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资料第八章人的生殖和发育1、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够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够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2、雄性激素能刺激男性相关器官的发育和维持男性特征。雌性激素能刺激女性相关器官的发育和维持女性特征。3、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子都是人的生殖细胞。4、卵子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由卵子和精子结合的细胞叫做受精卵。5、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中相遇并结合,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6、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CO2等代谢废物。7、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到个体发育成熟。8、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第二性征是指——男女除生殖器官外各自所特有的特征。男性的第二性征包括:出现胡须和腋毛;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女性的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9、人体的主要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男女生殖系统。10、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11、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中主要是蛋白质,使骨柔韧;无机物中主要是钙盐,使骨脆硬。骨的锻烧骨的脱钙(10%的盐酸)实验现象(1)变成灰白色(2)轻敲即碎(1)产生气泡(2)骨变软原因烧掉了有机物,剩下的是无机物溶掉了无机物,剩下的是有机物实验结论骨中有无机物,使骨有脆硬的特性鉴定无机物骨中有有机物,使骨有柔韧的特性鉴定有机物12、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送氧气和养料、运送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和体内多余的水。13、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1、在食物中一般都会有蛋白质、糖类、脂肪以及维生素、无机盐、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2、蛋白质、糖类、脂肪,它们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体内供能物质。3、糖类是人体进行运动、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4、维生素既不是构成人体的物质,也不能提供能量。但对人体有重要作用。维生素缺乏及相关疾病与食物来源: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动物肝脏、胡萝卜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新鲜蔬菜水果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豆类、蛋、奶5、无机盐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如钙、磷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盐缺乏症及食物来源: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佝偻病、老人骨质疏松症———豆、蛋、奶缺乏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肉类、豆类缺乏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碘盐;海带、紫菜等海产品。6、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三部分。7、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肝是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促进脂肪消化。8、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物理性消化。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化学性消化。9、淀粉消化从口腔开始,最终在小肠内彻底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最后在小肠中分解为葡萄糖。10、蛋白质消化从胃开始,最终在小肠内彻底消化:蛋白质在胃蛋白酶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酶。11、脂肪消化从小肠开始,最终在小肠内彻底消化:脂肪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再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12、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顺序是:淀粉、蛋白质、脂肪。13、各种消化腺及消化液的作用: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肠腺———分泌肠液(含多种酶)——消化蛋白质、糖类、脂肪胰腺———分泌胰液(含多种酶)——消化蛋白质、糖类、脂肪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可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帮助消化脂肪。14、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壁都很薄,都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15、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胃蛋白酶胆汁酶唾液淀粉酶酶16、胃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17、早餐约占一天热能的30%,午餐约点40%,晚餐约占30%。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血液和血型(七下P42)1、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功能:在人体中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2、新鲜血液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溶液可防止血液凝固。3、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4、各种血细胞比较:形态结构特点大小数量功能红细胞成熟后无细胞核较大最多运送氧气白细胞有细胞核最大最少吞噬病菌,防御保护作用血小板无细胞核最小较多止血和加速凝血红细胞中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因此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容易与氧气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5、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人就会出现贫血。6、当白细胞数量多时,人会得炎症。7、当体内血小板少的时候,人体会出现异常出血。8、血液凝固和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有关。血清与血浆的区别是血清里不含纤维蛋白原。8、血常规化验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9、输血是一种将献血者的血液输入失血者体内的治疗方式。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O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万能输血者),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万能受血者)。第二节血液循环(七下P50)1、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2、动脉特点:管壁较厚,有弹性,血流速度快,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特点:很细,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数量多,分布广。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3、心脏内部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心室连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右心室连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左心房连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窒和动肪之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4、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动脉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搏动,叫动脉脉搏,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率,平均每分钟约75次,儿童心率一般高于成年人,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5、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路线同时进行。当血液中含氧较多时,血液呈鲜红色,叫动脉血;当血液含氧较少时,血液呈暗红色,叫静脉血。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静脉血。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成了动脉血。6、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叫血压。健康人收缩压为12~18.7Kpa,舒张压为8~12Kpa。血压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如:15/10.8Kpa。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为高血压。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七下P57)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功能:不断地从空气中吸收氧气,排出体内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2、鼻腔内有鼻毛和黏膜。黏膜分泌黏液即“鼻涕”,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黏膜功能:使冷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粘连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卫生。3、咽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喉仅是空气的通道。人的声带位于喉部。当说话时,空气经过喉部,振动声带发出声音。4、气管的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黏液可以粘连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并经咳嗽咳出体外,即“痰”。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个肺泡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6、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有关。7、根据吸气和呼气时的身体内的变化完成下题:①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增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②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的前后、左右径缩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8、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反映肺在一次呼吸运动中最大的通气能力。测量肺活量时,一般测3次,取最大值。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七下P63)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它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结果。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3、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吸入肺泡里的气体,其中的氧气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静脉血就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而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则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4、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动脉血经组织细胞之间的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氧气便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里,使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七下P68)1、人体内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用于细胞的分裂与生长,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被暂时储藏在人体内。2、在细胞内,蛋白质、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在氧气的参与下被氧化分解,贮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用于维持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3、人体产生的部分能量用于维持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可用体温计来测量,测量的部位一般是腋窝、口腔、直肠三处。平均数值分别为36.8℃、37.2℃和37.5℃。最接近人体实际温度的是直肠。人的体温与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有关。4、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5、发热既有利又有害。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有利于恢复健康。但长期发热或体温过高则使得胸廓的容积增大—→肺就会随着扩张→肺内气压低→外界空气进入肺,完成吸气。使得胸廓的容积缩小—→肺就会随着回缩→肺内气压高→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完成呼气。有害。体温达到43°c时,人就有生命危险。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环境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七下P74)1、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考识图)2、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肾小囊一端包裹着肾小球,另一端连着肾小管。肾小管细长而曲折,最终汇集成集合管,并与肾盂相连。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许多毛细血管,环绕在肾小管周围。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七下P79)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即原尿。2、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3、原尿中含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这个过程称为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原尿含有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是尿液。4、肾能够自动调节尿液的成分。5、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分出排泄和排遗。排泄..是人体将代谢的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6、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尿液在肾中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尿素、无机盐和水。二氧化碳通过肺排出体
本文标题: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29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