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五年级下册《美丽宝鸡》
1第一课市树市花衬宝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宝鸡的市树市花是什么。2.了解海棠的种类以及各个时期海棠的特点。3.知道海棠的作用。4.了解白皮松的特点及作用。5.增强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海棠的种类以及各个时期海棠的特点。2.了解白皮松的特点及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市花——海棠。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市树市花是什么。2.了解海棠的种类以及各个时期海棠的特点。3.知道海棠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海棠的种类以及各个时期海棠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市树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市树市花,市树市花的存在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和谐、全面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宝鸡市树白皮体能俊朗挺拔、生命力顽强,市花海棠香艳四溢、芳华夺目,象征着宝鸡人民向往美好生活、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板书课题)二、新授1.了解宝鸡的市树市花(1)阅读课本P2“发现宝鸡”说说宝鸡的市树市花是什么。2(2)学生回答。(3)欣赏“花开烂漫的海棠”和“太白山深处的原始白皮松”2.美丽的市花——海棠(1)提问:你观察过海棠吗?不同品种的海棠该如何区分?它们的枝干、叶子、花朵、果实等有哪些特征?(2)幻灯出示各种品种的海棠让学生欣赏。(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本P5—P9内容。(4)汇报学习成果。(5)小结。3.海棠的作用三、总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市树——白皮松。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宝鸡的市树是什么。2.了解白皮松的种类及各个时期的特点。3.知道白皮松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白皮松的种类和各个时期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对植物而言,有的人喜欢“四大君子”,有的人钟情“国色天香”,要想在成千上万种的植物中选出一个城市的市花市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白皮松却在众多树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宝鸡的市树,这除了因为白皮松自身的优势之外,还因为它在宝鸡有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市树——白皮松。(板书课题)二、新授1.了解宝鸡的名片——白皮松。3白皮松是常绿乔木,枝轮生,冬芽显著,芽鳞多数,覆瓦状排列。嫩枝上长有针叶,针叶是着生在枝叶交接处的节状叶枕上,每根松针的外围都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和一层腊质的外膜,这样就减少了松树身上水份的丧失,保证该物种可以在很干燥的环境下生存。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是中国特有树种之一,树形多姿,苍翠挺拔,别具特色,早已成为华北地区城市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近年白皮松已引种美国,世界瞩目。2.学生自学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3.交流汇报,展示学习效果。(1)白皮松在宝鸡的分布。(2)白皮松不同时期的特点。①.幼树树皮光滑,灰绿色②.长大后树皮成不规则的薄块片脱落,露出淡黄绿色的新皮。(3)白皮松叶子和花朵。(4)白皮松的果实和种子。4.师小结。5.白皮松的作用。三、全课总结第二课百里俗不同教学目标:1.宝鸡不同地区的人在饮食上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2.宝鸡不同地区在住房上有着明显差异;3.学习了解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及住房方面不同生活习俗差异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宝鸡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饮食及住房方面有着哪些不同的生活习俗。教学难点: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及住房方面不同生活习俗差异产生的原因。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教学目标:1.宝鸡不同地区的人在饮食上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2.宝鸡不同地区在饮食上不同生活习俗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宝鸡不同地区的人在饮食上有着哪些不同的生活习俗。教学难点:宝鸡不同地区在饮食上不同生活习俗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宝鸡约两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其生活习俗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宝鸡有哪些生活习俗的差异呢?让我们积极投入吧!二.学习新课。1.发现宝鸡:看图了解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生活习俗。2.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在饮食方面有着哪些生活习俗。3.感受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1)在宝鸡,你见到过哪些不同于自己家乡的饮食生活习俗?(2)你知道这些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俗的产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气候、物产、地理位置)(3)阅读课本第20—25页,进一步了解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有哪些差异及产生的原因。三.观看视频,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饮食习俗。四.总结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宝鸡不同地区居住建筑的差异;2.宝鸡地区居民居住建筑差异产生的原因。教学重难点:宝鸡地区居民居住建筑差异产生的原因。教学过程:5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陕西的“八大怪”是什么?(房子半边盖••••••)为什么房子要半边盖呢?就让我们赶快投入到今天的学习中吧!三.学习新课。1.在你们居住的地区建筑有哪些特点?主材料是什么?2.看图片了解宝鸡不同地区不同的建筑。3.阅读课本27页,了解房子半边盖的原因。4.宝鸡北部的川、塬地区居住建筑有哪些形式?(窑洞)5.阅读课本,深入了解宝鸡不同地区不同建筑产生的原因。四.观看视频,了解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五.总结全课。六.布置作业。你所在地区的民居建筑是什么样的风格?建筑的主材料是什么?这种建筑风格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关系?第三课明主觅贤才教学目标:1.了解陈仓区钓鱼台。通过学习,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2.谈自己对姜太公来此处钓鱼的认识。教学重点:了解钓鱼台,忆姜太公不休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姜太公历史典故发源地。2.品味艺术作品,读姜太公钓鱼。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激趣导入。通过看雕刻、绘画、影视等艺术作品,了解钓鱼台及姜太公。三、新授。61.发现宝鸡:给学生讲解陈仓区钓鱼台,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发源地。2.姜太公精通兵法,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3.感受宝鸡:(1)姜太公钓鱼方法与众不同,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钓鱼用的是直钩,而不用鱼饵。(2)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老人以同样方式垂钓。也许鱼儿被老人的诚意感动,水面泛起了圈圈涟漪,好像有鱼儿上钩。(3)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在雕刻艺术的渲染下,更加生动形象。(4)姜太公他意不在钓鱼,而是在“钓”周文王,最终这一被动被文王发现,姜太公这种不懈的精神令人佩服。四、总结教学。五、观看视频,最后总结出一则寓意深刻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钓鱼台遗址。2.要解“丢石”之谜。3.周文王将姜子牙扶上自己的御车,并亲自驾辕拉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激趣导入。让学生看一些姜子牙当年垂钓场景的影视资料。三、新课讲授。1、钓鱼台位于陈仓区天王镇境内,名贯古今的“姜子牙钓鱼、周文王访贤”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2、磻溪是渭河的一条支流,水源充沛、清澈见底,因姜太公曾在此钓鱼而广为流传。3、要解“丢石”之谜,还得从姜太公钓鱼说起。4、人们对姜子牙这种坚忍不拔精神的敬佩,寻访钓台,姜太公不懈奋7斗、坚忍不拔的精神令人感动。5.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传颂称道。四、总结教学。五、观看视频及图片,游客感受姜子牙当年钓鱼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姜子牙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学生要学习姜太公这种精神。第四课诗画太白(一)教学内容:诗画太白教学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太白山的独特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观看关于太白山的视频、图片,感受太白山的美丽风景。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观看太白山的感受。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课:师:我们宝鸡地处渭河河畔,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不少名胜古迹,人称:“旅游圣地”。你去过哪个地方?感觉如何?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神秘多彩的“太白山”游玩,想去吗?二、教学新课:1、视频游览:师:游览时心情如何?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2、介绍了解“太白山”的几个主要景点:投影出示彩图。师做简单介绍:拔仙台: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孤高峥嵘,参天人云,登台远眺,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大爷海:形成于古老的第四纪冰川,湖面水平如镜,碧波涟涟,湖8面忽而雾霭弥漫,忽而云散雾匿。“太白积雪六月天”:太白山冬夏积雪,山高云淡,气候寒冷,积雪常年不化,银光四射,景致格外壮观美丽。三、全科总结:师:你喜欢太白山吗?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游览后的感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太白山的著名景区“神功石”和“铜墙铁壁”。2.使学生爱家乡、爱太白山,保护家乡的一草一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太白山是国家级著名的AAAA级景区,海拔3767米,独特的地域位置和神奇的自然特征,赋予太白山厚重博大的自然与文化的双重价值。太白山雄、奇、秀、幽特色明显;山、林、水、气四项俱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著名景区“神功石”和“铜墙铁壁”。二、看图讨论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三、组织课堂活动:为什么叫它“神功石”呢?因为,这块石头重约200吨,体积约80立方米,如果找不准着力点,就是10个人推,它也纹丝不动;如果找着着力点,你一个人就能轻轻推动它,就好像借助神功一样,所以这万斤巨石就被称为“神功石”。“神功”两字是雕刻上去的。据有关史料记载,它是唐高宗李治御笔题书的。现在的人为了醒目起见,用红色拓写了“神功石”三个字,公园管理者为了游客的安全需要,在旁边加固了围栏,还在石头底下垫了些东西,以免因巨石晃动太大而发生危险。四、想一想,说说神功石的原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可让几名学生发言)五、看图了解“铜墙铁壁”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9六、组织课堂活动:这是一块巨大的太白花岗岩岩体,高400余米,属于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一种流水地貌,由于流水冲涮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剥蚀面。壁立千仭,面如刀削,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恰是一道天造地设的“铜墙铁壁”。有一首诗写到:铜墙铁壁扑面,巍峨屹立参天,若得此墙为城,纵有天兵何患。七、讨论交流:学生交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铜墙铁壁”内容,文字图片均可以。八、课堂小结。第五课发现宝鸡的对称美教学内容:发现宝鸡的对称美。教学目标:1.认识宝鸡的对称造型之美。2.发现身边的对称美。3.感受自然界的对称美。教学重点:认识和发现宝鸡的对称美。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寻找宝鸡的对称美。2.感受对称美。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激情导入:对称,让宝鸡更美丽!生活在宝鸡的你,感受到身边这些对称事物所蕴含的美感了吗?让我们一起睁大眼睛,去发现身边的对称美吧!三、新授:1.发现宝鸡的对称:对称设计的凤翔草编饰品,盛开的西府海棠,精致的马勺脸谱,雄伟的建筑石鼓阁等。102.观察对称,了解对称的特征,说说自己家里有哪些对称?3.感受对称美,交流这种美的感受。4.寻找自然界的对称:人的五官和身体,左右对称的动物肢体,对称生长的松叶和松果,鸟的翅膀,白皮松的姿态,黄柏塬的大熊猫等。问:你还知道自然界哪些对称?四、游戏:剪出形状、大小不一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拼贴成不对称的组合,看看是什么样子?五、总结教学。六、观看视频,感受宝鸡的对称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发现宝鸡装饰设计、建筑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对称美。2.再次感受宝鸡的对称美。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导入:看这漂亮的宝鸡剪纸作品,处处体现着对称之美,让我们再次走进对称的宝鸡,感受这丰富的对称美。三、新授。1.装饰设计的对称。(对联、门神、雨伞、方守帕、老虎鞋凳)宝鸡民俗博物馆门口的对称泥塑装饰等。2.建筑造型的对称。(宝鸡蟠龙大桥、法门寺古塔、扶风城隍庙、宝钛新区等建筑。)3.艺术作品的对称。(青铜器、布艺、马勺脸谱等。)试着从审美的角度,欣赏一下你家的房子,看看它的局部造型和整体布局是否体现了对称设计?四、实践:拍照你家的房屋照片和对称物品,同学之间展示交流。【作业】发现宝鸡的对称美11一、填空。1、凡是依循对称性设计的,都体现着()美。2、人们发现,具有对称性的事物能给人以()感、()感、()感。3、自然界中的对称有()、()、()等许许多多。二、填表。发现身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册《美丽宝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8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