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什么是艺术在现成品艺术横空出世之前,人类对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假定有以下几点:①艺术是手工制作的;②艺术是独特的;③艺术应该看上去是美观的或美的;④艺术应该表现某种观点;⑤艺术应该需要技巧或技术。然而,法国艺术家杜尚的《喷泉》打破了我们关于艺术的常识和成见,把何为艺术、何为艺术品的问题尖锐的凸现出来,极大的冲击了人们长久以来对艺术和美的看法。柏拉图曾说过:美是难的!这个判断对古典美学来说是真确的;而对现代艺术哲学来说,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说法加以改造,放到艺术问题上来,即:艺术是难的!面对飞速发展的艺术世界,如何界定艺术的确已成为一个问题。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传统的对艺术的看法逐渐变得不再有效,至少可以说,变得不再那么确定了。就如同美学家费舍尔针对杜尚的《喷泉》所指出的:杜尚因此而瓦解了许多构成视觉艺术的最基本的假定。艺术这个概念是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含义。今天我们所说的艺术在古代是不存在的。中国古代的“艺”,并不是指今天的艺术,而是指技艺的意思。同样的,在古希腊,当时的“艺术”也和“手艺”、“技艺”所属同类,并不加以区别。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所用的概念是“自由的艺术”。“自由的艺术”是指“自由的人”,而“艺术”是指“技艺”。“自由的艺术”分两类,一类是低级的艺术,包括文法、修辞和逻辑,另一类是高级的艺术,主要有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艺术的这种用法表明,作为一个范畴,实用的技艺与非实用的艺术尚未具体区分开来,那时艺术还是一个包含了诸多领域的整合概念。法国美学家巴托1746年第一次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所谓“美的”这个界定,清楚地表明了它与“非美的”(即实用的)艺术区分的差异。巴托认为美的艺术主要有五种:绘画、音乐、诗歌、雕塑和舞蹈。艺术逐渐从传统的记忆中分离出来,一方面说明艺术自身的逐渐独立,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化;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认识到艺术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一种独特形式,有别于其他形态。前者是艺术实践逐渐与宗教、道德和科学等其他人类活动分离开来的结果,后者则是艺术哲学理论发展,是美学或艺术哲学形成的过程。在巴托提出“美的艺术”的同时,鲍姆加通也为美学做了命名。艺术的概念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观念,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的艺术概念是大相径庭的。从艺术概念的历史来看,也有一个不断被提升拔高的过程。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艺术的概念主要是指由奴隶和下层人的手工艺劳作,是被贵族和上层社会所蔑视的劳动技能。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自由的艺术则与贵族关系密切,是提升人心智的门径。18世纪提出“美的艺术”之后,艺术的概念便进一步和诸如“天才”、“才能”、“创造”等概念关系密切了。浪漫主义以前,创造的概念不被用于艺术家,艺术家是“制作”。浪漫主义把作为神的特权的创造力返还给艺术家,深刻的揭示了社会文化观念的激变。而艺术是创造,便需要天才和才能,这已不是一般普通人所具备的了。并且,早期的艺术概念与日常生活实践关系交错纠结,艺术也是日常生活实践的一部分。随着美的艺术的强调,艺术渐渐脱离了现实的日常生活,转而成为审美态度和判断的对象,遂也变得日益孤立了。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似乎只存在于音乐厅、剧院、美术馆,艺术的技艺传授在学院里被专业化了,一言以蔽之,艺术与日常生活脱节了。《牛津哲学指南》给我们这样描述:一个问题是很难界定艺术。考虑一下艺术的最早的定义:艺术即模仿,或艺术是世界形象的再现。很长的时间里,绘画和文学可以统一在艺术门下,然而,如果艺术也包括音乐和建筑,以及20世纪的抽象视觉形式,这个定义就成问题了。于是,基于拒绝把艺术再现作为艺术的显著特征,20世纪早期出现了两个著名的艺术定义:艺术是有意义的形式和艺术是情绪的表现。这两个定义都不再重视艺术作品与现实的关系,转而热衷于艺术对象本身的审美特质,或是作品与其产生的创造者的心灵之间的关系。以艺术对象为中心或以艺术家为中心的定义通常被用来区别什么是“合适的”艺术,什么不是,这些观念有助于解释艺术的诸多不断发展的形式价值。但是,这两种界定只是一个完整定义的一个方面。在黑格尔那里,艺术的发展经历了象征期、古典期和浪漫期三个阶段。象征型艺术的特征是外在的物质形式压倒精神内容,古典型艺术的特征是物质形式和精神内容的和谐统一,而浪漫型艺术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是精神内容溢出物质形式。模仿说是最古老的美学观念之一,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颇为流行。镜子这个器具典型代表了模仿说的基本理念。恰如莎士比亚所说,戏剧家的任务就是拿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世间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模仿说虽然道出了艺术和现实的复杂关系,却也有所局限。在模仿说中,艺术家的低位是微不足道的,他们不过是跟着现实后面的“奴仆”,他们的角色恰似镜子一般,只是虚空的,被动的记录者,自己一无所有。进一步,在模仿说中,艺术品以及艺术的表现力也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到头来艺术品要看像不像真实物。其实艺术创作的真实情况并非如此,艺术家的角色远不止微不足道,艺术技巧和作品本身亦不是无足轻重的。在看似被动的模仿行为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创造性发现和表现,蕴含了艺术家个人的体验和风格。艺术家的模仿并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创造性地再现世界。“再现”这个概念的英文是representation,《牛津最新英语词典》的界定是:再现什么就是描绘或刻画什么,借助描绘或刻画或想象在心中唤起该物;就是将某物的相似性呈现在我们心中和感官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谈到再现,他认为一幅画就是一种再现,因为画重现了一个对象形象的外观。从模仿论到再现论,反映了美学思考的深化。有的美学家指出,模仿说总是通过把作品同作品之外的现实相比较而得出优劣判断,因而它所证明的不是艺术品自身的属性,而是某种外在的标准和规范。这样一来,模仿说便完全忽略了艺术品自身的审美属性和特征,它的唯一参照系就是被模仿的对象本身。而再现论的提出有其合理性,它关注的是艺术描画现实事物的特性和能力,是艺术品自身的美学特质,其重心在艺术而非被模仿的外在事物。这么看来,再现论更符合美学思考的要求,因为它更多地是关心作为再现形式的艺术是如何来表征外在世界的,以及其内在的美学规律何在。于是,再现论将艺术品的判断转化为一个审美判断,而不是一种简单的相似或相像关系的评价。除了模仿说和再现说,另一观念也有久远的历史,那就是表现说。随着现代艺术的崛起,再现的美学观逐渐受到了挑战,艺术实践也越来越青睐表现说。于是,表现遂成为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表现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尤其是在浪漫主义的理论中;表现的理论由克罗齐和科林伍德做了最系统的阐述。在那些把表现看作有重要解释作用的地方,艺术作品不仅仅描述或呈现了种种情感,它们更为直接地传达出艺术家非常特殊的内心状态和情感,因而使得欣赏者也能够体验到。从西方艺术角度看,这种表现的理论亦很有影响,特别是在现代艺术中。有人问毕加索,他那些令人惊叹的作品是如何画出来的,如何用色,如何构图,如何修改。大师的回答十分简单:他是随着创作时情感的跌宕起伏的变化来选色作画的,色彩与情感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康定斯基的看法更是明确,他认为,艺术品是桥梁,它把艺术家的情感蕴含其中,然后再传达给欣赏者,使他们感受到同样的情感。历史地看,西方美学的发展有一个从模仿再现向表现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也就是从关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转向关注艺术与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关系。无论是模仿再现还是表现主义,艺术创造中必定存在着某种特性,离开它,艺术品就不能作为艺术品存在;有了它,任何作品至少不会一点价值都没有。英国美学家贝尔曾在《艺术》一书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圣索菲亚大教堂、卡特尔修道院的窗户、墨西哥雕塑、波斯的古碗、中国的地毯、乔托的壁画、普桑或塞尚的作品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正是这个东西使得它们具有审美价值,对欣赏者产生某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贝尔的回答是:“看来,可做解释的回答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艺术发展到当今,很多艺术家已不仅仅满足于表现主义。当艺术中的表现倾向发展到极致,就导致了形式主义思潮的涌现。所谓形式主义,是指一种美学思潮,它特别强调形式在艺术中的核心作用。美学家布洛克指出,形式主义者所说的形式有两个含义:第一,形式是美学意义的根源;第二,只有抽象形式才是纯粹的形式。真正的审美理解指向这种纯粹形式。换言之,在形式主义者看来,再现什么和表现什么已经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艺术品自身的形式、结构、风格或其他艺术要素,这些要素与艺术品之外的任何事物无关,既不关乎外部的现实世界,也不关联于艺术品的表现主体艺术家,艺术品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指涉的世界。布洛克把这种理论立场概括为三个原则:第一是艺术的自律性原则,第二是艺术品结构独立性原则,第三是抽象形式是艺术本质所在的原则。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在一次演讲中充满激情地说道:对艺术的造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继后的艺术形式的反对者们又起来努力摧毁那些熟悉的和占统治地位的感觉形式,摧毁熟悉的事物的外观,摧毁那些作为虚伪的、支离破碎的经验的组成部分的东西,以此来“挽救”艺术。艺术向非客体性艺术、抽象艺术和反艺术的发展是一条通向主体解放的道路,这就为主体准备了一个新的客体世界,而不再需要去承认、升华和美化那个现存的世界了;这一发展解放了人的身心并使之具有了新的感性。对于艺术来说,永远不会有终结。参考文献:1.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布洛克.美学新解[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3.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4.马尔库赛.审美之维[M].三联书店,19895.帕克.美学原理[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7.贝尔.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本文标题:什么是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33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