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国外大学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
62014年第17期(总第312期)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纵观各发达国家的发展,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钱学森曾向温家宝同志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责任重大而艰巨。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国外大学教育的特点,希冀能为我国大学教育的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一、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一种精神,是一面旗帜,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渗透着人们对大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方式,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和关键。[1]一个大学的教育理念为该大学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调。国外大学的教育理念是在继承其办学传统、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及社会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并且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如“科学与人文融合”“教学与研究结合”“通识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这些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个性极大地促进了一流大学的形成和发展,[2]尤为值得学习和借鉴。例如:耶鲁大学注重以生为本,自1701年创办以来,一直以保守主义理念治校,直至1993年列文担任校长后才开始采用实用主义理念治校。在工程领域界一直享誉盛名的MIT(麻省理工学院)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而后又提出了“大工程教育”理念,强调其系统性及人文教育的融合。[3]哈佛大学之所以长盛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坚持追求真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科研与教学并重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大学也有教育理念,但很多只是一种口号,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甚至有些学生毕业后不了解本校的教育理念,说明我国大学对于教育理念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不够。此外,我国很多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一成不变的,没有革新,没有与时俱进,落后于时代的教育理念只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我国大学应当将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二、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人们不但要学会获取新知识,更要学会运用新知识以及创造新知识,这样才会获得可持续发展。国外大学教育以设立创新基地、改变教学形式、调整课程设置、创新经费补贴等方式鼓励创新,为广大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MIT让本科生参与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几年前欧洲共同体创办了一所“欧洲高等学校研究生院”,接纳欧洲共同体各国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到校深造,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工作。[4]美国很多大学的教学方法很值得学习,如讨论、读书报告、小组工作、社会调查、实习、实验等,一般采用的是交互式教学模式。[2]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勇敢表现自己并提出各种问题,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和个性化发展。盛行世界的“问题教学法”使得学生对知识和真理充满了好奇与追求,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国外大学课程成绩并不是由考试一刀切决定的,而是由考试成绩、平时测验成绩、课后作业和论文完成情况、课上讨论和小组工作时学生的表现等构成。[2]另外,考试大多采用“带回家”的开卷形式,试卷内容重视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体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更好地为他们的前途考虑。在入学时不规定专业,而是在全校范围内广泛选课,在二年级时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自由选择自己的专业与课程。美国许多大学还开设了一系列关于创造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训练的课程,以提高其创新能力。纵观我国的教育情况,我国许多大学的教育一直“以知识为国外大学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李 晟1,2 杨喜生1 廖建军*1(1.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摘要:从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能力本位的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国际化六个方面分析了国外大学教育的特点;提出我国的大学应不断改革创新,借鉴国外大学的教育经验,逐步形成自身的特点;并针对我国大学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关键词:国外大学教育;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大学教育国际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06-02收稿日期:2014-04-13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3年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湘教通[2013]223号-220)作者简介:李晟(1981-),男,湖南衡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艺术研究;廖建军(1965-),女,湖南宁乡人,院长,教授,从事景观生态恢复、园林艺术研究。通讯作者:廖建军7宏观理念探讨NO.17,2014(SerialNo.312)中心”,把知识与创新能力等同起来,把知识与书本、课堂等同起来,从而造成了“死读书”的情况。许多大学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不注重与学生互动,而且上课形式及考核形式单一,课程设置不灵活,没有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此,我国的大学教育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扭转考试强等于能力强的局面,采用多种互动形式的教学模式,建立“发展型”的教学评价体系。[5]另外,大学教育应成立创新教育基地和创新科研基金,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搞科研创新活动。三、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教育能力本位教育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成为欧美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教育是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建立在非书本上的学习活动,着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国外大学教育从课程层面、课外活动、专业实习等方面开展了实践教育。美国各大学增设了许多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见习课等,推动了教育的实用性。MIT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斯坦福大学要求各学科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工业界、企业的咨询与交流活动。不管是欧美还是日本的大学,他们都非常注重加强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并有着长期的合作,鼓励学生走出去,要求学生到工厂或企业参与实习。[8]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培养了大批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避免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此外,国外大学都很注重开辟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不但丰富了校园生活,而且锻炼了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大学生的潜能。[10]国外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形式多样,如学术、娱乐、体育、宗教、公益等,常见的有模拟法庭、篮球联赛、俱乐部活动、沙龙、演讲比赛等,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能力。课外活动是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素质教育的体现。我国的大学教育应设置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选择自己的培训课程;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考核方式,增加以能力考核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方法;以校企合作的方式鼓励和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将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也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工作环境和社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寻求与企业的多元化科研合作,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从而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多方向辐射能力培养机制;拓宽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建立综合性考核机制,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度。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6]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的软实力,也是大学的精神核心所在。大学文化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是无法移植效仿的。大学校园文化凝聚了学校的特色和独有的风格,是大学走向世界并成为一流大学的内部驱动力,也是科技创新与思想发展的摇篮。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西方国家的大学校园多为历史悠久且各具特色,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同时,西方国家的大学校园与社区融为一体,不设大门和围墙,即被称为“无边际大学”,显示了文化的开放性。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国外大学的校园文化配套设施齐全,资源丰富,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与渴望。哈佛大学之所以闻名于世,最令其骄傲的是拥有90多座图书馆,基本上每一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馆藏资源1500多万册,培养了3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耶鲁大学体育设施齐全,篮球场、足球场、游泳训练中心、皮划艇等体育设施给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国外大学都积极倡导学术自由,充分给予学生平等、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论是在政治和宗教信仰上,还是在选课、选举上都享有绝对自由的权利。从国外大学的文化建设中窥知,要推动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主要从以下方面下工夫: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尤其是图书馆建设;其次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学术自由,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最后要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等媒介进行文化宣传。五、完善的教育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大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前加州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在《大学功用》一书中提出了新的大学理念,即巨型大学理念。对于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来说,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或模式去管理。国外大学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五种: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教学人员管理模式、公司管理模式、董事会管理模式、混合管理模式。国外大学一般都拥有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学术与行政各司其职,互相促进。耶鲁大学采用董事会管理模式,它已被写入耶鲁大学宪章,是耶鲁大学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有监督权、审核权、决定权等,负责制定学校的大政方针,这种管理方式高效、民主。学术与行政分权而治,相互配合。耶鲁的传统之一是采用教授治校,因而采用教授终身制的人事聘用制度。获得教授终身制的教授必须是国际领域最优秀的前三名,因而筛选要求非常严格,为了提高教授的积极性,而后采用了有期限的合同制。在财务运作方面,耶鲁大学采用董事会、校长、教务长三权分立的制度,使得操作各方相对独立,避免了钱权交易。另外,耶鲁大学强大的财力投入主要是来源于学费、项目资助、捐赠三部分,保证了各项职能的顺利进行。我国很多大学管理中的行政主导、“官本位”思想仍然比较严重,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之上,造成了学术与行政权力失衡以及校园学术不端和腐败的现象。因而要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革,还校园一片学术净地。六、大学教育国际化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学教育呈现了国际化趋势,这也给当今的大学教育带来了挑战和竞争。大学教育国际化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大学自身的改革和文化的传播。[7]国外大学把国际化作为一种办学理念,都竞相开设国际化课程、互派留学生和交换生,培养国际型人才,同时跨越国界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科研合作等。耶鲁大学开展了“世界学人计划”和“开放课程”等国际性的实践项目;MIT的学生在国外交流项目中可以申请到国外游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柏林大学等都设立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在改革开放时,邓小平同志提出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我国大学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下转第9页)9宏观理念探讨NO.17,2014(SerialNo.312)(3)内部行政机构。克尔认为,“巨型大学”的行政管理机构应包括校长、常务副校长、院长、系主任以及各专门机构主管。校长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拥有管理和指导学校一切事务的权利以及董事会所赋予的其他权利和义务。校长在“巨型大学”中需要充当多重角色。首先,校长作为“调节者”需要调和各团体之间的矛盾,保证学生群体之间、教职员之间、行政部门与董事会之间相安无事。[4]其次,大学校长需要充当建设者,创建一个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的环境。在该环境下,校长能
本文标题:国外大学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借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35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