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正文1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课稿【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第十册第51页的例6,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及练习九第7题的内容。2、教材分析:《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和了解容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学习这例题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可以用“排水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出生活中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相互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小组的合作能力。4、教学重点、难点: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说教法学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法、演示法和学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为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内容,前面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用公式计算。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生对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没有公式来计算感到很困难,不易理解。所以我更注意加强了直观多媒体的课件演示和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领会用排水法可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向他们提出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用排水法中的“沉入物体后的总体积—原来没有放入物体的水的体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说教学过程】在设计本节课时,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1、故事引入,引导方法;2、动手操作、获取新知;3、拓展延伸、深化新知;4、综合练习、巩固知识;5、互动总结、课外讨论。下面,我将对每个具体环节的教学安排予以说明。(一)故事引入,引导方法。以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故事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等量代换,渗透给学生,初步感知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如土豆、苹果、梨、海绵、石头……等,引出不规则的概念。教师设疑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索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一个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量筒和水测量出土豆的体积。这时学生通过演示,已初步感知操作方法了。但我不急于总结方法,立即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各种不规则的物体,并结合老师提供的记录表,做好实验的记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已初步的理解应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此时再总结: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物体完全沉入水里后的总体积-原来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三)拓展延伸、深化新知。量筒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有了用量筒测量的基础,会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进一步引导它的简便方法: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的底面积×上升那部分水的高度。很好地深化本课的知识。同时进一步延伸,提出下面的问题:“那我们现在用水来测量一块不规则的海绵的体积,行不行?”让学生明白我们处理问题时应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四)综合练习、巩固知识。在综合练习中,主要安排课本第52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九第7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两种方法的应用。从而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五)互动总结、课外讨论。在本节课的尾声,总结同学们学习的收获,同时开展课外拓展,请学生应用今天的知识去讨论:“如果我们面对的不规则物体是一粒小小的黄豆,那么又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这无疑是老师又给学生提出一个新的挑战。使学生很有兴趣在课后展开讨论。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直观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本文标题:《不规则物体体积》说课稿正文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68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