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病例分析一患者马XX,女,12岁,宁夏某地小学学生。2006年10月以“突发性哮喘”为主诉就诊。患儿多于白天出现呼吸稍短促,轻度干咳,夜间哮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体温正常,但患儿两肺均闻及哮鸣音,肝脏有轻度肿大,在哮喘的同时伴发痒性皮炎,于两年前曾有排虫史。查体:发现上腹部触及一包块,质软,尚可活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至63%;痰液检查发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粪便检查中发现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um×(35~50)um,综黄色的寄生虫卵。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患儿经B超检查于上腹部探及团块回声,界限清。口服造剂后,于腹显示反“C”行肠袢,其内可见“发束状”阴影。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患者是儿童症状为突发性哮喘,轻度干咳,夜间哮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皮肤有超敏反应,两年前曾有排虫史。阳性体征:双肺有孝鸣音,肝轻度肿大,腹部触及肿块。实验室检查:a.嗜酸性粒细胞增高;b.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c.B超检查:上肺部探及团块回声;d.粪便检查;大小为(45~75)um×(35~50)um,综黄色虫卵符合蛔虫卵的形态。综合以上可确诊为蛔虫病.3、病原学诊断方法有:○1粪便直接涂片法;○2.粪便沉淀法○3饱和盐水浮聚法;④定量透明法;⑤驱虫实验;其中粪便沉淀法检出率最高病例二患者网xx,男,28岁,农民。下腹痛2h,便血一次,于2001年1月22日入院。2h前无明显原因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伴便意。1h前排血便一次,量约500ml,糊状,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口干。曾于3个月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后经治愈出院,无急、慢性腹泻及其他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7/10kPa(1kPa=7.5mmHg)。发育营养正常。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无其他阳性体征。肛门指检: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4g/L,红细胞3.69×10^9/L;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2%;血小板114×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寄生虫卵(+)[虫卵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um×(22~23)um],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HbsAg(+)。心电图和胸片无异常。电子结肠镜检查:见盲肠有一条淡灰色、马鞭形虫体蠕动,宽约0.2cm,长约3~4cm,并见一黏膜出血斑,有少量渗血,未见其他异常。入院后予以解痉止痛、止血、制酸、补液、对症治疗,腹痛减轻、便血减少。于26日腹痛消失,便血停止。2001年2约3日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异常。患者网xx,男,28岁,农民。下腹痛2h,便血一次,于2001年1月22日入院。2h前无明显原因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伴便意。1h前排血便一次,量约500ml,糊状,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口干。曾于3个月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后经治愈出院,无急、慢性腹泻及其他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7/10kPa(1kPa=7.5mmHg)。发育营养正常。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无其他阳性体征。肛门指检: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4g/L,红细胞3.69×10^9/L;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2%;血小板114×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寄生虫卵(+)[虫卵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um×(22~23)um],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HbsAg(+)。心电图和胸片无异常。电子结肠镜检查:见盲肠有一条淡灰色、马鞭形虫体蠕动,宽约0.2cm,长约3~4cm,并见一黏膜出血斑,有少量渗血,未见其他异常。入院后予以解痉止痛、止血、制酸、补液、对症治疗,腹痛减轻、便血减少。于26日腹痛消失,便血停止。2001年2约3日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异常。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鞭虫病(毛首鞭形线虫病)2.本病综合判断依据是:(1)男,28岁,农民。下腹痛2h,便血一次,2h前无明显原因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伴便意。1h前排血便一次,量约500ml,糊状,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口干。2)曾于3个月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后经治愈出院,无急、慢性腹泻及其他病史.(3)入院查体:体温36.6度,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7/10kPa(1kPa=7.5mmHg)。发育营养正常。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无其他阳性体征。(4)肛门指检: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5)大便常规:寄生虫卵(+)[虫卵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um×(22~23)um],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HbsAg(+)。心电图和胸片无异常。(6)电子结肠镜检查:见盲肠有一条淡灰色、马鞭形虫体蠕动,宽约0.2cm,长约3~4cm,并见一黏膜出血斑,有少量渗血,未见其他异常。3.该病的病原学诊断有:(1)粪便直接涂片法(2)饱和盐水浮聚法3)沉淀集卵法(4)定量透明法哪种方法的检出率最高的是:定量透明法病例三患者张XX,男,47岁,广西某县人农民。因经常咳嗽咳血痰近四个月、大便有时成黑便、消瘦一个月余入院治疗,经当地卫生院检查后拟诊为“支气管炎、缺铁性贫血胃癌”?。治疗两个月余不见好转,平时身体健康,无生食史。胃镜检查:胃体至胃窦部有散在出血点,新旧交替:粘膜表面发现有大量约0.5~1.0cm淡红色的寄生虫吸附,活检取出活虫十条,在出血点周围的炎症处取出活组织两块送病理检查。体检及化验检查贫血外貌。血红蛋白105g/L红细胞2.6x1010/L,白细胞1.04x1010/L,出血时间正常;大便黑褐色,隐血(+++)白细胞(+)涂片发现少许某寄生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umx(36~40)um]腹软,有明显压痛,肝胆未触及。1、初步诊断:钩虫病2、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患者中年男性,农民,有咳嗽及咳血痰大便呈黑褐色,实验室检查:(1)胃镜检查在胃体至胃窦部有散在出血点,新旧交替:粘膜表面发现有大量约0.5~1.0cm淡红色的寄生虫吸附,活检取出活虫十条。(2)贫血外貌,血红蛋白105g/L红细胞2.6x1010/L,白细胞1.04x1010/L,出血时间正常(3)大便常规:有血便,呈黑褐色(4)病原学检查:发现寄生虫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umx(36~40)um3、病原学诊断方法: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钩蚴培养法。检出率最高的是饱和盐水浮聚法,病例四患儿邵XX,女,5岁。因外阴瘙痒、疼痛一周来我院就诊。一周来患儿睡眠不佳,烦躁不安,常用手搔抓外阴部。局部检查:外阴红肿,于右方大阴唇内侧见两个高粱米粒大小的溃疡,阴道口黏膜充血,有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流出。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未查到滴虫和霉菌,淋菌PCR和沙眼衣原体PCR检查均为阴性。其母补述病史:在患儿大便中曾见到白色线头状小虫。提醒我们重新取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发现有寄生虫卵,大小为(50~60)μm×(20~30)μm,无色透明,虫卵一侧较平,一侧凸出,呈“D”字形。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蛲虫性阴道炎。2.诊断依据:(1)患儿,外阴瘙痒、睡眠不佳,烦躁不安。(2)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未查到滴虫和霉菌,淋菌PCR和沙眼衣原体PCR检查均为阴性。(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3)大便中见白色线头状小虫,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发现有寄生虫卵,大小为(50~60)μm×(20~30)μm,无色透明,虫卵一侧较平,一侧凸出,呈“D”字形。(此形态符合蛲虫卵的形态特点)3.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蛲虫):(1)透明胶纸粘肛法(2)棉签拭子法(3)查成虫其中透明胶纸粘肛法检出率最高肛门拭子法中的透明胶纸法在肛周取材查虫卵实验诊断应在清晨排便前进行。在粪便内检获成虫或在患儿睡后查看肛周附近有无爬出的雌虫也可确诊,一般在入睡1~3小时后进行病例五患者黄XX,男性,29岁。以“畏寒、发热伴乏力一周”为主诉入院。患者于一周前因饮少量啤酒后感到上腹部不适,饱满;当晚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达38C,无咳嗽、胸痛、及咯血等症状。住院后以上感对症治疗无效。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33%。患者于10年前患甲肝已治愈,入院后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初步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肺炎、急性肝炎”而转入某医院肝炎科。患者转入肝炎科后行静脉滴注促进肝细胞生长因子、口服肝泰乐等保肝剂,复查未愈,疑为某寄生虫病。追问病史,患者喜爱钓鱼,生食过鱼,经胆道引流出寄生虫成虫,检查结果为:虫体为叶状,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大小为(10~25)mm*(3~5)mm。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患者喜爱生食过鱼,经胆道引流出寄生虫,虫体为叶状,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大小为(10~25)mm*(3~5)mm。这状态符合肝吸虫成虫的形态。3、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哪种方法的检出率最高?(1)粪便直接涂片法(2)改良加藤法(3)粪便水洗沉淀4)十二指肠引流法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检出率高但是少用。常用的是粪便沉淀法检出率较高病例六患者段XX,男,22岁,南方某市人,小学教师。反复咳嗽、胸痛、胸闷伴气紧一年多,曾于2000年11月入院。2002年6月不明原因出现畏寒、双侧胸痛、咳嗽、食欲减退,于当地医院就诊,摄胸片发现右侧胸腔积液,遂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经抗炎、抗结核治疗近五个月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同年10月又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痰并较上次症状加重。故来我院就诊,同日住院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尚好,表浅淋巴结不大,心脏检查未见异常,右肺下部呼吸音减弱。腹部正常。血常规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痰抗酸杆菌(-)。胸片示右侧胸水消失,右下肺出现片状阴影及胸膜增厚,怀疑原诊断。追问病史,患者曾多次生食溪蟹。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2.6×108/L。用粪便沉淀法及痰液浓集法发现寄生虫卵为金黄色,大小为(80~118)um×(48~60)um,卵盖明显,卵壳厚薄不均,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及十多个卵黄细胞。讨论: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肺吸虫病2.诊断依据:⑴患者曾多次生食溪蟹⑵胸痛、咳嗽、咳铁锈痰⑶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2.6×108∕L⑷用粪便沉淀法及痰液浓集法发现寄生虫卵为金黄色,大小为(80~118)×(48~60)um,卵盖明显,卵壳厚薄不均,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及十多个卵黄细胞,这形态符合肺吸虫卵的形态。3.本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⑴24小时痰液浓集法⑵粪便沉淀法⑶活组织检查其中24小时痰液浓集法检出率高病例分析七患者王XX,男,28岁。发热、腹痛、脓血便一个月。患者三个月前乘船到湖北、湖南农村,由于天气炎热多次在河边和湖边洗澡、洗脚。当时足、手臂等处有小米粒状的红色丘疹,发痒,有时出现风疹症状,以为是蚊叮所致。几天后发烧、咳嗽,服感冒药后好转。大约一个多月后开始发烧、“拉痢”,有脓血,每天2~4次,上腹部不适,多次服药无效,后到省医院就诊。既往史:曾患过疾,经有效治疗后未再复发。查体:体温39℃,发育尚可,消瘦,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心、肺(—),腹部稍膨胀,肝剑突下3cm,有压痛,脾可触及,四肢(—),体重60k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2×109/L,中性粒细胞48%,淋巴细胞35%,嗜酸性细胞17%,尿常规正常。胸部拍片正常。粪检查到虫卵大小平均为89μm×67μm,淡黄色,椭圆形或类圆形,卵壳一侧有一个小棘,内有一毛蚴。讨论: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答:急性血吸虫病。2、本病综合征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答:(1)患者曾乘船到湖北、湖南农村,曾多次在河池、湖
本文标题:寄生虫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8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