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17张PPT)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大气水汽杂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氮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地面辐射(长波辐射),有“保温效应”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使大气温度升高水汽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之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25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氧气和氮气总共占总体积的99%。一、大气的组成二、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变化。温室效应: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案例)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和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吸收)影响:①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②影响农业生产,低纬地区会因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高纬地区因气温升高使农作物生长期延长,农作物增产,存在地域差异性③影响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措施:①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②多使用清洁能源,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二、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臭氧层破坏:冰箱、冰柜的使用,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大气中的臭氧。TheOzoneHole时间:南极上空每年春季影响:①紫外线给人类带来疾病,如皮肤病、白内障等②加快气候变化的幅度措施:①限制生产和使用氟氯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②全球国际合作(《公约》和《议定书》)12km50km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垂直运动状况三、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共分为几层?从下往上依次是什么层?它们的界限是怎样的?2、各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有何变化?你还能从图中观察到各层有何特点?一、对流层特点: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随着气温降低易成云致雨高度每上升一千米气温下降摄氏度山顶的海拔为3050米,那么温度是多少?山下的海拔为50米,温度是15摄氏度6-3摄氏度15-(3050—50)/1000*6=-3℃二、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不变化,气象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逆温”。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高度温度①②温度③④高度温度⑤傍晚黎明前日出后中午对流运动,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对流运动抑制,污染物不易扩散无逆温地面降温,逆温生成逆温消失,恢复正常地面升温,逆温减弱地面继续降温,逆温范围扩大二、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二、逆温的影响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平流层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适合高空飞行以水平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水汽、杂质含量很少,气流平稳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三、平流层特点:1250高度(km)(℃)温度20-600平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热冷22—27km处为臭氧层三、平流层特点: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大气的哪几层?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8~9km17—18km8~9km赤道北极南极10km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其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开始上升。高层大气四、高层大气特点: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流星;在80-500千米的高空,存在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影响。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很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空气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被认为是大气的上界。四、高层大气特点:高层大气平流层以上的高空空气密度极小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温度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由于没有臭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而后又由于其中的氧原子能强烈吸收更短波长的紫外线,而导致气温随高度上升。四、高层大气特点: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
本文标题: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17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9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