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说1984读后感终于读完了。压抑痛苦得我几乎看不下去了。咬咬牙,歇一歇才又重新拾起。“1984”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社会的终极信仰是:老大哥无所不能,他所领导的政党永远正确。老大哥所有的预言都是正确的,一旦预言与现实不符,就会被修改。历史停止了。过去时时刻都在被修改,被要求和现况相符。历史就像那种可以被反复重写的本子,只要需要,就可以涂涂抹抹。过去不仅被篡改,而且被不断篡改。雕像、碑文、纪念碑、街道名---所有揭示过去的,都被更改了。人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联系是猜疑与揭露,他们无时无刻不被监视着,连写日记都是不被允许的。所有爱人、亲人、朋友,都可以成为背叛者。甚至连梦里说的话,都会成为被逮捕的理由。一切都令人窒息。在那个时代生活的特点,并不在于它的残酷和缺乏安全感,而在于它的空洞,晦暗和了无生趣。......“群众像蚂蚁”他们降生,在街头长大。十二岁做工,二十岁结婚,三十岁衰老,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六十岁时死去。繁重的体力劳动,家人与孩子、与邻居的争吵、电影足球啤酒还有赌博,这就是他们的一切。有时,他们也会不满,但这不满不会造成什么后果。因为他们不具备抽象思考的能力,他们只会对具体的细枝末节感到不满。改朝换代对他们而言只是统治者的姓名发生变化而已。旧时代的幸存者已经丧失了将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对比的能力。他们就像蚂蚁,看得到小的,看不到大的。“消失的真相”真相在哪里呢?一切都隐遁在迷雾里。过去被清除,清除的行为本身也被遗忘,谎言成为真理。除了老大哥是永远正确的、永无终结的,其他任何东西都不复存在。温斯顿所看到的,与历史书上所记载的常常相悖,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若过去和客观世界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里,意识又被控制---那要如何是好?过去不仅被篡改,而且被不断篡改。雕像、碑文、纪念碑、街道名---所有揭示过去的,都被更改了。关于“新话”老大哥有两个目标:征服世界和彻底消灭独立思考。新话的目的就是缩小思考范围,让每个人都不会再犯思想罪,因为找不到可用来表达的词汇,每一个必要的概念都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这样它的意义就受到限制,它的次要意义就会被消除、被遗忘。举个例子,如果保留了“好”这个字,那么就不需要“坏”这个字了,用“不好”就可以了,也不会有“精彩”、“出色”这类词了,只要用“加倍好”就可以了。词汇会越来越少,整个思想的氛围都会发生改变。自由的概念都消失了,又怎么会有“自由即奴役”?初次接触这本书是九月,朋友看完感叹说非常好看,夸得非常动人,经不起诱惑,看完《阿特拉斯耸耸肩》借阅了下。捧到手里认真读了几页,被作者的写作手法深深吸引,随后自己买了《1984》和《动物农场》。当时《1984》不在书单范畴,买的要阅读的书到了,就暂时放下《1984》,先读别的书。后来连叔也推荐了这两本书。所以看完10月书单,这个月重新拿起这本书,可能是看的时候心不静,再拿起这本书却没有初次捧起这本书的感觉,读的也不认真。《1984》是反乌托邦小说,1984反的是思想,党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主人公温斯顿在党的单位工作,负责篡改真实事件,把所有真实事件都篡改成党想要表达的思想。不同的是,温斯顿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党工作,却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思想最不是死亡,思想最本身就是死亡。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小说分三部,第一部阐述温斯顿自己的想法,他暗恋她们单位的黑头发女生茱莉亚。老人家想控制所有人的思想,温斯顿始终相信人的思想是自由的,不会被人所控制。可人生来空白,思想是在成长中建立的,在物质和经历的基础上,我们思索。我究竟被控制了多少。我的判断,我的对错,我的认知极受人影响,这我知道。明显的东西、朴素的东西、真理,都必须捍卫到底。自知之明就是真理,坚持到底吧!第二部在一个夜晚,茱莉亚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你”,后来他们创造机会见面、约会,他们租了一个房子,房子很脏、很乱,但在那间出租屋里他们是自由的。然而,他们还是被上司奥布莱恩抓捕。第三部温斯顿被关在小黑屋,受尽肉体和思想上的折磨,毅力坚强的温斯顿没有屈服。奥布莱恩给温斯顿套上了一个面罩,铁门打开老鼠会进入面罩撕咬他,他将痛苦的死去。最后一刻,温斯顿喊出了茱莉娅的名字,铁门关上了,他出卖了茱莉娅,老人家赢了,党赢了,党用权利压迫群众达到了他的目的。这本写于1948年的反乌托邦小说如此深刻地批判了极权主义,并那样热切地呼唤了自由。就像《纽约时报》所说的,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出于对小说的先入为主的概念,我以为最终一定有一个人会成功,即便他失败了,小说的结局也必定是充满希望的。然而,看到最后一句话,那种发自内心的压抑和被控制感令我几乎绝望,像是所有的心跳和血液流动都一瞬间停止了甚至是倒流了,我脑海里的思想也因为静默的撕扯感而颤抖。1984是让人窒息,压抑的,无自由的甚至无思想的的社会。这个让我想起了独裁的纳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的苏联,文革时的中国,以及红色的高棉,以及现今的朝鲜。而作者在1945年描写的景象就发生在了6,70年代的中国。“不过那样也好,一切都很好,斗争已经结束,他赢得了跟自己的战争,他热爱老大哥。”我不明白怎么会有一种力量能够穿越60年,经过了语言转换的消磨、误解,时间与空间的腐蚀、扭曲,依然拥有原本的莫大能力。它是种荒诞而不可抗拒、不可战胜的力量,哪怕知道自己是完全正确的,知道它是荒谬且无可能甚至可能不存在的。那像是从自己的内心由内而外延伸的自己的力量,忘记了呼吸,只记得无意义地反抗,然后急促地喘气,觉得什么地方——或许是自己的思想——痉挛,一切突然毫无预兆地恢复了正常,只是压抑和恐惧又多了一分。
本文标题:小说1984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8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