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王明珠一、课程名称:《心理学》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郭德俊主编,刘惠军副主编二、授课班级:15汉语言文学①②③班三、辅导内容(各章重难点)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2二、心理学为什么是中间科学?P61、心理现象的本质是脑的机能,心理学要研究脑对心理的关系与作用,研究的目标和手段跟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2、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3、综上两点,说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三、心理学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6-71、描述和测量2、解释和说明3、预测和控制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P10-131、观察法(播放延迟满足实验的视频)2、心理测量法3、实验法4、个案法五、20世纪心理学有哪些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是谁?第一章意识和注意一、如何理解意识概念?P25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二、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有哪几种?P27-281、睡眠与梦2、催眠3、白日梦和幻想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三、什么是注意?它有何特点?P3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四、注意有哪些分类?P32-35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能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相对强烈的刺激;(2)突然发生变化的刺激;(3)不断变化的刺激;(4)刺激物与周围事物的反差。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是:(1)培养间接兴趣;(2)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地组织活动;(3)丰富的经验;(4)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3、随意后注意。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五、注意的品质主要指什么?P35-37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示图)3、注意的分配。条件:(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2)注意的分配还取决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4、注意的转移。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有哪些种类?1、感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上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种类:第一类是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第二类感觉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这类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二、感觉阈限。1、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感觉阈限(感受性)。2、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3、绝对阈限:个体觉察到刺激存在的最低强度。三、三色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在解释颜色感觉时与对立过程理论有哪些不同?P57-581、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红、绿、蓝是基本的颜色感觉,其他的颜色感觉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的,黑和白的感觉是由视杆细胞产生的。2、三色论适用于对视网膜机制的解释。对立过程理论则更多地解释了信息离开视网膜后在视觉神经通路上发生的事件。四、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有哪几种?P61-631、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2、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五、知觉的组织原则有哪些?P63(参考图3-6)1、邻近原则2、相似性原则3、连续性原则4、闭合原则5、同域原则六、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七、什么是似动?似动的形式有哪些?1、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2、形式: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第三章记忆一、什么是记忆?信息加工观点是如何解释记忆的?P77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二、什么是组块?影响组块的因素是什么?P83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影响组块的因素是经验。三、加工水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这一理论强调用信息加工深度来解释记忆,认为没有必要将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系统,所谓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只不过是一种记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识记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和记忆得清楚与否,决定于对材料提供的信息是如何加工的,即决定于加工水平。五、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了怎样的遗忘规律?P94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六、遗忘的原因有哪些?P95-971、编码和提取失败。2、消退说3、干扰说4、压抑说七、哪些复习策略可以提高记忆效果?P981、及时复习2、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第四章思维一、什么是思维?P10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二、思维有哪些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的目的性和问题性三、什么是想象?想象在思维中的作用是什么?P112-113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2、功能:(1)预测和计划的功能;(2)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3)代替的功能;(4)生理调节的功能。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P122-1241、问题的表征2、定势3、功能固着五、举例说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什么?P129-130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验证阶段第五章语言一、什么是语言?P13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和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元素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二、语言的功能有哪些?1、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功能。2、交流和表达的功能。3、思维功能。三、什么是词汇理解?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有哪些?P141-1421、词汇的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头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2、影响词汇理解的因素主要包括:词频、词长、语境和语义。四、简述语言产生的过程。P145-1481、语言产生也叫语言的表达,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过程。2、构建阶段—转换阶段—执行阶段五、语言获得的后天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证据支持后天论?P151-1521、语言获得的理论有两类:一类理论强调后天的学习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另一类则强调个体具有获得语言的先天因素。2、巴普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语言获得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条件练习系统的形成和发展。3、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可以采用常见的学习原理来解释的。4、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观察学习的角度阐述了语言获得的过程。第七章一、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有哪些维度?1、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2、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交流功能。3、情绪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愉快不愉快,称之为情绪的效价;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有低唤醒与高唤醒。二、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P167-1721、表情是指情绪发生时,伴随的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2、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三、詹姆斯-兰格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P174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四、坎农-巴德学说在情绪心理学的发展中有什么意义?P175坎农一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丘脑过程被唤起时情绪的特殊性质就附加于简单的感觉之上。当外界刺激引起感官产生神经冲动,由丘脑进行信息加工后,分别传送到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其他部分。传送到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传送到内脏骨胳肌激活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同时发生。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重视情绪中枢性生理机制的研究,但却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的作用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意义,而有较大的局限性。五、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思想是什么?P1761、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该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2、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该理论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情绪活动必需有认知活动的指导。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六、什么是情绪调节?它在人们生活中有什么意义?P179P1841、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包括削弱或祛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2、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情绪调节对于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情绪调节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第八章动机一、什么是动机?P189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二、动机具有哪些功能?通过理解动机的五个特点,总结出动机有三个功能: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192通俗理解: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四、动机与行为的关系P1931、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2、良好的动机应产生良好的行为的行为效果,不良的动机则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效果。五、耶克斯道德森定律P194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线性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六、驱力理论和诱因理论各自的特点是什么?P200-2021、驱力理论: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者障碍,所以,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2、诱因理论:吃饱了的动物在看到另一个动物在吃食,将会重新吃食物,这时的动机是由刺激引起的,人类经常追求刺激,而不是力图消除紧张使机体恢复平衡。诱因理论强调了外部刺激引起动机的重要作用,认为诱因能够唤起行为并指导行为。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I(K,诱因)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六、动机归因理论P203(一)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二)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2、人对前次成就
本文标题:心理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2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