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庄子·至乐》庄子简介•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人。生卒年不详,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被合称为“老庄”。•庄子平生只做过宋国的漆园吏,是一个地方小官,史称“漆园傲吏”。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记载,“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纹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庄子》一书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学界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后学所作。•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人对这种变化只能服从,因此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斗争。•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连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否定知识,否认一切事物质的差别,要求人们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飘渺的境界中逍遥漫游。•庄子极力否定现实,主张消极逃避现实,脱离社会。在政治上,他反对人世间的一切措施,要求社会毁掉一切文明,回到最原始的时代。这些思想对后世起了使人消极颓废的作用。•庄子的思想也有积极的一面。他痛恨并无情地揭露了当时那种“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社会,他拒绝和统治者合作,鄙视功名利禄,并辛辣地嘲笑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这对后来封建社会某些知识分子的反礼教、反封建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庄子的文章好用寓言故事,想象力丰富,语言生动活泼,文笔恣肆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庄子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在天宝初年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所著《庄子》为《南华真经》。鲁迅先生对庄子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庄子对待生死采取非常超然的态度,他认为生死乃是天地间自然的变化,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庄子并不刻意求生避死,而是看破生死之念。他认为生和死都是自然的一种形式,不必过于迷恋生,也不必过于恐惧死。•予恶乎知说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庄子·齐物论》)•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齎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庄子·列御寇》)
本文标题:《庄子·至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48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