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中国饮食文化考试题答案
1中国饮食文化第一章中国饮食文化概论第一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点一、饮食文化的定义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出发,最基本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另一种是狭义的,指人类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中国饮食文化广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狭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从饮食文化构成上可分为:饮食制作、饮食产品、产品消费三部分文化。三者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具有悠久的历史性自山西猿人和云南猿人用火进行熟食开始,中国已有170-180万年的熟食历史。如从确切有用火熟食的北京猿人算起,也有50-60万年的历史。从火在下水在上的“烹饪”算起,中国至少也有1万年的历史,这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绝无仅有的。2、饮食文化的传统性(1)饮食选料、用料上形成“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2)饮食以“味”为主,并辅以色、香、味、形、器等。(3)饮食重视食疗。除饮食外,重视食疗、养生等,是现代功能食品的“源”。3、饮食文化的民族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性(1)中华民族的博食中国现代饮食原料总数已达1万种以上。(2)独特的饮食制作方法蒸、炒、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蒸法已有6000年,爆法已有2000多年,至今仍为华人所独有。(3)风味流派众多人们知道最多的是川、鲁、苏、粤、浙、湘、闽、徽8大菜系。还有许多地区性的乡士、养生素食等风味有百种之多的风味流派。4、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巨大的拓展性和博大的兼容性(1)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春秋时期,越南、泰国;明清时期,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一些国家都一直或间接的受中国饮食原料、工艺、食品、风俗左右。日本的茶道、豆腐的制作,馒头制作等在元代就传到日本。直到目前日本的食法、食谱、食典、食俗等方面都有中国饮食的痕迹。(2)对西方国家的影响西方离中国遥远,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饮食原料方面,18世纪英国人、美国人及欧洲人引进华南猪后并与当地猪杂交后培育出很多优良种猪,现在世界上著名的猪种都有中国猪的血统。19世纪美国引进中国的水蜜桃等,后来也进行了改良。1945年葡萄牙人把甜橙引进里斯本,后传至世界各地。中国制茶技术明朝时传入英国,后传入欧洲、美洲。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引进中国面条发展而成意大利面条。(3)兼收并蓄的精神中国饮食对外来的饮食是先接纳后融合。许多饮食原料、工艺、甚至食俗都演变成为中国饮食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菠菜、马钤薯、玉米、甘薯等已成为很普遍的原料。饼的制法、茄汁制法、铁板烧等也借鉴了国外的制备法。5高度的稳定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中国饮食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基本体系。这种体系分别由原料系统、工具系统、工艺系统、产品系统、产品消费方式、相关风士人情、历史典故等组成。这些系统和体系虽历经时代变迁,经济、文化、政治兴衰,但其结构却一直保持稳定,未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饮食的高度稳定与中华民族的传2统文化背景有关。6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饮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有三大饮食文明:一是西方以法国为代表;二是阿拉伯式,以土耳其为代表;三是东方式,以中国为代表。(1)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西方饮食文化的特征食物来源:食物来源:素食为主,肉食为辅肉食为主,素食为辅烹饪方法:烹饪方法:熟食(热食)为主,讲究调味注重生食(冷食),讲究原味饮食方式:饮食方式:聚餐制分餐制饮食强调:饮食强调:经验、味道科学、营养饮食内容:饮食内容:饮、食结合饮、食分开(2)中国饮食文化是世界先进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我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唯烹饪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可并驾。”(3)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饮食以台湾、香港为主力,大陆为配合;改革开放以后则以大陆为主向世界进军。中国饮食的深厚文化底蕴,雄厚的实力受到越来越多世人的认可。第二节中国饮食的历史一、炊烟火的开始陶制炊具的发明、使用,标志着的饮食文化的产生。中国饮食文化经过了婴儿期、童年期,在这一过程中先民们创造了一系列饮食新成就。中国的新石器时代一般开始于距今一万年前左右,结束于距今约五千年左右。距今7500年前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陶鼎,至此严格意义上的饮食文化产生了,这个时期可称为诞生期。二、中国饮食的奠基时期夏至春秋战国近2000年间,为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第一个高峰。在这一时期饮食创造了辉煌成就,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1、饮食器具及炊具的出现器具(鼎);取食器(头部呈尖状的勺子等);酒器(角、杯、壶等);灶与炊器;刀具(青铜刀)的出现。2、烹饪工艺的改良(1)从原料的鉴别与选择《礼记·内则》有“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鳖去丑(肛门)。(2)主料、配料、调味料和佐料的分类与搭配这个时期除主料、配料外,调料佐料非常多。调味品的不同是形成地方风味菜餚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料品有:辣椒、胡椒、花椒、生姜、大蒜头。(3)刀工技艺中国菜的原料大多加工成小塊宜食的尺寸,不像西餐在食用时进行二次切割。这个时期中国菜已对刀工讲究了,刀工处理的工具主要是青铜刀和砧板,可將原料切成片、丝、条、块、丁等形状,並要求其大小、厚薄、粗细均方法有:切,片,剁,刻等。(4)烹调方法与火候夏至春秋战国近2000年间,中国菜烹調方法越来越多,有炒、蒸、煮、炸等,每一种又可分为好多小类。在制作过程中还十分讲究火候,以最简单的蒸排骨为例,蒸的時间长了,肉就老了,時间短了,还没熟透。(5)调味调味品的不同是形成地方風味菜餚的主要原因之一。常用的调料品辣椒、胡椒、花椒、生姜、大蒜头等。3、地域风格开始出现3《孟子》等所记北方黄河流域的饮食风格,主食以玉米和黍shu之类为主,副食以牛、羊、猪、狗之类为主。《楚辞》中所记南方主食多为稻米,副食多为为水产,并明确注明了部分原料的产地。原料的差异必然导致了饮食文化地域风格的差异。三、饮食的发展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60年的秦至五代近1200年,中国饮食经历一个发展壮大时期。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走向成熟架设了一个稳固的框架。1、原料品种大量出现,豆腐、植物油用于烹饪。蔬菜品种达200多个,人们可用大豆制作豆腐和植物油,并用植物油烹饪。除了如鱼酱、肉酱、豆酱等调料外,醋已出现,南方人多用米醋,北方人多用糠醋。2、烹调工具新石器时代鼎是为圆形陶质,是当时主要的炊具之一。东汉时铁制釜已普遍使用。三国时出现“五熟釜”,即釜分五格,可同时煮多种食物。秦汉时期,鼎已演化成标示身份的随葬品。秦汉以后,鼎变为香炉,完全退出了饮食领域。现在的鼎的本义已演变成高贵、富丽甚至权利的象征。如庆祝香港回归,港岛各界铸造了“香港回归宝鼎”。为迎接新世纪到来,我国铸造了“中华世纪鼎”。筷子原叫“箸”,最早的箸不是用来进食的,而是用来从食品中取热的食物或夹取炭火。考古发现曾用青铜作箸,意思是用来夹取东西的工具。箸从什么时候叫筷子,无从考证。宋代嫁女有陪送筷子的习惯,意为“早生贵子”,可能从宋代开始叫筷子。3、饮食制作工艺用很好的刀工、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可制成色、香、味、美(各式各样的造型)的菜肴。4、饮食成品菜肴已有200多种,面点有馒头、各式各样的饼、各式各样的包子及各样的粥等。当时的饮料主要是酒和茶。5饮食著作及有关资料这个时期的专著达总计为51种,有些已失散。曹操的《四时食制》、崔洁的《食经》、南北朝时的《食经》、《食次》等。6饮食保健食疗理论在对150多种植物、果实、粮食、鸟兽鱼虫的性味、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列举了其饮食忌禁及效果。同时开出了几百种食疗配方并总结出各种食疗物品名称、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等。四、中国饮食的成熟定型时期(宋元明清)从公元960年的北宋建立至公元1911年清朝灭亡,中国饮食文化基本完成了各方面的发展,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繁荣期。(一)社会经济背景1、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北宋时农具中铁耙等普及,同时大量修造梯田、圩田、涂田以扩大耕作面积和改善耕作条件。引进越南水稻和朝鲜黄粒稻等优良品种,使农作物种植多样化,提高了产量,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2、手工业兴旺发达北宋时煤已大量开采,瓷器烧造遍布全国各地。泉州、福州、广州造船业发达,大量瓷器运往海外进行交易。酿酒技术已与近代制曲料方法基本相同,当时已能生产蒸馏酒,至元代烧酒大量生产。全国城镇中,普遍有磨坊、酒坊、酱坊、糖坊及其他大小作坊。3、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北宋时商业已比较发达,白天黑夜都可进行市易,农村出现定期集市,交换较为方便。农业技术提高、手工业兴旺发达及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必然促使中国饮食的全面发展并使其进入成熟定型时期。(二)成熟定型时期的特点1、食物原料十分广博明清时期,食物原料不断增加,到清末已达2000余种。(1)原料的开发:继续发现和利用新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明朝《救荒本草》中记载的可食野生动植物品种有414种。(2)新原料的引进:这一时期中国从国外引进的食物原料有番茄、辣椒、洋葱、向日葵、花生、菠4萝、马铃薯、苦瓜、西瓜;元代明代清代还引进了啤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3)已有原料的妙用:①一物多用(不同的烹调法)。②综合利用(多种原料混合使用)。③废物利用(四川的豆渣烘猪头)。2烹饪工具及餐饮器具基本完善烹饪工具包括灶、炉、刀等工具及辅助工具。灶一般为平或弧面,有高或低的挡火墙。餐饮器具已精美绝伦,金属餐饮器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3工艺体系建立宋元时期,从菜点的制作技术及工艺环节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体系,最为代表的是烹饪方法,烹饪方法已发展为三个类型:①直接用火熟食的方法(烤、烘等)②介质传热的方法(水熟:蒸、煮;油熟:炒、爆等;物熟:沙炒、盐焗等)③生物化学法(泡、腌等)。经明清几百年的发展至清末,烹饪方法的“母法”已超过50种,“子法”已达到数百种。4地方风味流派形成了稳定格局形成了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的南北风味以及四方民众口味及少数民族风味和素食风味。各地的风味有特色者为北京、四川、山东、江苏、广东、福建、浙江、湖南、安徽、上海等。5饮食市场持续兴旺(1)专业化饮食行的增多:主要靠特色和专门经营而发展。清朝在北京出现了类似全聚德烤鸭店的很多店铺。(2)综合性饮食店的完善:清朝时,南京、天津、成都等地,都有官方兴办的豪华酒楼,豪华壮观。五中国饮食的繁荣创新时期从1911年清朝灭亡到目前,中国社会的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使中国饮食进入繁荣创新时期。(一)社会经济背景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洋枪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孙中山1911年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很快进行了军阀混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历经各种战争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银行一份报告《崛起的中国》指出:中国GDP1820年占世界的30%,而后来下降到不足3%,直到1978年中国有6亿人口的生活低于国家的绝对贫困标准。到2000年,中国的谷类、肉类、花生、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和钢铁煤炭等产品都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中国GDP达33万亿,今年上半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受经济影响,中国饮食进入了繁荣创新时期。(二)繁荣创新时期的特点1烹饪工具与生产方式已逐步趋于现代化(1)烹饪工具的改变与现代化集中表现在能源和设备上。电能、太阳能、液化气、燃油等。电磁炉、微波炉;切肉机、刨片机。厨房设备用的灶具、通风排气、调理、洗涤、冷藏等8大类300多种规格和品种的设备,促使烹饪条件和工具的现代化。(2)生产方式的改变与现代化①烹饪机械代替了手工:如切肉机,绞肉机等。②食品工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如火腿,面包霄等。2优质原料快速增加对外开放使优质高效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新型优质原料的引进与开发畜禽类:肥牛、鸵鸟、牛蛙、火鸡等。水产类:挪威三文鱼、
本文标题:中国饮食文化考试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7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