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四个方面:(1)理论可以提供解释的能力,藉此来预测介入的结果;(2)有理论的指导,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有比较明确的介入方向;(3)因为理论具有推论的意义,藉此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4)社会工作者可以因此而积累经验,并评估其他的理论,以便寻找出其他更为有效的理论,借此运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是向我们展示家庭变迁的动态过程,帮助我们从时间角度理解家庭的研究框架,又称为家庭发展理论。家庭生命周期概念,表示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由希尔和汉森提出。一、家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1)家庭至少有四个组成因素:①个别的家庭成员②家庭关系③家庭团体④家庭结构;(2)就发展理论本身而言,它有四个基本假设:①人们的“发展”是如何受到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状态的影响;②人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与他们的“发展”分开;..③个人与团体的“发展”如何,来自于其社会环境和个人的能力;④家庭的内在事件(非有形的),可以由家庭所发生的事件来解释;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和主要理论观点长期以来被广为传播、采用的家庭生命周期的思想是由杜瓦尔提出的。家庭作为一个单位要继续存在下去,需要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包括:①生理需求;②文化规范;③人的愿望和价值观。杜瓦尔认为家庭生命周期包括以下相互联结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发展任务家庭生命周期家庭中的角色家庭发展任务1、新婚期(没有孩子)妻子丈夫·发展相互满足的婚姻生活·怀孕及将成为父母的适应·适应彼此亲戚网络2、育儿期(从第一个子女出生到该子女两岁半)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姊妹儿子-兄弟·适应新生子女的诞生、成长·发展一个可以满足的双亲、新生儿的家3、学龄前期(从第一个子女两岁半到该子女六岁)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姊妹儿子-兄弟·以激发性、成长方式适应学龄前期子女的重要需求·充沛的精力适应及因此子女需求,父母因此缺乏隐私4、学龄期(从第一个子女六岁到该子女十三岁)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姊妹儿子-兄弟·有学龄子女的家庭以建设性方法适应社区的生活·鼓励子女教育上的成就5、青少年时期(从第一个子女十三岁到该子女二十岁)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姊妹·青少年在自由及责任之内取得平衡·发展中年父母(子女已..儿子-兄弟成年)的兴趣和工作6、空巢期(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家出走)妻子-母亲-祖母丈夫-父亲-祖父女儿-姊妹-姨、姑儿子-兄弟-舅、伯叔·成年子女离家就业、服兵役、上大学、另组新家庭等等·维护支持性家庭关系7、中年父母期(空巢到退休)妻子-母亲-祖母丈夫-父亲-祖父·新的婚姻关系重建·维护老的及年幼的亲属关系8、老年家庭成员(退休到双亲死亡)寡妇-鳏夫妻子-母亲-祖母丈夫-父亲-祖父·因应丧偶及独处·亲近家人或适应老年生活·适应退休生活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一、系统理论与家庭系统理论的假设及观点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1、针对系统理论在家庭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杜赫提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假设:(1)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因素;(2)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3)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即两者都要被重视);(4)家庭越有弹性,家庭就越有良好的功能;(5)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6)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7)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家庭主要系统的改变;(8)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一个新系统;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1)家庭的每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2)对家庭系统的了解,要和家庭其他子系统联系起来;..(3)如果只是分别了解家庭中各个子系统,则不能全面了解家庭的功能;(4)家庭的结构和组织是决定家庭成员行为的重要因素;(5)家庭系统的转换模式也会影响家庭成员的行为;3、家庭系统的构成要素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1)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系统(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系统;(2)家庭系统由个人组成,即父母与子女、大人与小孩、男人与女人等;二、系统理论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系统理论应用于家庭社会工作实务,需要把握好三个主要概念:边界、沟通方式和家庭结构。1、边界:是指一个家庭与其他家庭或其他外部社会单位的界限;2、沟通方式: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3、家庭结构:如果我们要了解家庭系统的功能如何,必须先了解家庭的结构,包括家庭成员在家庭结构之中是如何交往互动的。第三节结构功能理论埃什尔曼在《家庭导论》中探讨家庭理论的结构功能框架时,特地解释了“结构”和“功能”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尽管“结构”和“功能”的概念可以分开讨论,但它们也互相联系和互相包容。结构往往是要素的构成,而要素之间的构成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即是功能的实现。结构功能论主要是探讨社会中系统与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并整合在一起的,它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均衡。帕森斯是结构功能理论的集大成者。按照帕森斯的观点,家庭的中心特点是均衡,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大乱了的和谐均衡状态。具体来说,结构功能论在家庭社会学及家庭社会工作中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1、家庭和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关系;2、家庭大系统和家庭子系统的关系(如夫妻、亲子);3、家庭和人格的关系。家庭有两个不能忽略的基本功能:一是孩子的生育与初级社会化,使他们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员;二是使成年人的性格具有稳定性。家庭功能的外移推动了家庭从机构型向友伴型的变迁。第四节社会冲突理论与结构功能论相反,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的常态,家庭制度和婚姻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与功能论相比,冲突理论更强调社会、家庭和人际关系中的冲突是自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它由此带来了社会的整体变迁。按照冲突论的观点,外部因素是导致冲突的主要动力,经济条件的演变、社会结构的转化和社会中的新兴权利关系都是家庭变化的重要因素。经典的冲突理论来自卡尔·马克思,而将马克思的统治与被统治、压迫和被压迫之间的冲突关系引入家庭研究的是恩格斯。恩格斯提出,家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女性被压迫的主要根源。在家庭中,不平等的辈分及性别权威关系是造成家庭冲突的主要原因。从冲突理论的视角出发,我们在分析和处理家庭冲突的时候,就绝不应该仅仅是局限在家庭内部,把它作为家庭内部、家庭自身的事务来看待,而应该结合社会结构的不平等来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德国冲突论社会学家达伦多夫提出的冲突理论,他认为,权力和权威是稀缺资源,而这种稀缺性决定了冲突的必然性。第五节符号互动理论每个家庭都有一些不为外人所了解的“特殊符号”。与家庭有关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社会化研究;第二方面是人格化方面。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媒介工具,它既是人的外部行为的凝聚,又是心理内化的依据,所以在人的外部行为和内心世界之间起中介作用;符号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个体现象,所以是联结个体和社会的桥梁。符号互动论的一个重要假说认为,社会化的人是能应用象征符号和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人,他既是行为者,又是反应者。一个人的行为并不是对别人行为的简单反应,应该说它是一种对内在符号产生的反应。西方学者曾经把符号互动论的基本思想归纳为三个论题、七个假设:论题一:人类的行为是受个人的想法深深影响着的;它是经由计划、反刍、有效的行为。假设1:人类针对事情的行动是基于意义上的,这也是布鲁默对互动的解释,即认知的意义是来自于刺激、感觉与行动之间;假设2:意义是来自人与人之间互动的过程,米德解释意义是来自符号和解..释的分享;假设3:意义是被操纵的,是可以修正的,是经由人在处理事情时的解释过程。论题二:注重在发展自我概念的重要性,符号互动论认为一个人对其位置行为的处理,是因为人们有一个社会我与互动我。假设4: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有自我的概念,自我概念是来自社会的互动;假设5:自我概念一旦发展,会对行为过程提供一个重要的动力,米德指出:个人对他自己的反应评估,是受一般人观点的影响的;论题三:人类是社会性的,不会超过社会化的。假设6:个人和小团体是受外在大文化和社会过程的影响的;假设7:个人是经由在每天生活中的社会互动外塑而成的,即个人是在社会结构当中被塑造出来的;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符号互动论比较强调人们的价值系统(认知)和解释(意义)对家庭事件和行为的影响,强调(符号)沟通方式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对情境的依赖性。第六节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就是建立在付出代价和获取报偿这两个基本观点上,又被称为资源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霍曼斯、布劳、埃默森等。其基本概念包括:酬赏、代价、利润、分配、公平、平等、权力、期待、依赖等。社会交换理论大致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被运用到家庭研究领域。社会交换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的解释:1、爱情,就是从婚姻伴侣那里寻找表现性补偿,如:两人在做事和出行时..相伴,彼此共度快乐时光;2、情感交流,在使个人自我概念增强的同时增进对方对自己的理解;3、肉体的情爱(搂抱、亲吻、抚摸、性的满足)等等;强调家庭中的这种交换,是希望能借助社会交换理论的相关命题,强调在家庭中,美好的婚姻关系是要靠双向努力和双方付出的,是应该满足伴侣双方的欲求和利益的,仅仅强调单方的一味付出和无私奉献根本不可能创造所谓的幸福家庭。第七节社会支持理论关于社会支持概念的四个主要取向,即功能取向、结构取向、主观评价取向及互动取向。1、功能取向①国外有的学者将社会支持定义为:它们是这样一些行动或行为,其功能在于帮助某些核心人物实现其个人目标,或者满足其在某以特殊情形下的需要;②卡普兰曾经概括出三大类包含支持成分的活动:第一类是帮助人们策动资源,第二类是处理有关情绪问题,第三类是为那些处于特殊压力情况下的个人提供物质和认知上的支持或分担某些事务;③怀斯提出社会支持的六种不同形式,包括社会整合、对价值的重新确认、可靠的联盟、指导和教育的机会等;④沃克斯则把社会支持分为情感支持、社会化、实际支持、经济支持、建议、指导等几大类;2、互动取向互动取向的社会支持研究者将其看作是个人与其社会网络中的各个部分之间所进行的连续的、复杂的资源互动和交易①豪斯从广阔的层面,即包括人及其不同类型的支持,按照有关的社会..互动来定义社会支持,他提出:“支持是一种出现于下列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换过程:第一,情感关怀;第二,工具性支持;第三,信息;第四,赞扬。”②撒拉孙则提出:“传统上所谓的社会支持包括人与环境之间互动的方方面面,它们由亲密的社会关系以及同一系列由人、组织环境和总体的文化期待定义的有关的大型场所构成。”以上研究者的观点来看,互动取向的社会支持在关注社会网络本身的结构的基础上,着重阐释整个社会支持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们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3、主观评论取向一、大多数研究者把社会支持的形式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两类。1、有形的支持包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2、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3、由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就是社会支持网络。对单个的社会成员来说,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人、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及专业机构提供的支持服务;二、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社会支持具有非常重要得功能,主要包括:1、社会支持的增加,会使人们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显著提高;2、支持适时介入到有压力的处理,解决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三、从社会工作来看家庭的社会支持或家庭资源,则包括:1、个人资源:个人教育程度、学识、技巧、素质、心理健康、自主能力;2、家庭资源:家庭的凝聚力、适应力、组织
本文标题: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1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