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目标】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出示盆栽植物弯向窗外生长的图片,提出问题:这株植物在生长方向上有何特点?向光性,学生归纳出向光性的定义。(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过渡:人们对向光性现象熟视若无睹,而达尔文做了个有心人,提出了“为什么?”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①出示达尔文研究金丝雀虉草向光性的背景资料。提出问题:达尔文的研究工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处处留心皆学向;科学研究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科学重视实证,因此,达尔文设计了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进行研究。②达尔文实验的分析出示实验示意图学生讨论:说出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结果是什么?学生陈述问题的答案后,再提出新的问题:实验中遮盖胚芽鞘的顶尖及尖端下部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分析这些部位与向光生长的相关性,这是实验设计中的排除法。提出问题: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哪一部分?胚芽鞘的顶尖。弯曲生长的又是哪一部分?尖端下部。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和向光弯曲的不是同一部位,达尔文怎样解释这一现象?(教学意图: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③达尔文的推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得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提出问题:达尔文的解释是不是很透彻呢?不是,因为达尔文当时还没弄清刺激是什么。提出问题: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呢?后人为解决这一问题继续探究。④詹森、拜尔、温特实验的分析出示三个实验示意图。学生分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实验。要求在讨论中解答以下问题:这个实验是围绕什2么具体问题展开的?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实验现象是什么?从本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这三个实验的内在联系是,它们围绕三个递进的问题展开:刺激能不能传递?刺激传递的效果是什么?刺激可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三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分别是: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造成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命名为生长素。⑤解释向光性的成因。先由师生共同以“倒叙”方式来分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得快→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单侧光照射的影响。学生讨论,解释向光性的成因。⑥质疑:关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解释是不是很完美了?不是。学生提出问题:植物弯向光源生长会不会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单侧光照射后分解了?会不会是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师生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证明你的推测?学生说出实验验证的设计思路。(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⑦生长素种类例举,导出植物激素的概念。2、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①思想方法。提出问题:四位科学家的实验步骤是怎样的?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概括出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假说——演绎法”。②实验设计方法。达尔文实验中的排除法;温特实验中的对照法,要体现单因子变量原则。③实验操作方法。如怎样检出胚芽鞘向光生长过程中的弯曲部位?可以在幼苗上画平行横线,横线不平行的部位就是弯曲部位;加竖直参照物,幼苗生长方向与参照物出现夹角的部位就是弯曲部位。科学研究需要哪些优良品质?学生归纳。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归类基础知识。4、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教师用图片演示生长素转移方向实验设计步骤,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完善实验的设计。【教后感想】学生转变了学生方式。本节课教学中,我不是把学生放在“旁观者”的位置上,而是把他们定位成“参与者”的角色,让他们“亲历”一次生长素发现的探索过程,和达尔文一起“思考”,与詹森、拜耳同感“刺激”,随温特揭示生长素的奥秘,实现了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的有效转变。
本文标题: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20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