快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分拨中心相结合的高效物流载体,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的需要。搭建高效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等跨区域物流中心,使大连成为东北亚多式联运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国际物流枢纽。鼓励现有物流网络平台在信息和业务方面进行整合,扩大信息网路的规模,加快建设与东北亚地区主要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系统互联、信息共享的核心物流网络体系。大力发展物流中介和咨询服务业,积极培育国际一流的物流服务市场。鼓励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加大物流市场开放力度,培育和
本文标题:大连建设区域核心城市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