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汉宫秋》ppt课件
昭君出塞图汉宫中的昭君琵琶声停欲语迟巧目流盼出塞前夜一、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大都人。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之称,《中原音韵》中把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的散曲与杂剧都很有名,创作杂剧十五种,今存七种,代表作是《汉宫秋》。据其现存的散曲,其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青年:追求功名,济世报国;•中年:宦途多艰,牢骚满腹;•晚年:淡薄名利,求仙慕道;二、《汉宫秋》的取材•《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流传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甲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曲大观》本、《元曲四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三、《汉宫秋》故事内容•▲楔子:选美。汉元帝后宫寂寞刷选天下按图临幸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第一折:纳妃。昭君色冠后宫不贿画师点破图画•发配冷宫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元帝夜游一见倾情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毛延寿为昭君画像•▲第二折:索妃。毛延寿挟图夜奔匈奴单于按图索要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第三折:送别。霸桥别妃依依不舍番汉交界投江而亡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第四折:祭妃。绵绵长恨无限凄凉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四、文本解读•1、文本意蕴•a、故事层:爱情悲剧•b、寓言层:政治悲剧★元帝的特殊身份:爱情中的男性主体皇权国家民族的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无法庇佑心爱的女子,甚至需要牺牲柔弱的女性寻求庇佑时,爱情悲剧的背后,实则是政治的悲剧,民族的悲剧。•C、神话层:失落的痛感借历史悲剧写人生迷惘:落入社会底层后精神家园破灭后的困惑、绝望。★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孤雁哀鸣秋夜凄凉幽梦难成★内心独白:绵绵思念无限悔恨孤寂感伤★昭君:象征一切可以拥有的美好,价值追求★元帝:象征失去价值追求后的幻灭、痛苦、茫然无依2、人物形象•a、汉元帝:无力主宰自身命运的悲剧。作为一国之君,竞保护不了自己宠爱的一个妃子,•b、王昭君:乱臣贼子横行天下时代的牺牲品。她相貌美丽、品质高洁、独具卓识、能为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尊严而牺牲自己爱情和生命的巾帼英雄。四、《汉宫秋》创作及意义•特别渲染了势强凌弱的气氛。•还别出心裁地把汉元帝作为全剧的主人公,并把发生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也归结到他的身上来。这一点,对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对于启发人们深入思考金元之际国内民族斗争的历史性变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还特别创造了王昭君在番汉交界处舍身殉难,并处死毛延寿的情节。这就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深切同情和高度赞扬;而对于以元帝为首的封建王朝来说,则只是深刻的揭露与辛辣的嘲讽!五、《汉宫秋》深层意味•毛延寿象征平时“一味谄谀”取宠、当阴谋败露时又不惜叛国投敌的中大夫•汉元帝体现风流皇帝欲保全真挚爱情的愿望与作为昏君庸帝所造成的“朝纲尽废,坏了国家”的严酷现实(《汉宫秋》所写的爱情悲剧的实质。)•《汉宫秋》所体现的一方面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另一方面又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六、艺术成就•1、抒情悲剧。在悲剧之中又渗进了喜剧的意味,使人感到以汉元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的狼狈相极为可笑。•2、典雅酣畅的语言特色。★明孟称舜说:“读《汉宫秋》剧,真若孤雁横空,林风肃肃,远近相和。前此惟白香山浔阳江上《琵琶行》可相伯仲也。”
本文标题:《汉宫秋》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58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