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如何改善和保障民生广义概念2什么是民生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狭义概念凡是同人民生活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狭义上的民生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体层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狭义的民生概念。1.社会治理2.社会保障3.健康中国4.改善就业从六个方面入手5.发展教育6.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相关理论研究薄弱社会治理体制不顺政府职能界定不清5现阶段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我国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对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尚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包括:1.探索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基本特征和新情况;2.明确社会管理格局和体系构建的发展方向;3.明确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的主体职能等。我国现有的这种治理体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政府为单一主体静态的社会治理体制,其主要特征为:1.政府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2.政府既是社会治理第一负责人,又是社会风险的最后承担者;3.社会矛盾没有缓冲地带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依赖性过强;4.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小,自治能力差。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政府包揽一切,许多应由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事务却由政府部门依靠行政权力来管理,这是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越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许多应由政府总店管理的领域,管理却明显滞后和弱化,这是政府职能的“缺位”。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社会心理服务和社区治理四个体系提高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6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和新举措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内容与工作滞后,不能适应改革发展形势,很多是改革发展的应急产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短社会保障对社会成员的覆盖范围小8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然而在快速增长的GDP背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对规模却没有相应快速增长,出现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等问题。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主要范围局限在国有企业、城镇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但这些公有制企业中仍有少数人不在规定的社会保险的制度范围内,而对于非公有制企业的从业人口以及广大的农村人口却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条件。这些未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的社会人口,在面临疾病、伤残、老龄化、失业等意外时缺乏抗风险能力,为社会的安定发展留下了隐患。9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完善,存在各种违规问题就业与失业保险问题保障人员职责责任不清,财政投入力度不够保障制度存在缺陷,保障体系不够全面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内容要与其他法律部门的立法内容相衔接,以保证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体制,无法应对公共灾难发生时,公民的保障需求,因此加快完善公共灾难社会保障补偿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是主导力量,必须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企业必须规范用工、主动为农民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承担起社会和法律责任;农民工应增强法律意识、参保意识、缴费意识,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公共灾难社会保障补偿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完善社会保险统筹转移改革开放后,用工制度发生变化,从业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为有效保障流动的从业人员社保关系顺畅接续与转移,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必须加强社会保险法制建设,加快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实行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要求,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系统。10采取措施统一社保对象,统一服务,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经办机构,进行相对统一的运行方式,兼顾城乡,实行相对统一的政策。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以社会承担为主就社会保障而言,政府过多的集中权利和责任是在集中风险,而想要做到分散风险,就要求全社会合理的享受权利和承担责任。政府社会共同承担责任改变弱势群体生存状况,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从而调节个人收入分配,才能尽快实现财富转移分配。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要从农民工切实需要出发,注意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城市企业的最低工资,不能克扣工资。重点发展农民工的医疗保险保障,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鼓励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保险费,调动农民工参保的意识和积极性。加强对农民工的保障11采取措施健康中国13具体措施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机制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扩展健康服务内涵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条件,因此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整合健康资源、健康产业,建设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国。“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要求将尚未患病的老人、儿童、亚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也包含进服务范围中来,以健康与否的判断标准来选择服务对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就要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要从生活健康、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支撑与保障、组织实施等几方面构建健康整体框架,改善人民的生活习惯,改进人民最关心的服务质量,提供健康安全保障。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首先加快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三项制度一个体系建设,即“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善就业就业整体形势延续稳定向好•2018年以来,尽管面临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整体仍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成为就业增长重要源泉•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占GDP的比重达到5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业创新支持政策,持续做好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催生出一大批新的市场主体,日益成为我国创新发展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就业形势15132高技能人才短缺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未来高技能人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就业梯度转移带来新“招工难”淘汰落后产能地区和沿海外贸省份失业风险较大•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拉动新增就业的主力。但就业的梯度转移也带来了东部一些省份一线普通工人的新“招工难”问题,部分地区出现了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快、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随着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工作实质性启动,这些行业的隐性失业逐渐显性化,就业压力显著增加。对于沿海外贸省份而言,对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就业形势16456321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完善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政府扩大就业与支持群众自主创业相结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型和小型微型企业,引导和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17解决措施654为劳动者提供高效优质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力度。尽力让群众就业有门、创业有路、生活有来源、致富有奔头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就业政策,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18解决措施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民只有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发展教育目前义务教育水平的均等化程度,从横向上看,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差距越来越大;从纵向上看,城乡教育两极化发展,各地区市、县和乡镇的教育实力又存在巨大的差异。义务教育的实施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还不足4%,直到2012年我国政府才首次实现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4%,这也是相当低的水平。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应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部门对学校考核的标准唯分数论,衡量的尺寸是初中考入了多少重点高中,高中考入了多少重点大学,通过这种”激励机制”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来给教师发奖金,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从我国目前教育的举办来看,政府主导兴办教育占主要部分,社会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参与兴办的教育比例很小,基本上教育和市场之间是脱离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经费来源单一且不足教育理念陈旧腐化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20先成人后成才,以培养高素质,人格独立的学生为目标,认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而应该让学生了解生活的意义,让每个人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需要依靠市场,用发展和可持续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发展,给不同层面教育注人新的活力。学生是学校管理系统内最活跃的因素,而学生的本职是学习,学习管理重在以人为本,围绕人、依靠人来做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创造性和献身精神。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大量的财政支持,保障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改变教育理念,培养多元化人才政府承担更多的义务,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加强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21解决对策环境保护23中国现存的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度保障•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2016年8月,在若干省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4生态文明建设1432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25改善民生的意义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心弱势群体,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确保困难群体“老有所养,衣食无忧”,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确保人民群众“病有所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问题。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城乡孩子“学有所教”,教育是民生之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和保障民生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改善和保障民生也是我们的国家未来必须要一直重视的关键。THANKS
本文标题: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5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