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杜甫《月夜》教学设计(梁惠珍)
第1页共6页教学课题《月夜》杜甫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诗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1、诗中虽只写亲情,但具有广阔的概括性和典型意义。诗人抒发的不仅限于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离别之情,而且包含了战乱之中广大人民共同的心声,抒发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2.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方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学生情况分析:古诗词一向以来都是教学难点,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积累不多,对于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三维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熟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2、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杜甫诗中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爱国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诗歌内容及学会归纳主旨。2、鉴赏诗歌虚实结合的特点,并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难点:鉴赏诗歌虚实结合的手法,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2010年1月14日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时间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计性问题与对策一、导入有月光的夜晚,总是能引起人们(尤其是诗人)无限的遐想,回忆一下,用月来思念亲友、故乡的诗句有哪些?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分钟学生回忆诗句,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回忆所学的思念亲人朋友、故乡的诗句,激发兴趣。学生回忆不起来,教师可先举一例。第2页共6页(宋/王安石【泊船瓜洲】)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遥有此寄》)二、出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熟读诗歌,通过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2、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杜甫诗中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怀。1分钟三、复习杜甫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1、杜甫,字,曾奔蜀投严武,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人因此称其为。他的诗歌整体风格可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他的诗歌忧国忧民,真实感人,安史之乱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其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歌还提供了战乱时期生动的社会生活画面,诗作富于精神,故称。他在诗歌创作上各体兼工,遣词造句,精工巧妙,艺术成就极其突出,后人称他为。2、杜甫20岁以后可分为四个时期(略,见学2分钟学生一边口头回答,一边在屏幕打出答案。学生口头回答温故而知新,达到第一个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除诗歌风格,学会可能忘记以外,其他可根据课文注解或《学海导航》,找出答案。第3页共6页案)四、新授一一、熟读诗歌,归纳主旨。1、听诗歌录音,屏幕出示生字词读音,学生自由读一遍。2、看学案上的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陕西延安),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3、看课文注解,理解诗句。3分钟学生先读诗歌,再看课文注解。让学生熟悉诗歌。4、诵读、鉴赏诗歌的内容及主旨。(1)、学生讨论,归纳本诗主旨。(2)、学生回答,教师提示:〖答案〗:本诗通过想象妻子在鄜州如何长久伫立于庭院望月,想念着远方的丈夫,从而抒写夫妻怀念的至情,反映了因战乱而分离的相思之苦,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板书:主旨:望月相思,向往和平)诗眼:独看:因战乱而分离的相思之苦8分钟1、屏幕出示诗歌主旨的格式:通过写……,抒发……感情。2、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结合课文注解,讨论诗歌主旨。学生通过讨论,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达到第二个目标: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学生在归纳诗歌主旨时,可能把握不准,教师可在屏幕时提示:1、诗题是“月夜”,诗中提到谁在看月?“独看”表达什么感情?2、律诗最后一联往往能透出诗歌主旨,请分析“何时”与“双照”,诗人提出什么愿望?第4页共6页双照:反射出和平团圆的理想新授二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写此诗时杜甫身困长安,却似乎能够看到远在鄜州的妻子望月思念自己,这是怎样的艺术手法?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答案〗:想象,虚实结合。诗人想象在鄜州的妻子望月思念身在长安的自己,这是一种虚的手法,表达诗人因战乱而分离的相思之苦。〖补充〗:“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1.神仙世界和梦境2.想象和回忆。3.设想之境。(板书)其他例子: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境、2、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3、柳永《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10分钟学案要求填写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2、其他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用典、抑扬、联想、想象等3、表达方式:抒情、描写议论、记叙等。诗歌表达技巧类的答题规范:点出手法,分析手法,点学生讨论本诗的艺术手法,并回顾以前学过运用这种方法的诗歌。鉴赏诗歌的手法,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达成目标三: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1、学生在鉴赏诗歌艺术手法时,可能把握不准,教师可在学案上要求填写诗歌表达技巧的知识表,让学生在分析时有据可依。2、当学生确实不能举出其他例子时,可提示在必修三里找找看。柳永《雨霖铃》,学生能够回忆起来的,因为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阶段,曾经复习过。第5页共6页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是实写,而“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是虚写。……出效果或感情。五、小结这首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诗人想象妻子望月怀念自己,虚实结合,表达主题效果显著。1分钟六、堂上练习读下面一首诗歌,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说明。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答案〗: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以虚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诗人撇开自己,从相思的另一方来写,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思念着千里之外的我,以虚写实,把深挚的思乡情思抒发的更加婉曲含蓄。8分钟屏幕出示:诗歌表达技巧类的答题规范:点出手法,分析手法,点出效果或感情。学生独立思考,让一位同学到小黑板做,其他用练习本做。达成目标三: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当学生把握不准时,教师提示:从“旅馆”、“客心”看出诗人出门在外,“思”可看出“思念家乡”。七、总结《月夜》在中国诗歌史上,堪称一首匠心独运的作品,它完全摆脱现境,采用从对面落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在诗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的是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诗人对四海升平的理想,也正体2分钟第6页共6页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八、布置作业。1、熟背诗歌,明天默写。2、扩展练习(见学案)。板书设计:月夜杜甫望月相思,向往和平诗眼独看:因战乱而分离的相思之苦双照:反射出和平团圆的理想虚实结合虚1、神仙世界和梦境2、想象和回忆。3、设想之境。实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本文标题:杜甫《月夜》教学设计(梁惠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41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