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
201103•中国证券期货122理论•Theory投稿信箱:zgzqqhzz@163.com工会的组织规则,引导工人组织起来,建立可自由加入或退出的工会。工会只代表劳工的利益,而不听命于任何其他组织或机构。工会领导人也是劳工的一部分。工会要力争与企业协商权利,主动参与事关劳动者利益的企业经营决策事项,让工会成为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的制度保证。5.道德文化通过道德自律和文化建设调节劳资关系即是从道德或文化层面上讲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强势资本所有者应具有更多的平等意识与人本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这种观念,这不仅对弱者有利、对社会有利、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昀终也有助于夯实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此外,和谐劳资关系的文化构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员工要清除落后的劳资关系根本对立的理念,尊重和理解雇主劳动,提高自身素质;企业要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组织心理契约关系;政府要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劳资双方提供多种学习培训机会、规范劳动力市场。搭建劳资双方的信息交流平台;工会组织要重视宏观参与,积极通过与政府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对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按照法律规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雇主与职工的协商机制,形成企业劳资关系的自我调节机制。参考文献[1]乔健.新劳动法在艰难中起步——2008中国劳动关系回顾[J].劳动关系,2009(2).[2]刘佑铭.论技术进步在劳资关系演变中的作用[J].教学与研究,2010(8).[3]陈志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及面临的问题[J].航天工业管理,2004(05)[4]余培源.构建中国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禹得水姜超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71)【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对于当代大学生,他们作为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力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接班人,加强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对国家民族的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爱国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文明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有其独特的魅力,有不朽的生命力,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宝库,是培育子孙后代民族灵魂的教科书,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精神动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就涉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其展的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注重继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倡导和弘扬。及时提出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做“四有”新人、“八荣八耻”的要求。那么当代大学生如何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仍不失时代价值著名史学家张岂之先生认为:“我们首先要继续研究西方的文明,同时,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要有一个立足点,即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修养。为其如此,才能有辨识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超过六成的当代大学生在自己所遵循的人生准则中,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而非西方文化。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注重传统、注重继承的积极价值取向。邓小平同志曾严肃地谈到:“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大学生抵御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教育来进行渗透和演变的昀有力武器。在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其思想的主流还是积极向上的,超过八成的同学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对国家民族抱有坚定的信念。随着全球化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正在越来越多的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医中药、中国功夫、中华美食、中国工艺产品、中国艺术等等,都越来越多的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前来中国的留学生日益增多,汉语HSK考试也越来越火热,世界各地纷纷涌现学习中文的潮流。这些都无疑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的熏陶与教育。2.中国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拥护和欢迎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被中国所了解,情人节、圣诞节在中国风靡一时。与此同时,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在西方国家掀起热潮,春节、中秋节等等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代表物广泛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在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了解中发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传统节日仍受到多数同学的青睐,追求猎奇、崇尚西方“舶来品”者,仍是极少同学。多达半数的同学喜爱、愿意过中国传统节日。而崇尚西方节日的同学人数不到一成。这显示出了在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进程中,中国当代大学生并未失去“自我”,失去对自身民族性的认同和眷恋。二、对国家和个人关系的认知1.国家政治稳定与个人成才关系密切有学者说:“一个人的历史和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两个同心的圆,一个是小圆,一个是大圆,但因为同心,总会有许多重叠的地方。”国家、民族、个人、文化,这四个因素构成一个相关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国家、民族和个人通过共同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在调查了解中发现,当代大学生高度认同国家政治稳定与个人成才的密切关系。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国家政治稳定和个人成才紧密不可分。因此,大学生应该树立共同理想,在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统一的前提下发展自身,绝不能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之外,只重视个人成长,而不重视国家发展。2.关注国家政经稳定从古至今,国内外的各个重大政治要问无疑都会成为大学校园中的话题。中国的大学生自古便对国内外的重大政治问题与热点问题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上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关于中国政治稳定的言论,其中不乏一些言辞过于偏激之谈。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依然对国家政局的稳定发展“很有信心”,认为21世纪的中国必将走向强盛。这表明,作为当代改革开放事业的主要受益者,当代大学生亲眼看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入世、申奥、航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使他们对国家的发展高度认同,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是被某种势力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为,能够正确、客观、较为成熟地辨明来自互联网的各种信息。在一份对中国加入WTO后的调查中显示:绝大部分同学对我国加入WTO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充满信心,并且认为,加入WTO是中国融入全球化经济的必经之路,这不仅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广阔的前景,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3.对社会主义前景充满信心在一次由《人民论坛》组织的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中国证券期货•032011123理论•Theory投稿信箱:zgzqqhzz@163.com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浓厚,75.4%的大学生为作为中国公民而感到自豪,87.9%的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九成的同学比较赞同和非常赞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认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然而也应看到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学生思想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当代大学生继续对我国历史、国情和现行制度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三、对出国问题的认知1.对西方经济大国无明显崇拜意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大学生出国深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言论,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受到西方文化蛊惑而产生的“崇洋媚外”心理,有人认为是当代大学生丧失了对国家民族的信心,缺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荣耀感。那么当代大学生自己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以美国为例,大多数同学在谈及美国时并没有明显的崇拜意识,同学们认为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值得佩服,但同时对于美国的更多印象则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论及近年来经济领先世界的国家——日本,大多数中国学生表现出的是一种厌恶感。作为中国民众中昀敏感、昀容易为爱国主义情绪所感染的群体,中国大学生从内心深处讨厌和憎恶日本。昀近几年,一直流行着“抵制日货”的口号,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多的同学认为“在同等的条件、质量下,必然选择国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购买国货与民族意识没有必然联系。2.对出国深造表示高度认同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出国深造都表现出了同一个信念,那就是高中历史课本上讲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认为出国者并非显示不爱国,而是为了学成之后报效国家。也有不少同学认为国内就业压力过大,出国一是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另外从国外归来后自身的竞争力也将有所提升,正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综合各种对于出国原因的分析,都凸显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出国深造的高度认同,同时也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认为谋求出国者并不能简单地与不爱国划等号,更不是对国家民族未来失去信心。四、对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的若干思考1.爱国主义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弘扬内在统一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相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将不断被弱化,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邓小平总结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昀大耻辱。”为使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认知到,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但同时决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决不放弃国家主权,决不放弃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决不依附于外国资本。2.引导学生将爱国激情转化为行动历史上,学生一直都是爱国运动的先锋队,当代大学生在国家民族认同上,主流趋向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不够全面深刻。以在大学生中较为盛行的“反日”为例,在互联网上,一些学生不完全是因为日本的所作所为而“反日”,也是因为其他许多非日本的因素在“反日”。于是,“反日”成了一个发泄各种不满的“出气筒”,它实际上承载着许多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和冲突。许多大学生正处于年轻气盛、个性张扬的时期,怀着爱国的激情,却往往容易做出过于偏激的事情。应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爱国意识与爱国行为的统一性。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不断成熟、不断完善,使这种积极向上的爱国力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前进动力!参考文献[1]黄朗.对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探索,2002,1(96).[2]徐雅芬.经济全球化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德育论坛,2002,6(53).[3]徐玫.谈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教研探索2008,5(22).作者简介:禹得水(1984—),男,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助理工程师。姜超颖(1984—),女,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助理工程师。高等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赋权方法比较研究王淑慧胡景男(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摘要】对指标进行赋值,是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常用的权重确定的主要方法,即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点和缺陷,并提出采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建议,以提高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科学性,得到准确、合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关键词】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赋权方法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运作与绩效进行客观地评价,并将评价信息应用于未来决策优化、促进被监督主体达到预期绩效的管理行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权数与指标变量取值是影响昀终评价结果的两大重要因素。权数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及计算是否准确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及指导价值尤为重要。指标赋权方法的选择,尤其影响到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在整个绩效评价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观随意性较强,严重影响着评价结果的客观性,鉴于此,本文对几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本文标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26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