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口腔单纯性疱疹【病因】1、病菌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2、继发于流感、伤寒、疟疾、支气管炎和其他发热疾病。分类及表现: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1)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见。(2)前驱症状明显。潜伏期4—7天,发病前为发热、流涎、拒食、淋巴结肿大。(3)口腔损害:粘膜充血,形成一簇或几簇小小水泡,呈针头状,出现浅溃疡,边缘不齐。(4)愈合期:溃疡缩小逐渐愈合,不留疤痕,病程约7—10天。见彩图1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1)原发30—50%有复发,主要为唇部,即复发性唇疱疹。(2)症状:有多个成簇疱溃烂,形成结痂。(3)病程约10天愈合,不留疤痕,但感染可延长愈合。见彩图2【诊断】1、据临床表现不难确诊。2、有可疑可涂片检查。【治疗】局部治疗:1、保持口腔卫生,常用0.1~0.2%洗必泰液或朵贝氏含漱。2、2.5~5%金霉素甘油或0.1%疱疹净滴眼液涂搽。3、止痛:进食前可用0.5%达克罗宁或1%普鲁卡因局涂搽。全身治疗:1、抗病毒:扳蓝根冲剂、病毒灵、病毒唑、干扰素等等。2、免疫调节:口服左旋咪唑、转移因子。3、局部用药:0.1-0.2%洗必泰和复方硼酸溶液含漱。5%四环素或金霉素甘油糊剂局部涂搽。口腔念珠菌【特点】病损区成乳白色状,好发于婴幼儿。【病因】1、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2、继发于新生儿麻疹,婴儿性腹泻,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一)念珠菌性口炎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或鹅口疮)(1)好发舌、颊、唇、腭。(2)白色凸起凝乳状斑,周围充血。(3)疼痛不明显,假膜不易除去。2、急性红斑型(萎缩型)(1)粘膜充血糜烂。(2)舌乳头呈团块萎缩,舌苔增厚。(3)患者有味觉异常或消失。(4)口干灼痛。3、慢性肥厚型(增殖型):此型多见于颊、舌背及腭部,病损对称,位于口角内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4、慢性红斑型(托牙型口炎)(1)发生在任何部位。(2)在充血发红的口腔粘膜上可见白色小斑点或条索状假膜。(3)局部微痛而粗糙感。(二)念珠菌斑唇炎。多发于50岁以上者,多见于下唇常伴口角炎。临床症状:(1)糜烂型:病损呈鲜红色的糜烂面,表面脱屑。(2)颗粒型:下唇肿胀,唇缘皮肤交界处有小颗粒。(3)可找到芽生孢子和假菌丝。(三)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及身体衰弱的病人等。症状:双侧口角的皮肤与粘膜发生干燥而破裂,有糜烂和渗出物,形成结痂,开口痛或出血。【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一)局部疗法:1、2~4%碳酸氢钠擦洗。2、2%龙胆紫涂布,或制霉菌素液涂布。(二)全身用药(教材75页)1、口服制霉菌素(涂布),7~10天一个疗程。2、咪康唑200mg/日,14~30天为一个疗程。3、氟康唑,200mg/日次,100mg/日,7~14天。4、转移因子。5、手术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特点】1、好发唇、舌、颊、颚部。2、溃疡2-5mm,大小不等,散在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充血红晕,有黄色假膜。3、为烧灼样痛。4、溃疡损害具有周期性复发的规律,病程为7-14天愈合不留瘢痕。【病因】1、胃肠功能紊乱,如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2、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期等。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失眠、过度紧张、劳累等。4、免疫功能:①自身免疫和体液异常,如血清中免疫球蛋白ⅠgG.M.A↑;②细胞免疫,如B和T淋巴C↑。5、遗传因素:约占20%左右。【临床表现】(一)轻型口疮1、好发唇、颊、舌等非角化区。2、初起小红点,随后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直径2~4mm,边界清楚、周围红晕,表面为浅黄白色假膜,灼痛明显。病程为7~14天自愈不留瘢痕。见彩图11(二)重型阿弗他溃疡(腺周口疮)1、好发唇内侧、软腭、舌腭弓等黏液腺较多的部位。2、溃疡深而大,直径10~30mm,中央呈弹坑状,周围暗红隆起。3、病程长,可达数月或半年,愈合慢,有自限性,愈合后留瘢痕,严重者可有组织缺损。见彩图12(三)疱疹样阿弗他溃疡(阿弗他口炎或口炎症口疮)1、好发舌腹、口底及唇粘膜多见。2、溃疡数目多,从十几至几十个不等,直径1~2mm,但可融合成较大溃疡。痛剧烈,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治疗】消炎、止痛和促进愈合。(一)局部疗法:1、药膜。如金霉素药膜等贴粘。2、皮质激素:如强的松龙液与1~2%利多卡因等作封麻(用于腺周口疮)。3、中药粉剂涂布、西瓜霜、冰硼散等4、腐蚀剂:如三氯醋酸、稀盐酸等烧灼。5、含漱液:0.1%洗必太。(二)全身治疗1、免疫调节:口服左旋咪唑片或肌注转移因子等。2、中成药:昆明山海棠片。3、维生素类:如B1、B6、B12、E叶酸、谷维素等。第六节天疱疮(自学)口腔白斑病白斑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不具有任何其他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因其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故被称为癌前病变。【病因】1、与烟草为主要因素,2、不良修复体。3、酸烫物刺激。4、继发于白念病及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临床特点及分类表现】(一)临床特点:1、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好发颊、舌、唇、腭、口底。2、损害特征:高出粘膜粗糙的白色斑块,粘膜弹性,张力明显下降。3、无症状或口干。4、病检为上皮异常增生,属癌前病变。(二)临床分类及表现:1、皱纹纸状:粘膜白色斑块,表面略粗糙,无光泽,微高于表面,多发双颊、舌背、口底等。2、疣状型:呈乳白色斑块,厚而突起,表面呈绒毛状或刺状突起,高低不平,非常粗糙。好发于牙槽脊、唇、上腭、口底等部位。3、斑块型:局部受刺激可呈糜烂溃疡,反复发作,疼痛明显,易恶变。4、颗粒型:白色微小斑块,呈颗粒状,高于粘膜表面,疼痛。多发于口角区颊粘膜,易恶变。一般恶变率为3~5%。(三)白斑恶变倾向:定时复查。1、位于舌腹、口底、口角者。2、疣状、颗粒、糜烂型或有刺激痛者。3、病理表现为不典型增生者。4、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诊断】:据临床表现可确诊。【治疗】1、去除一切可疑的刺激因素:戒烟、戒酒,去除刺激物。2、手术切除。3、冷冻治疗(小范围效果好)。4、维生素A2-5单位5、0.1~0.3%维A酸软膏涂布。口腔扁平苔藓扁平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感染疾患,病损可同时或分别发生于皮肤和粘膜。【病因】(一)精神因素:失眠、情绪波动等。(二)内分泌因素:月经前期或更年期等。(三)免疫因素:主要为T淋巴细胞异常。(四)感染因素:如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一)皮肤损害:多见于四肢躯干的腕及前臂内侧,呈扁干而光泽的多角形丘诊。病损区呈浅紫色或红色。如生殖器粘膜损害,为暗红色的圆形或斑块高出粘膜表面,可见网状白纹或糜烂。(二)口腔粘膜损害:1、颊粘膜及前庭沟为扁平苔藓最多发区。2、舌的扁平苔藓。3、唇的扁平苔藓。4、龈的扁平苔藓。5、腭的扁平苔藓。(三)扁平苔藓的分型:1、网状型。2、环状型。3、条纹型。4、斑块型。5、丘状型。6、水疱型。7、糜烂型。8、萎缩型。颊粘膜OLP网纹型舌背部OLP条纹型颊粘膜OLP糜烂型舌背OLP斑块型舌背部OLP萎缩型【诊断】1、据临床表现可确诊。2、难确诊者须作病检。【治疗】(一)激素疗法:适用于严重糜烂型。1、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疗程3~4周,后维持量1~2周。2、局封:常用泼泥松龙(强的松龙),加入2%普鲁卡因作病损区封闭。7~10天一次。(二)磷酸氯喹:非糜烂型可选用0.25g/片—0.5/kg分2次服,疗程2~4周,加服vitB6,减少肠道反应。但本药有耳鸣、头晕、皮肤瘙痒、视力障碍、毛发脱落等,如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停药。(三)免疫疗法:1、口服左旋咪唑。2、注射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等。(四)洁治术:含漱洗必太,制霉菌素液。
本文标题:常见口腔粘膜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30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