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 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八章-消化系统
第八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第三节食物的消化第四节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五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第一节概述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二、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四、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上消化道:口、咽、食管、胃消化管和十二指肠消化下消化道:空肠、回肠、大肠(至肛门)系统大消化腺:肝、胰、大唾液腺消化腺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内(二)消化系统的功能一、组成二、消化与吸收的概念及意义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其消化后的产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3.意义:消化食物、摄取营养、排除残渣及防御、内分泌。第二节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消化管模式图消化管模式图系膜外膜肌层粘膜下腺粘膜下层粘膜层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神经丛淋巴小结纵行肌环行肌粘膜腺肌间神经丛消化管外腺的导管皱襞肠绒毛(一)粘膜上皮:口腔→食管、肛门是复层扁平上皮胃→直肠上部是单层柱状上皮固有膜:结缔组织,含小消化腺和淋巴组织粘膜肌层:为一薄层平滑肌(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食管腺及十二指肠腺)(三)肌层:平滑肌(胃、大肠、小肠)骨骼肌(口腔、咽、食管、肛门)(四)外膜纤维膜:结缔组织,与邻近组织相连(咽、食管、肛管)浆膜:结缔组织+间皮(胃、肠)二、消化管各段的形态结构(一)、口腔(二)、咽与食管(三)、胃(四)、小肠(五)、大肠口腔大肠小肠食管胃咽(一)口腔两部: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前壁—口唇四两侧壁—颊壁上壁—腭下壁—口腔底向前以口裂通体外,两口向后经咽峡通咽腔。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及唾液腺的开口。(一)口腔临床病人牙关紧闭时可经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插管或注入营养物质以上、下牙弓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1、唇和颊:上下唇间的裂隙称口裂,其左右结合处称口角。上唇两侧以弧形的鼻唇沟与颊部分界上唇外面正中线处有一纵行浅沟称为人中昏迷病人急救时常在此处进行指压或针刺。人中位于鼻下,为急救昏厥要穴。手指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用于治疗中暑、昏迷、晕厥、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研究表明,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每分钟掐压或捻针30次,每次持续0.5秒。2、腭腭构成口腔的上壁,前2/3称硬腭,后1/3称软腭软腭后缘有腭垂(悬壅垂)、腭舌弓、腭咽弓扁桃体隐窝——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陷窝,容纳腭扁桃体。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3、牙(人体最为坚硬的器官)功能: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并对语言和发音有重要辅助作用。(1)牙的形态:牙牙冠牙颈牙根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2)分类: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人的一生有两套牙:A、乳牙20颗,包括切牙、尖牙和磨牙。B、恒牙28—32颗,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牙式在临床上,常以患者的方位为准,以“—|—”记号划分四区表示上、下颌左、右侧的牙位。通常用横线表示上、下颌牙列的分界,以纵线表示左、右侧的分界。乳牙用罗马数字,恒牙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次表示从切牙至磨牙的顺序。这种记录方式称牙式。如—|—v表示左下颌第2乳磨牙,—|—7表示左下颌第2磨牙。牙乳牙的排列右上颌ⅤⅣⅢⅡⅠⅠⅡⅢⅣⅤ左上颌右下颌ⅤⅣⅢⅡⅠⅠⅡⅢⅣⅤ左下颌口腔内附属器官恒牙的排列和记录例:左上侧切牙、右下第二前磨牙为龋齿,则记录为:(3)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功能: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1)舌的形态和构造构造:舌肌及其表面的粘膜构成。舌体(前2/3)舌的上面(舌背)以界沟为界“∧”舌根(后1/3)舌体前端狭窄称舌尖。舌系带舌的下面舌下阜舌下襞4、舌舌是位于口腔底的肌性器官(二)、咽与食管1、咽咽的位置和结构咽位于第1-6颈椎椎体的前方。上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平环状软骨弓)平面续于食管,是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为消化和呼吸的共用通道。咽的分部和交通咽腔以软腭后缘平面和会厌上缘为界,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部鼻咽口咽喉咽功能呼吸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1)、鼻咽即咽腔鼻部位于软腭平面上,向前经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后方约1.5cm处两侧壁上,通中耳鼓室。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后上方有一纵行深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2)、口咽即咽腔口部位于口腔的后方,介于软腭与会厌上缘之间,向前经咽峡通口腔。扁桃体窝:在口咽部外侧壁的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凹窝,内容纳腭扁桃体。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上皮器官。(3)、喉咽即咽腔喉部位于喉的后方,位于会厌上缘平面以下,向前经喉口通喉腔。梨状隐窝:在喉口两侧各有一个深凹,是食物残渣或异物容易滞留之处。2、食管食管的位置和形态食管为一扁窄的长管状肌性器官。上:C6椎体下缘,下:T11左侧全长约25cm。全长约25cm。可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肌性长管长约25cm3个狭窄食管食管的三个生理性狭窄第一狭窄:在食管的起始处,咽与食管相接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牙约40cm。(三)、胃具有容纳食物、分泌胃液、初步消化的功能。1、胃的形态和分部2、胃的位置和毗邻3、胃壁的构造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上连食管,下续十二指肠。成人胃容量约1500ml。1、胃的形态和分部两前面(壁)对向前上面面后面(壁)对向后下面两上缘——胃小弯,其最底处的转角,称角切迹缘下缘——胃大弯两上口——贲门,即入口口下口——幽门,即出口,有幽门瓣和幽门括约肌贲门部四胃底:临床上常称为胃穹。部胃体幽门窦幽门部(胃窦部)幽门管胃小弯和胃窦部是胃溃疡的好发部位形态与分部胃底胃体贲门部幽门部囊状器官2、胃的位置和毗邻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约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右侧附近。胃的前壁右侧与肝左叶靠近,左侧与膈相邻,中间可直接接触腹前壁。胃的后壁邻近左肾、左肾上腺、胰、脾等器官。3、胃的微细结构胃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空虚时,黏膜形成许多皱襞;充盈时,皱襞减少、变低。幽门瓣:幽门的黏膜突入管腔形成环形皱襞。作用:节制胃内容物进入小肠和防止小肠内容物逆流入胃胃黏膜表面有许多小窝,称胃小凹。胃小凹的底部有胃腺开口。3、胃的微细结构胃腺按所在部位分为:贲门腺、幽门腺、胃底腺胃底腺为胃的主要腺体,分布于胃底和胃体,主要有三种细胞:(1)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2)壁细胞:又称盐酸细胞,合成和分泌盐酸,并分泌内因子(3)颈黏液细胞:可分泌黏液胃底部结构模式图胃底腺模式图胃小凹(四)、小肠小肠的位置和分部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上起幽门,下接盲肠,成人的小肠全长约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空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回肠1、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全长约25cm左右,约呈“C”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上部: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十二指肠纵襞,大乳头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肌上部: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胆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1、十二指肠上部十二指肠大乳头水平部2、空肠和回肠空肠和回肠盘曲于腹腔中、下部。一般而言,上2/5为空肠,占据腹腔左上部。下3/5为回肠,位于腹腔的右下部,部分位于盆腔内。空、回肠之间无明显的分界,但在形态和结构方面有差异。空、回肠肠梗阻环行皱襞——粘膜+粘膜下层壁上有大量小肠绒毛绒毛——上皮+固有层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膜+少量细胞质三级突起可极大扩大小肠的吸收面积小肠壁组织结构的特点主要在黏膜小肠绒毛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光镜像←小肠绒毛(十二指肠↑中央乳糜管)(五)、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黏液,排出食物残渣结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结肠特点肛管大肠长约1.5m,从右髂窝至肛门,可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结肠和盲肠具有的三种特征性结构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在右髂窝内始于盲肠,下端平第3骶椎平面终于直肠,按其行径和形态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部。盲肠大肠的起始部,一般位于右髂窝内,囊袋状,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接回肠。重要结构:回盲瓣、阑尾开口阑尾为一蚓状突起,根部连于盲肠后内侧壁上,远端游离,一般长6-8cm。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称麦氏点。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盲肠和阑尾麦氏点阑尾的位置直肠位置:于盆腔内,约10-14cm,上端自第3骶椎前方起,下行终于盆膈。形态: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直肠骶曲和会阴曲。下段肠腔膨大,称为直肠壶腹,腔内有直肠横襞周围结构:乙状结肠男:前列腺、膀胱直骶骨女:子宫、阴道肠尾骨肛管(五)肛管肛管也称直肠肛门部,长约3-4cm。上界于盆膈平面与于直肠,向下终于肛门。内部结构: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齿状线痔肛门括约肌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器官,属外分泌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肝、胰和肠腺等。胃腺和肠腺存在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属管内腺,而唾液腺、肝和胰则位于消化管之外,属管外腺,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均进入消化管。三、消化腺的形态结构(一)口腔腺(唾液腺)舌下腺大唾液腺下颌下腺腮腺: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小唾液腺:属于小消化腺,数目多,位于口腔各部的粘膜内。三、消化腺的形态结构开口于舌下阜下颌下腺唾液:是由下颌下腺、腮腺、舌下腺共同分泌的。唾液腺唾液的功能:润滑口腔溶解食物便于吞咽帮助消化免疫保护促进愈合(二)、肝1、概述2、肝的形态3、肝的位置4、肝的微细结构1、概述肝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具有分泌胆汁、参与代谢、贮存糖原、解毒和吞噬防御等功能。在胚胎时期还有造血功能。2、肝的形态呈楔形,有左、右两叶,上、下两面两肝右叶大而厚叶肝左叶小而薄两膈面:肝的上面面脏面:肝的下面膈面后部没有腹膜覆盖的部分称为肝裸区脏面有略呈“H”形的左、右纵沟和横沟。前缘(即下缘):锐利,胆囊窝处形成胆囊切迹四后缘:钝圆缘右缘:钝圆左缘:锐利肝形态正常时如嘴唇肝炎时如鼻尖硬化时如额头胆囊点Murphy征左纵沟:前部:肝圆韧带,后部:静脉韧带肝脏“H”沟横沟:即肝门右纵沟:前部:胆囊窝,后部:腔静脉沟肝圆韧带:胎儿时期脐静脉闭锁而成,静脉韧带: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肝门:位于肝的脏面,左、右纵沟之间的横沟内,是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左右管、以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部位。肝蒂:出入肝门的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神经及淋巴等诸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的结构。3、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上界与膈穹隆一致。自右腋中线处起自第7肋,经右锁骨中线处平第5肋,在前正中线处平胸骨体下端,至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隙。肝的下界与肝下缘一致,在右锁骨中线的右侧与右肋弓一致。肝板肝血窦中央静脉胆小管肝小叶门管区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肝组成:4、肝的微细结构肝小叶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呈多角棱柱状体,长约2mm,宽约1mm,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的中央静脉,周围为放射状排列的肝板、肝血窦和胆小管。肝小叶中央V肝C索(肝板)肝血窦胆小管1.中央静脉2.肝索3.肝血窦(HE高倍)1.中央静脉2.肝索3.肝血窦4.门管区123456789101.肝索2.小叶间隔3.小叶间静脉4.小叶间胆管5.小叶间动脉6.肝血窦7.红细胞8.内皮细胞9.肝血窦10.中央静脉肝的血液循环和功能肝动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肝门静脉→小叶间静脉肝的功能分泌胆汁物质代谢防御解毒储血造血5、肝外胆道包括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与胆总管等胆囊输胆管道胆囊和输胆管道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形态:绿色,囊状分为底、体、颈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胰管十二指肠大乳头为贮存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器
本文标题:解剖生理学基础第八章-消化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5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