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古代汉语常识:古书注解、标点
古书的注解、标点古书的注解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及历代名家注。三、古注的体例、内容四、古注的名称、术语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1)《左傅·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2)《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一、古今语音的异同1、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从方言看古今语音的差异丛书面看古今语音的差异2、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上古音《诗经》中古音《广韵》近古音《中原音韵》现代音普通话(3)《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孔安国《尚书大传》:“我治理之臣虽少,而心德同。十人: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及文母。”根据孔安国的注,我们了解到:乱=治,古今异义,十人之名赖之得以保存。(BACK)2、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1)《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寤生”之“寤”实是“啎”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2)《左传·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杜预注:“色美曰艳。”按照这一解释,“美”与“艳”的意思就重复了,实际上“艳”的含义是高大。《说文》:“豔,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又《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3)《汉书·贾邹枚路传·邹阳》:“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石入海。”服虔注:“雍之河,雍州之河也。”清人王念孙指出,“雍”实为甕的通假字,“蹈雍之河”即抱雍自沉于河,服注为望文生义。(4)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晋·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BACK)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1)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周南·汝坟》)唐·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众矣。”(BACK)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1、古注的源流古注之源,可追溯到先秦:先秦著作中多有注释杂夹文中。如:(1)《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2)《周易·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BACK)(3)《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4)《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5)《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先秦尚未成为一门学科,人们只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也无注释专书。2、古注的发展概述(1)古注的萌芽——先秦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2)古注的兴盛——两汉特点: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本期古注的重要学者毛亨《毛诗故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注》马融《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等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逸《楚辞章句》(3)古注的发展——魏晋至隋唐特点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王弼《老子注》郭象《庄子注》韦昭《春秋外传国语注》孔颖达《五经正义》(《易》《书》《诗》《礼》《左》)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邢昺《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孙奭《孟子疏》陆德明《经典释文》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张守节《史记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史记》三家注)裴骃《史记集解》颜师古《汉书集注》李善《文选注》(4)古注的中落——宋、元、明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朱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5)注释的复兴——清(近代)三、古注的体例和内容(一)古注的体例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文献词句为主的体例。常见的名称有“传”、“注”、“笺”。传:是传述的意思,指传述经文的文义。孔颖达说:“传者,传通其义也。”一般是先释字句,后明经旨。如汉代毛享的《毛诗诂训传》(毛传:毛亨对《诗经》的注释。);《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注: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经书意义难懂,需要训解才通晓,象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畅通。“注”的名称大致始于东汉郑玄。因为作注的人多,注便成为了通称。笺:《说文》:“笺,表识书也。”。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本指读书时有所领会用笔标志在原文一侧的文字,这里是注释的一种。如《诗经》毛传郑笺。郑笺就是郑玄以《毛诗》为依据、对《毛传》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汉代注释家在注解先秦文献时,多用传注这种体例。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疏]相鼠三章章四句至礼仪正义曰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行下孟反之处昌虑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疏]相鼠至何为○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无礼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暗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威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止所止息也笺云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相鼠有体体支体也[疏]传体支体○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遄市专反专反2、义疏体——是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解体例。顾名思义,“疏”是疏通的意思。“义疏”,即疏通经义。孔疏: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疏”不仅解释古籍正文,连前人的注释也一起加以注释。南北朝时期“义疏”之学兴起,义疏体著述颇多。唐初,学者们对魏晋以下的义疏进行整理分析,订正其中的误解,所以这时的“疏”也叫“正义”,所谓“正前人之疏义,奉诏更裁,定名曰正。”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穀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宋代所作义疏的著作主要有:孝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论语魏何晏注宋邢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汉赵歧注宋邢昺疏后人将以上这些注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成一部书,称作《十三经注疏》。3、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特点: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如东汉赵歧《孟子章句·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以利吾国乎?”《章句》:“曰,辞也。叟,长老之称也,犹父也。孟子去齐,老而至魏,故王尊礼之。曰:‘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至此,亦将有可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此段话从“孟子去齐”以后串讲整个句义,是章句的体例。4、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把各家对一部书的注解按一定的程序汇集一起,然后再加上汇释者自己对诸说是非短长的按断,阐明汇释者的见解。它的长处是使读者能发解众说,思路开阔,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在相互比较中明辨是非曲直。这类注解很多,如何晏的《论语集解》、郭庆藩的《庄子集解》、王先谦的《荀子集解》、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等。另有一种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如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二)古注的内容——以《诗毛传》为例1、解释题意:每篇之首皆有一个,不尽可从。诗小序《关睢》:“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吞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如大鼠也。”2、离析章句:如《关睢》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3、说明章旨:如《豳风·东山》序:“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也。”4、解释词义:如《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毛传》:“遵,循也。”(同义词解释);“汝,水名也。”(以类名为释);“坟,大防也”(定语+大名名释,属中求别);“枝曰条,干曰枚”。(辨析同义词)。《汝坟》:“伐其条肄”。传:“肄”,余也,暂而复生,曰肄。(后训足成前训),说明“肄”训“余”,是特指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行”。传:“行,行道也”。(复合词释单纯词,以确定被释词的词性和意义。)《邶风·匏有苦叶》:“雍雍鸣雁”,传:“雍雍,雁声和也。”(联系上下文为训)《小雅·大田》:“以其骍黑。”传:“黑,羊、豕也。”(以语境义为释)《谷风》有洸有溃。传“洸洸(huang),武也,溃溃,怒也。“(释词义兼释词性,说明是形容词)《大雅·文王》:“有周不显。”传:“有周,周也。不显,显也”。(释词义兼释构词法,说明词头)《七月》:“取彼斧斨,以伐远扬。”传:“远,枝远也,扬,条扬也。”(说明省略法)“八月断壶”,传:“壶,瓠也”(释通假)。5、解释语句《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传:“如云,言美长也。”(释比喻义)《绿衣》:“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传“古之君子,实得我之心也。”《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传:酌之用匏,俭以质也。“(说明诗句的言外之意)6、注音释义一般注音用直音法和反切注音法,如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是以辩音为主,详注读音,兼释字义。《伐檀》注:“秆丹反”是檀字的反切注音,“木名也”是檀字的释义。“猗,本亦作漪”是注出异体字。“县”,音玄,用直音法注音,这个“县”字是“悬”的本字。7、讲解语法如《诗经·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犹云不遐弃我。”这就告诉读者“我”是动词遐弃的宾语。8、记述典章制度《周南·葛覃》:“言告师氏”。传:“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容,妇功。祖庙未毁,教于公宫三月;祖庙既毁,教于宗室。”四、古注的名称、术语1、古注的名称,不同于今天一律谓之今注、今解、校注,名目繁多。如:故、训、传、记、注、解、笺、章句、集解、校注、说、诠、述、学、订、校、考、证、征、集传、隐、疑、义、间诂、义疏、疏证、音义、正义、音训、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等等。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关于通假字、古今字的解释,就有以下各种术语。×犹言×,《荣辱》,案犹言按。×与×同,《正论》,毕与韠同。×古×字,《议兵》,卬古仰字。×读为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常识:古书注解、标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8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