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 中英小学教育制度差异
一、中英小学教育体制比较1.教育理念不同中国的小学教育理念与英国相比截然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中国重视输入式授课,当然,这也表现了我们的优点,我们的学生基础扎实;中国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总是有畏惧心理,与英国学生相比,创造能力较差,不管是课后作业答案,还是设计报告,期中、期末考试,中国教育更为重视答案的标准化,以及成绩的高低。而英国小学教育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中西方教育的根本区别。中国的小学生往往有很好的记忆能力和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磨练出来的,这使孩子们从小学起就有很多压力。但英国的小学教育更多是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合作,英国小学的很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和组合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同学生一起思考、动手,启发式的学习。因此,英国小学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境、学习态度同中国有天壤之别。此外,在英国小学课堂上,孩子们学习比较自由、轻松。这是由英国的历史和文化原因造成的,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孩子们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怎样学习?学习什么知识?教师与家长仅仅起引导作用,剩下的都是小学生自己的事情。因此,英国的小学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中国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团队意识不强。2.办学特点不同(1)中国小学办学特点中国现在已经普及小学六年制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享受受教育权利,学校大都是公立学校,管理相对严格,家长在孩子小学期间就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且中国的中学差别较大,学生进入好的中学需要有好的小学成绩。因此,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背负着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的压力。学生在学校中从小就要做一个“好学生”,自由度不高。(2)英国小学办学特点①开放性强。英国的小学分为私立、公立和教会小学三种,这三种学校在教育制度、生源等方面的差别和界限较小。以圣保罗小学为例,该小学是教会学校,但也招收无宗教背景和非基督教背景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所占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学校课程中的宗教内容比重也比较小,注重平等、宽容、守时、诚实等习惯和品德的培养。英国小学的开放性还表现在对外交流上,特别是与其他学校的交流特别多,充满了多样性,他们每周都会与其他学校有交流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相互参观校园,进行球类比赛、集体互动、野餐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也提前让学生有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另外,因为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完备,世界上每年都有很多留学生或学者到英国学习访问,他们的子女就在当地学校学习。通过这种便利条件,这些小学经常邀请留学生或者学者给孩子们进行讲座,内容包括其他国家的人文环境与地域文化等,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充实了他们的头脑,给他们营造了一个缤纷的世界,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打下了基础。②自由程度高。英国小学的自由程度很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学校不受教学大纲条条框框的限制,每个学校的课程编排得都比较自由,因而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校可以根据学期进展的情况、家长的建议、突发性事件等状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二是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英国小学生所得到的自由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宠物以及自己制作的小发明等到学校,然后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这和中国小学不准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到学校是截然不同的。此外,英国的学生们可以随时离开学校,与父母一起外出旅行,而学校也认为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十分看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教育。因此,英国学校的班级中很少有全班同学都聚齐的时候,每个学生旅游返校后都会展示自己拍摄的照片,交流自己的见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眼界与表达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③注重团体合作精神。英国小学教育十分重视团体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平时上课时,对一些较难的问题,他们会集体讨论,每个人的意见都会被采纳。另外,英国小学的体育课时间较多,而很多体育比赛是培养团体合作精神的最佳方式,他们在运动会时每个学生都会参加,不管是比赛还是其他的活动,都会集体合作,具有很好的团队精神。二、中英小学教学模式比较1.学习阶段性划分的不同在中国,小学教育的阶段划分十分模糊,大多数学校大致分为学前班和入学班。孩子们一旦正式入学,学习就要按部就班,承担着一定的学习压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课程的难度。因此,中国小学教育是以学习为主,不看重小学时期孩子们的能力特征以及潜力发展。而英国小学教育根据孩子成长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幼儿园阶段,孩子从三、四岁起入学,以玩为主,学学玩玩,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以及充分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过渡到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相当于我国的一至三年级,在这一阶段,学生们仍然没有学业压力,上课内容还是以趣味性的居多,课后作业很少或几乎没有。第三阶段从三至六年级,课程难度增加,但科目并不是很多,结束之后进入中学。2.上课时间不同中国小学上课时间一般为上午8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学生中午可以回家,可以在学校就餐;而英国小学上课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就餐或自备午餐。中国小学每节课时间为40分钟,而英国小学为25-30分钟。3.教室的环境设计不同中国的教室环境几乎千篇一律,我们都有所了解,就不再叙述。而英国小学教室的大小和我们的差不多,但他们教室的布置却多姿多彩,教室的各个墙面,以及教室的门上,甚至天花板上都贴满或者悬挂着五彩缤纷的图片、学习资料、图案以及各种模具。从教室的布置我们也可看出,英国小学教育最大限度地创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让学生有实际动手、自己创造的条件,以及对这种创造的鼓励。4.课堂教学管理不同我国与英国的小学教育都是班级授课制,但我国小学班级是“大班制”,人数较多,课堂上学生必须遵守纪律,不准交谈、随意走动等。而英国的课堂气氛是非常活跃、轻松的。英国的教育管理者们认为,儿童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学生,因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在课堂上,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且不管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要鼓励表扬学生,并给以解答。5.课程设置不同中国小学课程的设置是因不同等级的年级而逐渐增加课程与难度,而英国小学课程要轻松容易。特别是小学数学的学习,无论是难度和深度都与我国相差甚远。他们的主要课程是数学、英语(相比我国的语文),对于体育、美术、音乐,他们所安排的上课时间要远远高于我国,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如果是教会类学校,还会安排宗教科目。我国将英语定为全国小学生必学外语科目,而英国小学可以学习的外语种类较多,没有规定必须进行某种外语的学习,常常是根据学校的外语师资条件而定。英国小学除了国家规定的科目外,其它课程的选择与设置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们将主要课程的知识难度降低,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探究精神的培养。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讨论,这种方式必然会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中国的小学课程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把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约束了学生思维的扩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6.授课方式不同中国小学课堂班级固定,座次也是固定的,上课多以讲授为主,学生讨论的时间极少。而英国小学课堂中,孩子们没有固定的座位,上课大多以讨论为主。学生们围坐在地板上,每个教室有一块白板与几台电脑,学生可随时使用。英国小学上课时不用任何教材,教师讲解完后给学生发放活页进行练习,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学习速度的快慢进行不同的讲解与练习。教师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每节课由学生来参与的时间通常都要超过总时长的一半。除了课堂互动之外,每门课程经过一个小单元的教学后,都会要求学生进行演讲或者发表自己的学习感言或体会。英国的小学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特长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小发明、小制作,鼓励学生自由选题、自由发挥。7.学习评价方式不同我国对小学教育的评价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但我国小学教育在升级管理上取消留级制,也就是不管成绩如何,6年结束小学教育。英国小学从1999年开始实施新版教学大纲,每门课程很据实际都有自己具体的标准。具体如下:在小学第一阶段结束时(7岁)与第二阶段结束时(11岁),要根据大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其中各个学校11岁那次统考成绩要在各大媒体上公布排名。统考的科目是英语、数学和科学,最高成绩为6分,最低成绩为4分,3分以下为不及格。大纲具体规定的小学各个年级必须达到的标准是:一年级(5-6岁)达到1级或2级;二年级(6-7岁)必须达到2级;三年级(7-8岁)达到2级或3级;四年级(8-9岁)必须达到3级;五年级(9-10岁)达到3级或4级;六年级(10-11岁)必须达到4级。通过这种评价制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我国的应试评价方式差异较大。三、结论分析英国作为一个西方国家,一个思想开放程度超越我们的国家,其小学教育体制也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在小学教育阶段,从知识面与基本功来看,中国的小学生明显强于英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学生。在英国小学就读的中国小学生,各门功课成绩都是在前列,但到了大学、研究生阶段,当很多成绩不是靠勤奋所能达到的时候,中国学生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究其原因,是两种教育理念的不同造成的,英国小学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他们以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学习、兴趣学习为中心。而我国使用讲解、演示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必然不能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作为一种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因为我们与西方国家人口、社会体制、家庭教育模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也不可能一味照搬他们的教育模式,我们只能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基础上,慢慢探索与改进。
本文标题:中英小学教育制度差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68705 .html