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迈向全球城市区域发展的芝加哥战略规划
342015Vol.30,No.4StrategicPlanningofChicagoTowardsaGlobalCityRegion迈向全球城市区域发展的芝加哥战略规划王兰叶启明蒋希冀WangLan,YeQiming,JiangXiji文章编号:1673-9493(2015)04-0034-07中图分类号:TU984.712;F299.712文献标识码:A芝加哥为全美在经济实力和人口总数排名第三的城市,其市区及中心城区致力于打造全球城市,并与周边自治市形成共同协作的大都市区,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芝加哥是美国为数不多的非常重视规划的城市。1909年的芝加哥规划是美国第一个综合规划,在战略层面为城市及其区域奠定了空间发展的框架;此后历次规划为芝加哥提供了针对当时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策略,从而形成了如今的芝加哥大都市区。芝加哥一直重视与其郊区共同形成的大都市区域的整体发展。多个规划针对大都市区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和挑战,对中心区和郊区提出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并以芝加哥中心区为核心,整合资源实现区域良性互动,致力于打造全球城市区域(GlobalCityRegion)。以全球城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区域发展模式;经济和政治组织以区域为基础形式呈现。区域内包含从全球到地方的各个层级的经济活动和管治关系,空间单元形成相互依赖的层级式关系[1]。核心城市与周边腹地通过经济联系和功能互补协同发展[2]。在芝加哥迈向全球城市区域的过程中,市区(特别是中心区)的战略发展侧重于发展城市的金融、科技、文化与管理职能,致力于全球城功能的实现;而大都市区内城市化的郊区则在物流、交通与生态保育方面保持优势,并形成区域次中心,承担起郊区生活和服务中心的职能[3]。本文分析芝加哥多次重要规划对中心区和郊区的功能定位,并针对全球城市发展的核心策略(形成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区域总部、建立全球或区域的金融中心、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策略(建设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基地、打造国际性的旅游和会展目的地)和基础策略(形成精英人才的汇聚地、建构信息、通信、交通枢纽),探讨规划中的应对①。1芝加哥市及其大都市区规划历程1.1规划层次和范围芝加哥大都市区统计区(MetropolitanStatisticalArea)总面积为28120km2,2011年人口约973万[4],其主体位于伊利诺伊州,还包括威斯康星州和印第安纳摘要:芝加哥市与其郊区自治市共同协作,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芝加哥自1909—2011年间的10次规划,探讨其规划理念的演变,剖析芝加哥大都市区在迈向全球城市区域过程中的中心区和郊区的功能配置;同时在全球城市发展策略框架下,分析历次规划的相应措施。Abstract:TheCityofChicago,cooperatingwiththemunicipalitiesinitssuburb,hasplayedasignificantroleinglobaleconomy.Thepaperanalyzestenplansfrom1909to2011intermsoftheevolutionofplanningphilosophiesasChicagometropolitanareatowardsaglobalcityregion.ThefunctionsallocatedinthecentralcityofChicagoanditssuburbanmunicipalitiesarealsoexamined.Thepaperexploresplanningstrategiesinthetenplanswithincertainstrategicframeworkofglobalcitydevelopment.关键词:全球城市区域;战略规划;芝加哥大都市区Keywords:GlobalCityRegion;StrategicPlanning;ChicagoMetropolitanArea作者:王兰(通信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wanglan@tongji.edu.cn叶启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蒋希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①参考自《未来30年世界城市体系及全球城市发展趋势及上海的地位与作用》课题研究成果。352015Vol.30,No.4国际城市规划王兰叶启明蒋希冀迈向全球城市区域发展的芝加哥战略规划图1芝加哥中心区(左:芝加哥大都市区范围;中:芝加哥市与芝加哥中心区;右:芝加哥中心区)资料来源:参考文献[5]表1芝加哥历次重要规划编制时间规划名称应对挑战战略目标规划重点1909年芝加哥大规划工业化工业中心、交通中心基础设施、区域交通、公园1958年中心区发展规划战后恢复建设工业中心、交通中心公共交通的完善和拓展1966年芝加哥综合规划郊区化工业中心、交通中心居住、郊区商业服务1973年芝加哥21:中心区委员会规划强化中心区域中心中心区振兴、郊区与中心的联系1983年芝加哥中心区规划:规划城市之心郊区化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区的商业规划1999年芝加哥大都市2020:为21世纪芝加哥大都市区准备全球化区域中心经济发展、投资、教育、土地开发与再开发2003年芝加哥2003年中心区发展规划:为21世纪中心城市作准备全球化复合的城市中心城市交通与城市滨水空间发展,城市商业商务文化环境建设2003年大都市区规划:芝加哥区域的选择全球化全球城市更可持续,可达性更好,可选择,更健康,更繁荣、更平等的区域2005年芝加哥2040框架规划生活质量全球城市区域多层面中心各个城市的定位、交通走廊、生态走廊2011年迈向2040综合区域规划全球经济危机多层面规划目标和愿景、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人力资源、能源使用、经济技术创新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州的部分。芝加哥大都市区是一个规划概念,包含伊利诺伊州内芝加哥周边城市化的区域。随着城市蔓延,芝加哥大都市区范围在扩大,从2005年《芝加哥大都市区框架性规划》中的6个县、271个自治市,增加到2011年《迈向2040综合区域规划》中的7个县、284个自治市。芝加哥历次规划涉及三个空间范围:最大空间单元为芝加哥大都市区范围,包含7个县,共14625km2;其次为芝加哥市域范围,面积606.1km2;最小空间为芝加哥中心区,面积为芝加哥市的2%,即12.1km2(图1)。1.2芝加哥市及其大都市区重要规划历程从1909—2011年,芝加哥共有10次重要规划,其中6次主要针对大都市区域,即1909年、1966年、1999年、2003年、2005年和2011年规划;1958年、1973年、1983年和2003年4次则是针对中心区的规划(表1)。这些规划尽管分属不同层面,名称未必都是战略规划,但均为芝加哥的发展提供了战略引导。芝加哥历次规划从规划理念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区域大规划理念阶段。1909年芝加哥规划针对芝加哥市域,但具有区域规划理念;在道路系统、公园绿地系统等方面将区域整体纳入考虑[6],为芝加哥大都市区提供了空间框架。“大规划”理念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贯彻和执行,即希望通过物质环境的提升和大空间尺度的考量,引导城市区域整体发展,激发市民精神[7]。这一阶段的战略规划包括1909年、1958年[8]和1966年规划[9]。第二阶段为区域再平衡理念阶段。面对战后中心区衰退和郊区化趋势,1973年[10]和1983年[11]战略规划将城市发展聚焦于中心城区,希望借助对中心城区的重塑,复兴芝加McHenry县Lake县Cook县Kane县Dupage县Kendall县Will县芝加哥市Cook县芝加哥市芝加哥中心区Division大街Steveson快速路Halsted大街Wills大街Chicago大道362015Vol.30,No.4本期主题哥城市经济。第三阶段为全球城市发展理念阶段。全球化的深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背景和挑战,规划开始提出如何将芝加哥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并开始拓展基于数据的定量分析工具。这一阶段的战略规划包含1999年和2003年针对大都市区的战略规划[12],以及2003年中心区战略规划。第四阶段为全球城市区域发展理念阶段。在经历了以全球城市为战略目标的规划潮流后,基于理性主义的规划技术日臻成熟,芝加哥战略规划逐渐进入协作式规划模型,强调公众参与,并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协作式规划、可持续、多样化等理念成为这一时期战略规划思想的关键词。这一阶段包含2005年和2011年规划,其中2005年规划将芝加哥市区定位为全球城,并建构了芝加哥区域内多层面的区域城镇体系;2011年规划关注可持续发展区域,强调了作为全球城市区域的芝加哥需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创意与科技的引领作用。纵观芝加哥大都市区战略定位,从区域中心到全国中心,再到实现全球影响和可持续的繁荣,显示了有序推进的全球城市区域发展进程。1909年、1966年规划强调了芝加哥作为区域性的生活中心、产业中心和交通枢纽。1999年规划中将芝加哥大都市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大都市区,强调了其在生态自然、交通枢纽、教育医药方面的区域中心地位。2003年大都市区规划突出了在就业、居住和商业方面的中心地位,并在同年的中心区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全球城市区域。2005年规划开始更关注健康和生态,并强调芝加哥大都市区应定位为全国和区域的科技、服务和创新中心,通过跨国公司实现全球影响力。2011年规划提出将芝加哥大都市区定位为可持续和创新的中心。虽然规划编制时代背景不同,战略发展侧重不同,但是对芝加哥大都市区的定位基本可以归纳为:全国性的区域中心,交通枢纽,文化中心,医疗、教育和科技创新等中心。同时,在迈向全球城市区域的过程中,芝加哥市区及其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职能在演变。在区域性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重影响下,1909年规划强调中心区在服务、休闲、文化方面的建设,而郊区主要以产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基础性的服务设施建设为主。1966—1973年,振兴传统中心区成为战略发展的核心任务,经济转型逐渐开始,增加了总部经济、健康产业、科技产业、媒体与出版产业、交通指挥等功能,致力于满足复合多元中心区的空间发展需求;郊区除了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外,还增加了区域性生态保育的功能。1999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心区职能进一步向高端服务产业发展,开始注重金融、文化和旅游等与全球城发展相关的诸多方面,并开始强调数据服务与管理对于区域的贡献。郊区侧重于巩固全国性的物流地位,并提升区域的公共交通服务。2003—2011年规划关注更加可持续化的发展,强调中心区在金融、经济、科技创新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并强调了中心区在这些领域的引领角色。郊区发展关注区域次级中心的投资与发展。但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规划与2011年规划在策略设计中更加注重区域的整体性思考,弱化了中心区与郊区的区别性描述。2迈向全球城市区域发展的规划策略规划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引导是促成芝加哥及其郊区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区域的重要因素。针对全球城发展的核心维度(企业总部选址、金融业发展、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支撑维度(科技与创意、旅游与会展)和基础维度(精英人才、信息、通信与交通枢纽),本文探讨多个规划中相应的空间应对和策略。2.1核心策略维度2.1.1跨国公司总部和中小企业的集聚中心芝加哥将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作为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注重对中小企业的培育。1999年规划分析了当时的经济形势,提出芝加哥大都市区需要寻找新的角色。规划诠释了芝加哥需要如何超越依赖贸易、银行、旅游和会展经济的传统经济角色,成长为协调与控制全球制造业生产网络、管理生产资源分配的总部区域的角色。规划强调为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区域环境,关注融通资本、技术转化、技术提升、支持网络和便捷交流五个方面。其战略举措可以总结为:(1)提供便捷的城市交通服务,如从总部区域到机场的交通;(2)提升商业、居住环境,以留住高科技型人才;(3)建设对小、微企业友好的氛围、环境与设施;(4)建设区域数据服务中心,研究
本文标题:迈向全球城市区域发展的芝加哥战略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3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