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动物检验检疫复习重点
动物检疫:动物检疫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由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检验项目和标准,对有关动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作用:1.监督作用。2.防止染病动物及产品进入流通环节。3.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4.维护动物及产品的对外贸易,保护人体健康。目的:在于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促进经济贸易,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员身体健康。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疫源地:由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称疫源地。疫点:发生疫病的自然单位,范围较小。疫区:指疫病暴发或流行所涉及到的地区。动物疫病:是一类由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具有群发性、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分类根据是否感染人分:①人畜共患病②动物固有疫病根据病原分:①传染病:微生物②寄生虫病:寄生虫动物疫病发生的条件:1、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体及适宜侵入门户致病力(致病性或病原性):指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这是该病原体“种”的特性。毒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蔓延及引起损伤等能力的总称。主要因素:病原体的结构和代谢产物。2、易感动物,不同动物对同一种病原体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异。病原体只有侵入易感机体才会致病。同一毒力和数量的病原体侵入抵抗力不同的动物,可产生不同的后果。3、促使病原体侵入机体的外界环境:(1)影响动物机体的防御功能(2)影响病原体的生命活动及毒力(3)影响病原体与动物机体接触的可能性及程度动物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2、传播途径(1)按传播方式分:a直接接触,b间接接触:经空气、饲料、饮水、土壤、媒介动物、人类、用具等(2)按更换宿主关系分:a水平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损伤等传播。b垂直传播:经卵、胎盘等传播。3、易感动物群动物疫病流行的控制措施,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群.动物疫病的危害,影响畜牧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影响进出口贸易.消毒:是指用化学药物或其它方法杀灭由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动物体表面及用具上的病原微生物,以达到控制和消灭疫病的目的。灭菌:是指杀灭一切微生物。消毒的种类:1、预防性消毒2、临时性消毒3、终末消毒消毒的方法1、物理消毒法(1)机械清除(2)紫外线消毒(3)焚烧消毒(4)热空气干热消毒(5)湿热消毒:煮沸消毒、蒸汽消毒2、化学消毒法.:采用化学消毒药品使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生障碍或引起死亡,从而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化学消毒药的选择原则:1.对病原微生物消毒力强2.不损害消毒物品3.对人、畜、动物产品无毒、无残留、无异味4.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稳定5.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常用的化学消毒药:酒精(乙醇)碘酊新洁尔灭氢氧化钠草木灰石灰漂白粉3、生物热消毒法: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嗜热微生物等氧化分解垫料、粪便、污水及其他废弃物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热杀死被处理物中病原体。常用方法:地上半圆式或坑式堆肥发酵法、地面泥封堆肥发酵法。免疫接种:采用人工方法,给动物接种疫苗及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使机体产生对相应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达到保护个体乃至群体疫病防制的目的。意义:是预防疫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对畜禽及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疫苗的种类:1.菌苗(bacterialvaccine):细菌、支原体和螺旋体等制成的预防用生物制品;2.疫苗(vaccine):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制成的预防用生物制品;3.虫苗(parasiticvaccine):寄生虫制成的预防用生物制品。4.类毒素(toxoid):用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脱毒制成的生物制品。良好的疫苗要求:有效安全保护期长使用方便价格低廉1、常规疫苗弱毒活疫苗:通过常规培养使病原体毒力逐渐减弱或丧失,但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并以此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细菌、病毒等人工培养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使传染因子被破坏而免疫原性保留所制成的疫苗。联苗:不同种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组成的疫苗。多价苗:同种微生物不同型或株所制成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取微生物中编码保护性抗原肽段的基因,与质粒或病毒载体重组后导入受体菌或动物细胞使之高效表达,提取表达产物,加入免疫佐剂后制成。疫苗使用中注意的问题:1、疫苗的选择2、接种途径和使用方法3、疫苗质量、保存与运输4、母源抗体与免疫程序动物检疫: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保护畜牧业发展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由国家法定的检疫检验监督机构和人员,采用法定的检疫方法,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检疫对象和检疫检验标准以及管理形式和程序,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监督检查作用是控制和消灭某些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动物及其产品的对外贸易.动物检疫对象:动物检疫中需要进行检出的动物疫病,即各种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法定动物检疫对象:法规规定必须检疫的各类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一类疫病: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动物疫病。疫病发生后应采取措施:立即到现场划定疫区、疫点、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对疫区进行封锁,疫情上报国务院相关部门。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接种等强制措施控制和扑灭疫病,并通报邻区。封锁期间禁止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需要对封锁区人员、运输工具和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措施。二类疫病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动物疫病。发生后应采取措施: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三类疫病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疫病。发生后应采取措:施按照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和有关规定组织防治和净化.动物检疫技术:一、流行病学调查法二、临床诊断法(一)群体检查静态、动态及饮食排便状态(二)个体检查看、听、摸、检三、病理学诊断法(一)病理解剖学检查(二)病理组织学检查四、病原学诊断法(一)病料的采集与送检(二)病料涂片检查(三)分离培养与鉴定1、细菌2、病毒3、寄生虫五、免疫学诊断法(一)血清学诊断(二)变态反应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理一、疫情报告制度动物疫情——是指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的情况。动物疫情报告——按照政府规定,兽医和有关人员及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所作的关于疫病发生、流行情况的报告。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1.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动物疫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防疫检疫机构。2.疫情报告的管理疫情报告时限快报发现发生一类或者疑似一类动物疫病;二类、三类或者其他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新发现的动物疫情;已经消灭又发生的动物疫病,在24小时内快报至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在12小时内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报告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疫情报告形式和要求(一)疫情报告形式1.形式:报表.2.主要方式:通过互联网逐级上报.3.重大动物疫情报告包括的内容:①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染疫、疑似染疫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③流行病学和疫源追踪情况;④已采取的控制措施;⑤疫情报告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隔离是指将疫病感染动物、疑似感染动物和病原携带动物,与健康动物在空间上隔开,并采取必要措施切断传染途径,以杜绝疫病的扩散。隔离的意义:便于管理消毒,中断流行过程,防止健康畜群继续受到传染,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地消灭。封锁是指某一疫病爆发后,为切断传染途径,禁止人、动物或其他可能携带病原体动物在疫区与其周围区之间出入。封锁的对象:一类疫病或当地新发现的疫病或二类、三类疫病暴发流行时。封锁的执行掌握“早、快、小、严”的封锁原则。早——是指发现疫情时报告和执行封锁要早。快——是指行动要快。严——是指措施执行要严。小——是指范围要小。封锁区的划分1.疫点:发病畜禽所在地点.2.疫区:以疫点为中心,半径3公里内的区域.3.受威胁区:距疫区周边3-5公里内的区域.4.非疫区:是指经动物防疫部门实行严格的疫病监测,有定期的疫情报告,确认在3-5公里半径内,至少21天未发生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该区域可认定为非疫区。封锁的实施1.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对疫区实施封锁。2.疫点内严禁人员的进出,对与病畜密切接触过的人员实行隔离观察.3.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指派专人,配备消毒设备,建立临时性检疫消毒站,禁止易感性畜产品运出,对出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消毒。4.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易感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密切观察疫情动态,实施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实行严格消毒。解除封锁:在最后一头患病动物消失(含痊愈或处理)后,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后,再无新病例发生时,经过全面的终末消毒后,可以由宣布封锁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解除封锁的条件:①传染源已经被消灭(治愈或死亡);②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③所有易感动物都通过一个该传染病最长潜伏期,而无新病例发生。染疫动物的处理扑杀将疫病感染的动物(有时包括可疑感染动物)全部杀死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彻底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染途径。扑杀方法⑴轻武器击毙法⑵棍棒击毙法⑶断髓处死法(破坏脑干)⑷颈部脱位法⑸电击法⑹放血法⑺二氧化碳法(可作为扑杀大量禽类和实验动物的方法)⑻气体吸入麻醉法⑼注射法⑽毒药灌服法扑杀方法的选择⑴根据动物的种类不同和疫病诊断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扑杀方法。⑵扑杀方法的选择不当会影响染疫动物处理的速度。活体染疫动物因未及时扑杀会继续生和散播病原,从而增加疫病传播的机会。⑶扑杀方法的选择不当,在动物未完全死亡时处理,不符合国际动物福利要求,会引起动物保护人士的不满和抗议。?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方法处理带有或疑似带有病原体的动物尸体、动物产品或其他物品,达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破坏毒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销毁——是指将动物尸体及其产品或附属物进行焚烧、化制等无害化处理,以彻底消灭它们所携带的病原体。1.焚化、焚烧:是把整个尸体或割下来病变部分和内脏投入焚化炉中烧毁炭化。2.湿性化制:是利用湿化机,将整个尸体投入化制(熬制工业用油)。(二)化制1.干法化制利用干化机,将整个尸体或肉尸和内脏,分类,分别投入化制。2.湿性化制利用湿化机,将整个尸体投入化制(熬制工业用油)。(三)高温处理1.高压蒸煮法2.一般煮沸法(四)深埋.选址:1.掩埋地应选择远离学校、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动物饲养和屠宰场所、村庄、饮用水源地、河流等2.避开公共视线3.坑的深度应保证动物尸体、产品、饲料、污染物等被掩埋物的上层距地表1.5米以上。坑的位置和类型应有利于防洪。4.焚烧处理焚烧掩埋前,要对需掩埋的动物尸体、产品、饲料、污染物等实施焚烧处理。5.坑的消毒处理坑底铺2cm厚生石灰;焚烧后的动物尸体、产品、饲料、污染物等表面,以及掩埋后的地表环境应使用有效消毒药品喷、洒消毒。6.填土的要求填土用土掩埋后,应与周围持平。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7.做标志掩埋后要设立明显标志8.环保要求以上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所涉及到的运输、装卸等环节要避免洒漏,运输装卸工具要彻底消毒。(五)发酵法是将尸体抛入专门的尸体坑内,利用生物热的方法将尸体发酵分解,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动物检疫范围——是指动物检疫的责任界限。按照我国动物防疫检疫的有关规定,凡在国内生产流通或进出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均属动物检疫的范围。一.动物检疫的实物范围1.国内动物检疫
本文标题:动物检验检疫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8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