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淮阳太昊陵寻踪摘要: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国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后人为追念他的功德,尊他为中华民族的先祖,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这里都举办“朝祖进香”庙会。太昊陵以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美不胜收的景观,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令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太昊陵凝聚着我国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它又地处历史悠久的淮阳,更加显示出它的价值。关键词:太昊陵;建筑;庙会文化;景观HuaiyangTaihaohillsPursuitAbstract:Taihaohillsthatis,SanJuan'ssongTaihaoFuXi'stombofthetemple,islocated1.5kmnorthofHenanProvinceHuaiyangcounty,state-levelkeyculturalrelicsprotectionunit,oneofChina's18daimyohills.BecausetheChinesenation,HumanAncestorTempleofthehills,socalledbestintheworldhills.Afterthemanincommemorationofhisgooddeeds,respectforhisancestorsoftheChinesenationEveryyearsinceFebruary2toMarch3,isheldhere,Chao-Zupilgrimage,temple.Taihaohillsitsuniquearchitecturalstyle,magnificentarchitecturalgroups,beautifullandscapes,extensiveandprofoundculture,awe-inspiring,breathtaking.TaihaoMausoleumembodiesalongtraditionofChina'shistoryandculture,isforeignanddomesticexperts,scholars,theobjectofstudy.ItislocatedinthehistoricHuaiyangmoretoshowitsvalue.Key:Taihaohills;architecture;templeculture;Landscape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国,历史上曾三次建都,三次为国。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称宛丘,创下先天八卦和龙图腾,燃升了人类文明的圣火。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在此建都始称陈,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业的先河。3000多年前,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建陈国。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18大名陵之一.因其是中国民族人文始祖之陵庙,故称“天下第一陵”。后人为追念他的功德,尊他为中华民族的先祖,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这里都举办“朝祖进香”庙会。1区位概况太昊陵,即“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城北1.5公里。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市10县市中心,属周口市。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40.6公里,东南、西北最大长度73公里,总面积1467.85平方公里,人口132.88万。东与鹿邑、郸城、沈丘三县毗邻;西与周口市、西华县接壤;南隔沙河与项城、商水二县相望;北与太康县、柘城县交界。距省会郑州市214公里。淮阳地处淮海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淮阳年平均气14.3°C,年降水量741.2毫米,无霜期216天。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县,盛产小麦、大豆、花生、棉花、玉米。粮、棉、油产量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畜牧业居河南省领先地位,是全国油料生产五强县和淮山羊、黄花菜、花生、大蒜生产出口基地。2历史沿革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他造干戈、饰武功,统一四海,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综合各个部落的特点,创造了龙的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后炎帝神农继都于太昊之旧墟,易名为陈。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艺五谷,率领先民步入农耕社会。所以说,淮阳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体的象征。夏,陈属豫州。商,为虞遂封地。西周,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妫满于陈,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建陈国,筑陈城;以国为姓,陈胡公妫满便是陈姓的得姓始祖,也是胡、田、姚、孙、袁等大姓的共同先祖,“陈姓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道教创始人老子就生于陈国苦县。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迁都陈城,历经38年,史称郢陈,故淮阳又称“陈楚故城”。秦时这里初设陈县,后置陈郡,公元前196年,以陈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阳。在六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淮阳五次建都,四次封国,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则国,统制则郡,南北迭辖,州县兼置,始终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国务院撤消淮阳专区,才改为县治。所以考古学家称: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淮阳。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访求帝王陵寝,太昊陵首列第一,四年驾幸陈(今淮阳),御制祝文致祭。八年,遣官行视陵寝。九年,复置守陵户。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知州张志道奏立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等房;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复加修葺,立后殿、钟鼓楼、斋宿房,又作三清观;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增高钟鼓楼、彩绘殿宇;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输币三千金,又大修之;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发帑银八千两,大为修葺。至此,内外城垣,规模宏大,殿宇巍峨,金碧辉煌,定成格局。太昊伏羲氏生于6500年前,为什么到春秋时才有陵呢?因为春秋之前人死了以后挖个坑埋掉,上面不封土不栽树,这叫墓。春秋时期草原的上面有封土才叫做坟,坟和墓是两个概念,这时才合称坟墓。坟虽然都是一个土堆,却因为死者的地位不同而称谓不同。帝王的称陵,诸候的称冢,圣人的称林,士大夫的称坟,老百姓的称墓。所以,伏羲春秋时才有陵。3太昊陵总括太昊伏羲陵庙,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总理,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每天游人量高达20万人,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全庙南北长750米,占地875亩。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全陵有三殿、两楼、两廊、两坊、一台、一坛、一亭、一祠、一堂、一园、七观、十六门。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如果把南北大门层层打开,可从南面第一道门直望紫禁城中太臭伏羲氏的巨大陵墓,号称“十门相照”。4太昊陵解说4.1建筑格局伏羲的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以它为特征的伏羲文化,到现在仍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在探索、研究。而且,当代的许多学科也都深受其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后人为了纪念伏羲,早在春秋时就为他建立了陵寝,成为太昊陵。该陵庙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就是先天八卦及其次产生的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首先是太极,其次是两仪,最后是八卦,它们是宇宙形成的过程。太极就是一,是道,是天地未分时物质性的浑沌元气。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是生两仪,一阴一阳就是两仪。一阴一阳这个两仪又各生一阴一阳之象,也就是一分为二,生出四象,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是谓两仪生四象。四象再各自生阴生阳(一分为二),生出八卦,即四象生八卦。也就是说在少阳、老阳、少阴、老阴这四象上,分别各加一阳爻或阴爻,“叠之为三”,即产生八种新的符号。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易;说卦传》说:“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是先天八卦方位的理论依据,是讲八卦自身匹配对待之体的。太昊陵的几十座建筑主要贯穿在南北垂直的中轴线上,午朝门、道仪门、先天门、太极殿、统天殿、显仁殿、太始门、八卦台、太昊陵位于主中轴线上。午朝门。此门建于明代.通高10.35米.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为9排9路,两侧均为7排9路,属帝王规制。前有台,台前有三连体五级垂带式踏跺,两侧有硬山式“八”字墙,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它的东西两侧相距24米左右,有馒头式卷棚顶东天门和西天门。过先天门为太极门广场。广场南北长73米,东西宽66米。中间有玉带路横贯东西,东通内城的“三才门”和外城的“东华门”,西通内城的“五行门”和外城的“西华门”。广场北面与先天门相对为“太极门”,旧称太极坊或戟门。它是太昊陵东西南北的中心,与“两仪门”、“四象门”、“三才门”、“五行门”等都是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数理而定名的。4.2景观太昊陵乃“人祖”伏羲的陵寝,其内建筑恢宏大气,是中国帝王陵庙中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陵内景观也令人美不胜收。太昊陵南临碧波荡漾的万亩龙湖。龙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从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鸟瞰全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跨蔡河的11米宽的石桥,名曰“渡善桥”,俗称“面桥”,意思是朝祖进香的善男信女和游客,来到这里已和“人祖爷”见面了。应万心归善。桥全长25米,敞肩式青石桥,桥头四石狮护卫。陵区有古柏108株,古槐2株,古檀3株,新植松柏数千株。在陵区的东南隅,有一座被称为“淮阳独秀”、“华夏一绝”的松柏造型公园。1996年6月,中央电视台在一、二、四套节目《九州神韵》栏,均作了专题报道,题目为《松柏造型天下奇》。该公园建于1957年,有各种松柏造型200余种。是太昊陵的另一景观,令游人留连忘返。陵墓的后面是“蓍草园”。《淮阳县志》记载:“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此为淮阳的八景之一——“蓍草春荣”。传说伏羲就是根据白龟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了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据说全国只三处生长此草:一为山东曲阜,一为山西晋祠,再就是太昊陵了。因此草稀有,历代帝王每当春秋二季派大员前采朝拜人祖,返京复命时都必须带回一束蓍草作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5庙会文化太昊伏羲陵庙,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总理,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游人如织,每天参观拜谒人数达20万人,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太昊陵内现存古碑有二百余通,碑文大多是为伏羲歌功颂德的,还有一部分是记述对陵内建筑重修或增修的经过,最多的是各地民众来“朝祖进香”的纪念碑。而皇帝派大臣来祭祀的,则名曰“御祭碑”,目前已所剩无几。陵内有一株参天古树被称为神树,相传其树皮课包治百病,每年更是香火不断,更是世人虔诚祈福的对象。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都要在河南省淮阳县的太昊陵举办朝祖进香祭典。祭典活动举行期间,也举行庙会,历时月余,不过最热闹的还是二月初十至二月二十的10
本文标题:淮阳太昊陵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6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