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环境规划与管理2主要内容:讲授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流域、城市、生态等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和组织、产品、活动等不同层面的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程序和要求,培养同学们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设计中综合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篇章安排:第一部分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第1-5章)第二部分环境规划(第6章-9章)第三部分环境管理(第10-13章)教学内容3授课计划教学课时教学内容2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2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4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4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4第五章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4第六章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2第七章流域水环境规划2第八章城市环境规划4第九章生态环境规划2第十章环境管理模式2第十一章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2第十二章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2第十三章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4教材与参考书张承中,《环境规划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郭怀成等编,《环境规划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叶文虎等编,《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马晓明编著,《环境规划理论与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国家环保部计划司《环境规划指南》编写组编著,《环境规划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郭廷忠等编,《环境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5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6(一)环境管理的含义(二)环境规划的含义第一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7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依靠科技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8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环境管理产生的背景9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1992年赖斯引用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环境管理的含义10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从狭义上讲,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影响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环境科学大辞典》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来进行。——叶文虎环境管理的含义11①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②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是对人的管理。③环境管理主要解决次生环境问题。④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部分。⑤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⑥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⑦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对环境管理概念的理解12《东京决议》1970年3月国际公害研讨会发表的《东京决议》,把每个人享有的、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以及现代人应传给后代人富有自然美的环境资源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的一项原则,即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有享受良好、安全适宜的生活环境的权利。环境权的享用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享用环境资源的同时又必须履行其保护环境不受损害的义务。保障人们享用环境权和公正地规定享用环境权时所应遵守的义务,就成为环境规划的基本出发点。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13《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21世纪议程》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共同追求的发展战略目标。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被提到如此的高度,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它也成为环境规划应遵循和追求的战略思想和根本目标。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14一定的环境质量和一定的自然资源,是服务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看,环境资源是稀缺的、环境的纳污能力是有限的。依据有限的环境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进行约束,以便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此为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与部署,这是环境规划的又一个基本任务。环境规划产生的背景15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安排。——《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卷》实质上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保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环境规划的含义16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复合生态系统,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2.任务: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3.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主要内容: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合理的安排和部署。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内涵17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18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目的是解决环境问题,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和任务(一)目的19A.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B.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政府行为: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市场行为: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公众行为:是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C.环境文化建设文化决定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不良行为理想行为政府行为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轻视环境的公共责任轻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充足的环境预算重视政府的环境公共责任制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行为排污污染环境资源高消耗只关注经济利益、漠视环境与社会责任清洁生产和零排放通过ISO14000认证循环经济关注企业环境形象和责任公众行为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浪费水电煤气漠视环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节约能源、资源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环境行为的转变(二)任务20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协调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活动有密切联系、必须将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进行综合平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环境规划就是环境保护的行动计划,为了便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都需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21根据环境的纳污容量以及“谁污染谁担削减责任”的基本原则,公平地规定各排污者的允许排污量和应削减量,为合理地、指令性地约束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消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条件下,特别是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讲,如何用最小的资金,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显得十分重要。环境规划与管理正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保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环境效益的有效措施。22环境规划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和各种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可以指导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科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环境规划具体体现了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战略,其所做的宏观战略、具体措施、政策规定,为实现环境目标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是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5.实现环境目标的基本保障23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年6月5-1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二个路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992年6月3-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第三个路标――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2002年8月26日—9月4日,南非约翰内斯堡)第二节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241.按照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研究对象应包括:①人是第一个主要对象。②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③资金是系统赖以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④信息是系统的“神经”,信息也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⑤时空。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第三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内容一、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一)对象252.按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方面①个人作为消费者,个人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主要对象。②企业作为生产者,企业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③政府作为社会行为主体的政府,其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刻的。a.提供公共消费品和服务b.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经营和管理权c.运用行政和政策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26(二)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27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规体系。根据环境法学基础理论,介绍环境保护法律、环境管理制度、环境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详见第二章。2.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相关理论。包括现代管理学理论、生态学原理、系统论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环境论理学原理。详见第三章。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方法。包括环境数据处理方法、最优化方法、环境决策方法和环境数学模型等。详见第四章。4.环境规划和管理综合分析方法。包括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预测、资源消耗预测、环境质量预测、环境统计、环境审计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等。详见第五章。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原理和内容(一)原理281.环境规划的内容①基本内容。集中了各类专项规划共性的原则、方法、指标和程序。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详见第六章。②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
本文标题:环境规划及管理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3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