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精品推荐]_考试详解招生制度改革_征求意见座谈会与解题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征求意见座谈会[孙霄兵]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今天《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向大家征求意见。我们这次征求意见也是属于《规划纲要》制定整个征求意见过程的一个部分,近期就大家关心的几个主要问题专门请大家到教育部来听大家的意见,直接地进行交流。今天征求意见座谈会的主题是有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大家始终关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校、每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要碰到的问题。这一次在《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有关改革的问题受到了中央领导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所以,《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非常重视。今天教育部有多位司局同志出席,我简单介绍一下。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李光明;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赵建武;教育部基础二司课程处调研员沈白榆;教育部学生司招生处调研员苟人民;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处处长韩家勋。我是教育部政法司司长。今天来的这些同志说明了在教育部直接和考试、招生相关的所有的司局都到齐了,也就是直接听取大家的意见。今天请来了在座的各位同志,大家或者是对考试招生制度有非常深刻的关切或者在这次征求意见当中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办法,希望大家今天不要有任何的顾虑,畅所欲言,希望大家给我们提有价值的意见。我们时间也很宝贵,一方面要指出问题,另一方面要提出改进的意见,究竟怎么改比较好,比较符合我们人民群众的要求,同时又比较可行。因为我们国家考试的问题涉及到的人非常多,我们光一个普通的高考,参加的人就超过一千万,录取的人超过六百万。所以,怎么样让我们的考试、招生既能够保证公平,又能够为国家选拔人才,又能够减轻受教育者的学习负担。可能这里面还不只我讲的这几个方面,还有多种的价值追求,如何把它们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而且落实到制度上的操作,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今天就是多听大家的意见。[兰惠泉]我提的建议是在流入地入学参加高考。现在是人才流动时代,2008年全国大约有1亿5千万投资经商务工人员,其子女入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如果不改革将耽误一代学生,流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当中基本得到解决,但是他们的中高考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流入子女的高考由于六年或者十二年时间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如果不是这样,许多考生出生在流入地、长在流入地、借读在流入地,而户籍的地方没有学习,因此他们既在借读地不能参加中考试,也不能在原户籍地参加高考,等于事实上剥夺了他们的高考权利。其次,由于各省的教材不一样,各地自主命题,在父母流入地读书的学生可能就不适应原户籍地的高考。即使他们回到原户籍地参加高考,也在考试上处于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另外,现在一般说流入人口就是农民工,有一部分是农民工,但是相当一部分投资经商人员大流动,现在农村有几千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如果在15年、20年以后,他们到时候都要进城市,到城市以后,他们现在的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层次也很不够,那就会引起很大社会问题。但是他们现在家里没有金钱,我们到那个时候和农民工就不是和睦相处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由于落户户籍地的问题,造成中高考学生的困境,有违法制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城市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要发展,就要取得和谐,就应当有序地接纳外来经商投资务工人员的子女,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社会保持稳定。从法律角度上分析,不让外来子女就地中高考侵犯了他们的社会权利,从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创伤。再说,外来经商投资务工人员每年要给流入地创造财富,缴纳相当的可观的税费,交税平等人权不平等,外来人员子女被歧视,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一个公民立生安民之本,不能因为户地使一代青少年被挡在了流入地高考的大门之外。作为中高考是在户籍制上附加了过多的功能,与现代法律不符合。目前情况不是要放开户籍,只是要以学籍参加中高考,解决流动人员子女的实际问题,体现了真正的公民平等。我们期待改革能为学生带来福音。我们这个建议连续三年,通过电子邮件提到全国人大及北京市人大,今天教育部有关部门能重视我的建议我非常感激。谢谢大家![杨永胜]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感谢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我是一个在京就读外地学生的父亲,我要谈的问题是教育公平方面。主要是外来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不能在学籍地参加中考、参加高考,我觉得这有违教育公平,而且和党建立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宗旨相违背。首先,我谈一下城市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城市外来人口中小孩的数量十分庞大。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在京公布了中国流动儿童状况的调查结果,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在2000年已经达到1亿,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有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报道还提到,中国近2000万流动儿童教学状况堪忧,失学率9.3%。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扩大。许多在城市中就读的学生大多没有当地的户籍,由于教育招生政策的限制,他们高中教学在当地参加高考根本无法实现,这个人群是十分庞大的,不恰当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根据我小孩就读的学校为例,他们初中班有12个班级,每个班级基本上有一半的学生是外来儿童,可能有一两个人可以解决户口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有一半以上没有北京户口。所以,这部分学生到时候参加高中学习,现在规定这部分学生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第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一是他们在人格上受到歧视,无法和当地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当前的城市相关制度并没有对流动人口子女表示应有的包容,相反,流动儿童不是被视为需要平同对待的教育对象,而是被当做城市教育体系的“入侵者”,最多只能做到需要救助的对象。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他们是没有当地户籍的外地人口。二是政策限制外地人在现教育城市不能升高中、考大学,我觉得这次《规划纲要》有一个子考题叫“教育公平”,我觉得这个讲的非常好。近年来,我国政府就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可以说基本保证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但是受到现行教育政策的限制,在孩子就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升高中、考大学要回原籍,这对很多已经在城市进入义务教育的孩子留下了很大的压力。他们不可能在流入地完成学业,政策上让他们返回原籍,不平等的政策就这样过早地留在他们的心里。有的没办法的家长干脆让孩子失学,帮家人打理生意或者干别的,这部分孩子非常可怜,基本上都失学了。三是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失业,像我这种情况,在北京干了十几年,在别人眼里也小有成就,由于我的孩子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我的老家在西安,我可能就会带孩子回西安去了,对我个人而言,我就面临重新择业、重新创业的问题,这种问题对我个人来讲包括我的家庭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打击。包括跟我干了十几年的员工,可能也面临着失业,他们原来跟着我干的最多的时候有好几十人,他们知道我的孩子要上高中了,他们自己就慢慢走了,不到最后一刻我也不会解散我自己的企业。第三,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觉得根本原因就是政策限制。我国政府对人口管理采取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将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公民权利同户口性质相挂钩,在现实中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学习地接受完全教育的权利,有失教育公平的原则。其他原因我觉得还有地方保护主义。我觉得地方保护主义在全世界都会被抛弃,但是在中国表现的最淋漓尽致的,还有既得利益的作祟。我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上公交车,大家都希望挤到公交车上,因为要上班,因为一上到公交车以后就不希望公交车下面的人再上来,因为我已经上来了,你上来就会挤到我,我觉得这就不公平。第四,改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的建议。建议一,建立政策和法制制度,依法保障流动人口接受公民教育的权利。我觉得教育部这次能够大规模征求全国对《规划纲要》的意见,从我个人来说看到了希望。建立政策法规,最主要的是要实现全国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管理入学、升学,包括教育经费的划分,不要与当地实际的学生人数为主等等,我相信教育部有能力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建议二,在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无法立即实现的情况下,教育部门要敢为天下先,要先打破制度政策限制。国家教育部应逐渐弱化户籍制度堡垒,改革依托在户籍之上的教育入学考试制度。首先实行在学籍地无条件接受高中教育和在学籍地参加高考的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放松学校的限制、户籍限制和年限的限制。比如在城市学习达到一定时间,比如说三年,就可以和当地的学生一样参加高中入学和高考,以保障流动人口子女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要实现学籍管理,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部一直头疼的高考问题,比如北京的小孩想到西藏考试考好的大学,就在西藏必须读完三年高中。根据我的了解,全国不少城市,比如西安,只要高中三年在学籍在流入地就可以在西安和当地的孩子一样参加高考,我感到这是很公平的。建议三,教育平等全国要一视同仁的教学体制。比如全国实行统一命题、统一高考考分,我觉得这不现实,在这种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先实行狭义的教育平等,比如在一个城市,比如在北京市,都是在北京市读书的小孩,都是一视同仁的,不要管小孩是来自天津还是来自西藏还是来自陕西,只要他的学籍一直在北京,那么他应当和北京的孩子一样享受平等教育的对待,包括入学考试、高考。最后我谈一下我的期盼,人口的自由流动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必须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公平教育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和家长都希望可以平等,我们希望改革的春风马上到,头顶同一片蓝天,脚踏同一片热土,我们同样渴望知识的海洋和明媚的阳光,这是生活在城市外来孩子的殷殷求学之声,同样是祖国的花朵,都是祖国的未来,我们需要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谢谢大家![吴彬]我是雨润花教育书店的。我想谈关于中学阶段文理分科的问题,对此问题我持否定态度。我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我认为高中阶段应该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培养重点在面,而不应该在点。一个人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干什么工作,他的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追求,但是他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知识掌握的是否扎实全面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比如我国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其中很多人走向工作岗位不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究其原因,就是知识面过窄,没有一定的视野宽度。从知识的角度讲,绝大多数人的视野高度我认为不是单一的深度不广,而是由于二者有机结合造成的。再如,我国目前复合型人才比较短缺,以银行业为例,因为我是学金融的,对国内银行业比较了解一点。目前缺少人才主要是既懂金融知识又懂计算机,或者既懂经济又懂其他专业,有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士。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但我认为高中阶段不应分文理科,中国的教改才能与高校改革更好地衔接。第二,高中文理分科强化了学生偏科行为,不利于今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里我以我儿子为例,我的孩子现在就读北京一所中学的高三理科实验班,他上高一的时候就非常漠视历史、地理的学习,作为我,比较注意孩子全面发展。我对此问题也很担忧,也很重视,我也多次和他沟通交流,发现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我说难道是他没有兴趣,他很小就特别愿意看历史、自然,对时事政治也比较关心。但是为什么对这几科比较漠视呢?他很明确,自然,上高中以后,他最终决定要上理科,高考这几科不考,现在的孩子都很现实,据他描述,在高一没分之前,高一的时候,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选择理科,他上这三门科的时候,他们班很多学生都做数理化作业,他认为他也可以,他没做至少他在听课,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我认为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弊端比较多。第三,高考增加考试科目与增加学生学业负担没有必然联系。也许很多人认为高中阶段文理不分科,高考可能要增加考试科目,很自然地会想到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本来这些年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素质教育提上来了,负担没有减,我认为和高考科目没有关系。昨天晚上我在准备提纲
本文标题:[精品推荐]_考试详解招生制度改革_征求意见座谈会与解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5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